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0126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

李星华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书中写作时)。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书中的1927年),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

爹!

”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

”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

“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

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

你不认识!

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我也被他们带走了。

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

”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

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

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

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

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

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课文知识点

一、词语解析

含糊:

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军阀:

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

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

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

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

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

严峻:

严肃而厉害。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

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

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句子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

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

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爹!

”我忍不住喊出声来......和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三、教材解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四、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对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接着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心情。

(2)我对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景象最深。

原因:

尽管敌人十分凶狠,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表现异常坚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2】

师: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

【出示课件4】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5】

埋头、军阀、避免、皮靴、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啃窝头、绞刑、捡起。

(3)理解词语。

【出示课件6】

含糊:

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

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

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

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

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

严肃而厉害。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

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

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三、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出示课件7】1.标注自然段。

(共33个自然段)

2、二、思考:

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3.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被害日”指什么?

【出示课件8】(板书: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4.【出示课件9】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⑴第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

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

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

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你还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

课后收集一下。

2、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

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体会忠贞,学习品质。

1、分析被捕前和被捕时的句子,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出示课件10-16】(板书:

被捕前:

局势严重忠于革命被捕时:

不慌不忙)

2.【出示课件17】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

李大钊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个句子、词语能看出来?

请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3.自主读书并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随机品读。

【出示课件18】“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出示练习: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这句话抓住了人物_________的外貌_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

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出示课件19】“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出示练习:

(1)从“瞅了瞅”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2)“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这可以看出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板书:

被捕后:

平静慈祥坚贞不屈)

三、体会沉痛,触动心弦。

1.过渡:

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0】

2.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板书: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出示课件21、22】

出示练习:

我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板书: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4.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课件23】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③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出示课件24】小结: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6.知识小擂台。

①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镇定()占领()

②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③“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中的“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

④学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的李大钊。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2.教师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被捕前:

局势严重忠于革命前后照应

被捕时:

不慌不忙首尾连贯

被捕后:

平静慈祥坚贞不屈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

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

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

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

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

”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

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

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的:

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请同学们观看屏幕。

(播放李大钊简介)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瞅(chǒu)瞅暂(zàn)时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通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

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四、交流探讨,学习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的手法。

1.品析人物语言。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一句话: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体味人物神态。

从“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3.感知“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事态的紧急。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睛”“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4.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被捕前”“被捕时”的态度对比。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李大钊女儿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十六年后写的回忆录,也是一篇倒叙文。

作者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