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题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961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专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点专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点专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点专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点专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专题整理.docx

《重点专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专题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专题整理.docx

重点专题整理

重点专题整理

关于“了”字

1、“了”的分布:

1)用于句尾(语气词)

2)用于句中,动词、形容词后(动态助词)

3)用于句末,但前面是谓词性词语(语气词+动态助词)

2、语气助词“了”的功能:

“了”作为语气词的时候,总的来说有几点意义——1)表示出现新情况:

语气助词“了”用于一个句子的末尾,一般来说,全句整体传达一个新信息,而一般的句子信息通常在句末。

告诉对方出现了变化、新情况时,往往有特别的目的,比如引起注意、提醒、劝告、建议、引出问题、评论,有特别的针对性。

2)事态变化的实现并继续。

3)表示肯定的语气,有成句、篇章的功能。

1)在陈述句尾:

“了”表示对已然事实的确定和推断。

如:

问题早已发生了。

2)在疑问句和感叹句尾:

“了”加强对新情况的疑问和感叹。

如:

你读几年级了?

3)在祈使句尾:

“了”起煞尾作用。

4)与动态助词“了”具有同样的语法意义,即表示动作状态的实现——事情从未发生到发生:

上课了,快进教室!

动作由未完成到完成:

今天的作业写完了。

动作由进行到停止:

他一看见我,就站住了。

事物的性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苹果熟了。

意愿、能力发生了变化:

他又想去了。

时间、季节、年龄、数量的更迭变化:

秋天了。

5)语气助词“了”不直接表时间,但使用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通常也表示发生在过去、现在或现在的动作、状态。

如:

昨天我头疼了。

你们看,这朵花开了,开了!

等你的病好了,我们就离开这个城市。

6)表肯定语气,有成句、篇章的功能。

程度副词作补语的形容词谓语句:

今天热死了。

某些形容词作谓语或结果补语的句子中,加上“了”以后形容词都表示不合某种标准,语气助词“了”也是不可少的:

钱你给多了。

这双鞋大了一点儿。

3、语气助词“了”的句子的结构特点。

1)语气助词“了”可以出现在其他语气助词以及正反疑问句的“没有”、“是不是”等之前。

如:

你看见张老师了吗?

十五年过去了,五个孤儿成长得怎么样了呢?

上课了没有?

这个孩子长高了是不是?

2)语气助词“了”可以出现在主语、宾语的末尾,这时主宾语一定是由谓词性成分充任的。

如:

老栓听见儿子不再说话了,料他安心睡了。

病好了就好,不然叫人多着急呀!

3)在并列的两个分句中,只有一个句末用一个语气助词“了”,它管辖前面两个分句。

我不头疼也不咳嗽了。

4、动态助词“了”的功能:

总的来说意义是表动作行为的发生和状态的出现,或完成。

1)动作动词与动态助词“了”:

表示动作的发生。

如:

看了一个多小时了。

(动作发生+持续)我看了。

(动作结束+完成)会刚开了一天,还要开五天。

(动作结束+未完成)。

总的来说,“了”只关心动作的发生,至于动作的持续、完成等意义是由动词以及上下文、语境等提供的。

2)状态动词与动态助词“了”:

不表示动作,而表示一种状态的出现。

如:

他已经累了三天了。

(状态已经出现+持续)他的脸红了一阵子,又白了,白了一阵子,又红了。

(状态结束)

3)结束性动词与动态助词“了”:

表示动作发生并结束、完成。

如:

邻居家的老狗死了两天了。

4)有些动词后面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对受事者产生某种结果(如“破坏”“消失”),与某些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在所表示的结果方面,更笼统些。

如:

小妹刚才不小心打了一个杯子。

他买这本书花了两块钱。

5)在句中,动词或形容词后:

“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成为事实,或表示完成状态,指明动作已经完成。

如:

他去了上海。

6)在句尾,前面是谓词性词语时:

“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

如:

花儿红了。

5、动态助词“了”与时间的关系:

叙述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出现,不直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但用“了”的句子一般都有一个表示动作发生时间或状态出现的时间词语,如果没有时间词语,所表示的时间就是说话时间。

如:

他昨天看了一个电影。

你看,孩子点着了一跟火柴,多危险!

