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9285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docx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属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讲述了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的要求是: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重点: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依据:

三民主义对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了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所以将之定为重点。

突破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概括分析法突出重点。

难点:

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依据:

因为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一生中的巨大转变,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所以要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将之确定为难点。

突破方法:

采用图表法、概括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引导学生领悟历史理论,感受伟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

三、教学方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历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其他方法还有:

对比法:

采用对比法,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讨论法:

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我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

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五、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步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导言式和问题式导入: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

提问:

那么20世纪中国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

学生回答:

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教师引入:

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

他们走的是一条救国、建国、强国的之路,是一条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之路。

有人说: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在马克思传入中国之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无疑是那一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2、新课学习:

逐步设疑导学:

材料:

2005年,对某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

排序结果(部分)如下:

1孙中山2毛泽东3林则徐4邓小平5鲁迅

探究问题

(1):

材料中,学生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贡献?

他的什么精神使我们敬仰?

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介绍孙中山先生,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播放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图片,

思考:

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

(把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问题)

(1)由打油诗引入民族危机: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教师提问:

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2)进一步提问: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的探索主张及其实践的结局如何?

使学生明确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饿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想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进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而革命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创立指导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而孙中山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三民主义的背景:

(大屏幕显示)①鸦片战争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的社会危机。

②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

③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师生共同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和缺陷:

教师过渡: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引导学生齐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年10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关于民族主义出示: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同盟会宣言》(1905)

关于民权主义出示: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1906)

关于民生主义出示:

材料三: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1906)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三民主义内在的联系: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

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

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

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师:

(简单概括)主张民族又不反帝,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教师引用孙中山1924年在黄埔军校的演讲来过渡到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折。

关于新三民主义,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分组讨论

(1):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

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先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强调:

“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这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最终会分道扬镳?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

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结束全课:

第一句话,合乎人群之需要。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造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合乎了中华民族的需要。

孙中山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80年了,但是,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换,这位推翻千年帝制和缔造共和的伟人,始终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

第二句话,适乎世界之潮流。

为了适应世界潮流,他创立了三民主义;为适应世界潮流,在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他以伟人独有的超前意识,毅然选择了与俄国合作的道路,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体现了一位伟人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

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

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