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3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

高新部高三第三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60分)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最重要条件是()

A.独立的士阶层破壳而出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2、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中第一小组研究“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下面是第一小组四位同学搜集到的史料:

材料一 “齐宣王褒儒尊学;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论职而论国事。

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论儒》

材料二 “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

——《公羊传?

僖公四年》

材料三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史记》

材料四 “古者,庶人之乘者,马足以代其劳而已。

故行则服轭,止则就犁。

——《盐铁论.散不足篇》

以下是该小组同学对上述史料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儒学能够从鲁到齐,与齐国国王的重视有关

B.当时的诸侯国总称为中国,齐国是中国的领袖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当时社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D.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了牛耕,还出现了马耕

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5、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

“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

“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

“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A.儒、道、法、墨B.道、儒、法、墨

C.儒、法、道、墨D.道、法、儒、墨

6、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

“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B、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D、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

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民族迁徙频繁,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到秦大一统时期,各民族和睦相处于中华大地,即便后来是蒙古人和满人入主中原也维持了这种相对的稳定。

出现这种局面的决定因素是()

A.政治稳定B.经济繁荣C.文化认同D.国家统一

8、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相异于上述思想的是()

①墨家学派②儒家学派

③智者学派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烽出并作,备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②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是(  )

A.是否反对掠夺战争B.是否主张社会变革

C.是否要求放宽刑罚,减轻赋税D.是否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12、“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大量杰出人物同时产生

C.社会剧烈变革D.群雄并立的需要

1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1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不能实现的是(  )

A.兼爱B.仁政C.无为D.法治

16、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

17、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18、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

“文明之所以进步,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

20、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21、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治皇治国所用的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3、图6是《春秋战国著名学者及其学说分布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

A.春秋战国大变局的浪潮冲击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社会秩序混乱促使各诸侯国纷纷构筑完整统治体系

C.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抨击君主专制政体

D.百家学说为秦汉帝国的政治蓝图奠定了基础

24、百家争鸣的形成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诸侯争霸和改革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③社会大变革使士兴起④教育文化的下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对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A.众多领域的思想理论成就对后世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C.儒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道法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易大传: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明朝

2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29、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0、某校校长经常这样教育学生: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校长的教育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