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663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docx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考点9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可组卷

考点9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013·北京文综•T10~11•8分)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

读图,回答1、2题。

1.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2.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  )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

(1)仔细读图,提取有用的信息。

了解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解析】1选D,2选B。

第1题,读图分析瓶装水厂的位置和物流方向,可以看出瓶装水厂的位置正处于供水区域的中转站,这样布局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北方相对于南方水源的优越性不大,A选项不对;瓶装水厂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没必要靠近技术发达地区或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B、C选项不对。

第2题,瓶装水厂的建设承接了品牌授权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当地的就业、吸引相关企业集聚,有利于当地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但对大城市人口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不会因此提升城市等级。

(2013·福建文综•T3•4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3题。

3.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科技与市场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D.科技与劳动力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熟悉影响工业选择的主导因素;

(2)据图判断出研发中心布局的特点。

【解析】选A。

企业的研发需要技术支持,因而科技为主导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研发中心主要分布于欧洲、东亚和美国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市场也为其布局的主导因素。

4.(2013·福建文综•T4•4分)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  )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图例获取该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特点。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跨国企业组织空间分布具有分散的特点;其信息中心分布于各大洲,也具有分散的特点;其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分布。

 (2013·大纲版文综卷•T1~2•8分)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5、6题。

5.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

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

6.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

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明确影响企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的不同区位要求。

【解析】5选A,6选B。

第5题,该公司的制造企业分布较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均有,说明主要是为了占领消费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第6题,研发中心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选址的首要因素是高素质的人才。

7.(2013·江苏地理•T6•4分)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

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  )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突破口是弄清世界产业转移的方向及类型,明确非洲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

【解析】选A。

经济较发达地区技术、资金、人才资源丰富;非洲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所以非洲承接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8.(2013·四川文综•T6•4分)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  )

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

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

(1)能根据降水的季节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推断该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解析】选C。

亚热带地区冬雨型,显然是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地区典型的农产品为油橄榄、葡萄、柑橘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所以适合发展葡萄酿酒工业。

棉花主要在较为干旱有河流的地区,甘蔗更是需要大量的降水和光热资源,大豆则是温带的农作物。

9.(2013·大纲版文综卷•T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下图)盛产小白杏。

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

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

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

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

【解析】第

(1)题,评价种植条件,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

轮台地区位于天山南部的绿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种植瓜果的有利条件,但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

(2)题,原料和产品相比,原料易于运输;轮台和义乌相比,义乌的加工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均优于轮台,易于出口。

第(3)题,东部地区在技术、市场、资金方面优势明显;西部地区在资源、劳动力方面优势明显。

答案:

(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

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3)东部地区:

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

西部地区:

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10.(2013·大纲版文综卷•T39•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巴西(见下图)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

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了解中国和巴西在钢铁工业发展方面的各自优势;里约热内卢地区具有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交通、市场等优势。

【解析】第

(1)题,中国和巴西联合发展钢铁工业,对中国,可以直接利用铁矿石,拓展了国际市场;对巴西,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钢铁产量,促进工业发展等。

(2)题,里约热内卢建立钢铁企业具有资源、交通、市场、产业基础和产业联系等方面的优势。

答案:

(1)对中国:

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场。

对巴西:

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

(2)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

11.(2013·重庆文综•T13•30分)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指出图A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2)某公司拟在图B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

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1)正确理解图A中图例表示的含义;

(2)注意比较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的差异。

【解析】第

(1)题,由图A可直接读出:

地表以风化物为主,且厚度较大;结合海拔数值可看出,地势起伏不大,地形较平坦。

风化物的组成比较疏松,地表起伏和缓,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和地下水的补给。

(2)题,乙地远离大城市,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同时建设工厂的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的成本也较低。

第(3)题,种植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源,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也会污染地下水。

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应当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层涵养水源的能力,同时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答案:

(1)特点:

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

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2)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

(3)负面影响:

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