6、动态助词“了”的结构特点:

1)动态助词“了”是叙述动作行为发生或状态出现的,所以叙述句里一般有一个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确定的时间的时间词语,这个时间词语有时在上文出现,有时就是说话的时间。

如:

我向阿二爸爸的酒杯乜了一眼。

2)一个独立的简单句中如果有了“了”,动词后有宾语时,宾语一般要有数量词等定语。

如:

下午他们还请我们看了各种精彩的表演。

昨天我们参观了一个工厂。

3)谓语动词后有宾语时,“了”位于宾语前。

如:

昨天上午我们看了一个电影。

如果谓语动词后面有结果补语,“了”位于结果补语后。

如:

他这个队上有名的小老虎变成了小老鼠。

如果谓语动词后既有简单趋向补语又有宾语,宾语表示抽象事物或为存现宾语时,“了”位于补语与宾语之间。

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去山东的大道上,走来了一老一小。

宾语如果表示一般事物,“了”有两种位置:

学校给他们拍来了一份电报/学校给他们拍了一份电报来。

4)谓语动词后有复合趋向补语又有宾语时,“了”有三种位置:

他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本书来。

他从书包里拿出来了一本书。

他从书包里拿了一本书出来。

7、动态助词“了”的否定形式:

若否定动作的出现或完成时,就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副词“没”,但不能再用动态助词“了”。

如:

昨天我们没参观工厂。

8、关于动态助词“了”的使用:

1)当叙述一个动作行为或状态在某一时刻已经发生或出现时,就要在表示这个动作的动词或表示状态的动词、形容词后用动态助词“了”。

如:

十月的一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一个幼儿园。

2)当叙述一个动作发生或完成后出现了另一种动作或情况时,第一个动词表示的动作发生,成为第二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或条件,这时第一个动词后一般要用“了”。

如:

听了老人的话,他的心情非常激动。

3)后续句中有动态助词“了”或语气词“了”时,前面的动态助词“了”一般可以省去。

如:

他站起来开门迎了出去。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生产计划。

4)动词后有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时,只要句子中有一个成分可以显示出动作状态已发生、已出现,句子中的“了”就可以省去。

如:

有一天,仿佛黑夜里亮起一道闪电,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

放下电话,我的思想飞驰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南南出生的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5)主语为第三人称时,有时也可以省去动态助词“了”。

如:

昨天他给我一本书,那本书很有用。

6)在直接引语前后的动词后不能用“了”。

如:

狼在口袋里喊:

“先生,可以放我出去了。

”刘胡兰坚决地回答:

“我死也不投降!

”间接引语一般也不用“了”。

如果动词后有动量补语,后面再接直接引语,这时动词后应用“了”。

如:

他喊了一声:

“抓小偷!

”就追了上去。

7)兼语句、连动句的第一个动词后一般不能用“了”。

如:

进学校七个月以后才使他略微有些异样。

我们坐火车来到了北京。

只有表示第一动作完成后才发生第二个动作,第一动词不是“来”或“去”时,连动句的第一动词后才可以用“了”。

如:

小安听完了非常生气。

8)宾语为动词、动词短语、主谓短语等谓词性词语时,谓语动词后不能用“了”。

如:

大队决定从今年起为老人办养老院,为孩子办托儿所。

谓语为“进行”、“作”等动词时,其宾语虽然是谓词性的,但仍能用“了”。

如:

代表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9、两个“了”的连用:

1)句子中如果只用动态助词“了”时,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

如:

我买了二十本书。

2)如果动态助词后有时量补语,谓语动词为动作动词,后面又没有后续句时,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全句一般表示动作已完成,不再继续进行了。

如: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

我在上海住了五年。

如果后面还有后续句,可以表示动作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再进行,也可以表示动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如: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才看了一半,还得看三天。

如果句中包含时量补语,谓语动词为“吃类”以及其他结束性动词时,时量补语表示动作已完成多长时间。

如:

他吃了药不到一个小时就吐了。

3)句中既用动态助词“了”又用语气助词“了”时,数量补语和时量补语表示已完成的数量或持续的时间,如果没有后续句,隐含的意思是动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如:

图书馆买了三十本字典了。

(还要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或有后续句时,也可以表示动作不再进行。

如:

甲:

你等了多长时间了。

乙:

我等了你两个小时了。

动词为结束性动词时,全句表示到说话时动作已完成多长时间或已完成多少数量,一般不涉及动作是否还要继续进行。

如:

我吃了药已经一个小时了。

今天他吃了三次药了。

(可能还要吃一次,也可能不吃了)

4)“我早就报了名了”中的“了”是动词后缀,句尾“了”是语气词,句尾不带语气词“了”,则没有把这件事跟现在联系起来,加上语气词“了”则跟现在联系起来。

如:

我去了上海五年了。

10、历年相关试题:

1)比较"他在上海住了10年和"他在上海住了10年了"的不同。

(07年)

“他在上海住了10年”表示他曾经在上海住过,但是现在已经不在上海了。

“他在上海住了10年了”表示他曾经在上海住,并且现在一直还在上海住着。

两句话只相差一个字,即2)比1)的句尾多了个“了”字,意义却有所不同,这可以从“了”字的分布和功能方面来解释。

“了”有两种分布位置,当出现在句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时候,就是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出现、完成,状态的实现;当出现在句末的时候,就是语气助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事态变化的实现或继续,成句和篇章的肯定。

并且,句末的“了”是将已经实现的动作、行为、状态与现在联系起来。

因此,2)句比1)句多了一个句末语气助词“了”,则表示所发生的状态与现在的联系,也就是现在还在持续,所以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现在还在上海住”。

2)比较"他3年前结过婚"和"他3年前结了婚"的差异。

(07年)

3)比较“他理了个发”和“他理发了”以及“他理了发……”的不同。

(06年)

“他理了个发”表示“理发”这一动作的完成。

“他理发了”表示“理发”这一动作的完成,并且对现在状态的影响,即突出现在的状态。

“他理了发”是一个不自足的句子,通常后面要跟一些内容。

4)比较“他去北京了”和“他去了一趟北京”的不同。

(05年)

5)比较“我8点就来了”和“我8点才来”。

其中一个句子有“了”,另一个不能出现“了”。

这说明“了”在句法形式上有什么特征?

你能再列举出其他类似的情况吗?

“了”有时候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请列举出这样的例子。

(05年)

时间、空间范畴和认知理论中的时间、空间顺序

一、跟名词有关的时间范畴意义

1、时点、时段:

前者具有定位性,即表示某个较具体的时间,时点提供的一般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后者具有历程性。

即表示某个有过程的时间,时段表示动作耗费的时间。

根据时间顺序原则,先有背景,后有动作,先有动作,后有耗费时间,因此,以下句子的差别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明天去/*我去明天;我学习了两个小时/*我两个小时学习。

2、时点和时段的排列顺序:

上星期休息了两天/去年病了两个月(宾语虽然是时段,但是所表示的时间一定要比主语表示的时间短,反之不成立)

3、时间词的组合顺序:

相对>绝对(如:

今天星期一/明天中秋节/今年春节)周期连续>周期不连续>元素连续>元素不连续

4、偏正结构中,表示时间范围大的在前,时间范围小的在后:

上古先秦;联合结构则要求两个时间词必须属于同一个系列,并且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因此两个时间词中间有时还可以加上“和”等:

前年、去年和今年

二、跟动词有关的时间范畴意义:

跟动词相关的时间意义首先是动作行为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意义,汉语的动词性结构中如果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动作行为,则结构的语序则需要根据“时间顺序原则”来安排,即时间上先发生的动作行为在前,后发生的动作行为在后:

小猴子跳在马背上/小猴子在马背上跳;在黑板上写字/*在黑板上擦字、把黑板上的字擦了/*把黑板上的字写了。

三、跟名词有关的空间范畴意义:

汉语中的处所词所表示的空间处所可以从“形状”和“方向”两个角度看:

“形状”指某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形状显示出来的空间特点,主要通过方位词组(NP+F)中的方位词F作为确认值来确定:

城墙上插着一面红旗/端线边树立着广告牌/地板上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