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490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汕尾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公教姬诵说:

“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供。

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要乱了。

”周公要求诸侯纳贡的制度依据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

2.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的物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后来两千多年来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

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铁犁牛耕的出现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3.由下表可推断

——王棣《宋代经济史稿》

A.垦田面积与人口增长成反比B.推行均田制缓和了人地矛盾

C.农业生产日益重视精耕细作D.农业落后促使商品经济繁荣

4.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制

A.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B.一直是中央派出的临时机构

C.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和对中央集权体制的挑战

D.具有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的双重性质

5.光绪朝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鸦片为主,出口商品以茶叶.瓷器等商品为大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棉纺织成品进口增长,丝茶出口比重下降,其他作为原材料的农副产品出口大量增长。

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各国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B.西方在工业革命后开始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C.中国吸食鸦片的人口日益减少

D.西方棉纺织成品质量日益变好

6.据统计,1858年,浙江人口约3127万,但至1865年,浙江人口减至1497万,“昔时温饱之家,大半成为饿殍”,号称“天堂”的杭州,居民由80余万减至数万。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B.洋务运动的失败

C.列强持续侵扰沿海地区D.国内局势的动荡

7.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上海发昌机器厂创立的目的是为外商船舶提供修造业务,或者从事其他与洋行的进出口贸易紧密相关的业务;还有一些民营工商企业直接将厂址设在租界以获得优惠政策。

这此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

A.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B.缺乏基本民族气节

C.受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D.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8.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还提供电话、报纸和食品等服务。

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

这些现象说明

A.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B.反抗清政府成为主流思想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香港问题上,中央政府一方面宣布香港属于中国,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不断重申不改变香港现状并利用香港作为对外贸易的桥梁。

这一做法主要是因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西方对华采取孤立和封锁

C.中苏关系恶化威胁国家安全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有学者指出:

联产承包制……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以下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B.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D.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11.梭伦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的外邦人、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这些举措

A.为贫民提供了参政机会B.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

C.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D.彻底消除了社会危机

12.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有1200万至2000万奴隶被运往美洲。

至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裔奴隶的人数是白人的3~4倍。

这表明,奴隶贸易

A.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B.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造成了美洲生产力过剩

13.欧洲大陆1914年的人口是1750年的3倍以上;死亡率统计数字显示,在主要的化学物品发明前约30年,因主要传染病致死的死亡率已开始下降。

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

C.新医药科学广泛应用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

14.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A.计划经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B.苏联已经迅速实现工业化

C.农业生产陷入停滞与倒退D.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16.二战后,西欧国家实力大大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欧美之间展开了互减关税的谈判,在工业品关税互减方面,双方达成了一些妥协性协议,但在农产品关税上,欧共体始终毫不让步。

这说明

A.美国推动了世界霸主地位B.西欧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美国已经调整了对欧政策D.欧洲已成为美国竞争对手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战国至秦汉时期,山东沿海居民开辟了连接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半岛是它的起点,因为临淄等地在春秋战国时即为丝织业和纺织业中心,汉初著名的官办三服官手工场就设置在此地。

除纺织业外,山东半岛还是全国冶炼业中心。

山东沿海的渤海、黄河沿岸,自古产木,其中的楸木,就是造船的上等材料,商船、渔船活动多见于春秋战国时地方志的记载。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面对秦的暴政,沿海地区民众只能消极反抗,利用有利条件向海外移民。

汉初楚汉之争战乱不休,又有大批山东沿海居民迁徙至朝鲜与日本,从而推动了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摘编自朱亚非《论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兴衰变化》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以东南为盛。

宋代的沿海通商口岸陆续增加了广州、泉州、明州等十余处。

宋代的海舶航程也更长,最远的达红海口的亚丁和东非海岸。

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

宋代的手工业品和原料大批运往海外……宋政府在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很大收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海外贸易的畸形发展,主要输入商品是奢侈品……与西欧城市的发展相比,没有适应手工业者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不是手工业生产的原料和资金,也不是生产加工所需要的原料。

且中国出去的商人较少,大多是蕃商.蕃船来中国。

——摘编自王棣《宋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归纳其在秦汉时得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并加以简要评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6—1848年欧洲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国际性危机。

危机由先后爆发的三种危机构成:

农业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

这次危机之所以可以分成这样三个比较清晰且相隔时间较长的阶段,是因为这时期的危机在各行各业间的传导速度还比较缓慢。

就这场危机的特征而言,西方学者喜欢称它为传统的农业危机和资本主义危机的结合。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虽然绝非不受(世界贸易衰退的)影响,但利用它在市场年的支配地位及其更老练的财政制度,有能力抗击这次危机的种种最坏的影响。

英国较早摆脱危机,在于它的经济力量强大,特别是它强大的金融体系有能力在必要时向较不发达的国家转嫁危机。

——摘编自王加丰《试论1847年欧洲经济危机

——主要以英、法两国为例》

材料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一战后重建的世界金融体系陷入紊乱,国际贸易市场处于封闭割裂状态。

为摆脱危机,各国起初“各自求生”,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与政策:

在金融方面,多国放弃金本位,导致战后重建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陷于瘫痪;在国际贸易方面,多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严格的贸易限额、结算协定等自卫措施。

在实施金融、贸易保护措施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展开了有限合作。

为稳定世界金融.消除国际贸易障碍,国际联盟于1933年6月发起召开了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企图通过与美国合作恢复世界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但这次会议因为各种因素未能成功,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从此恶化。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6—1848年欧洲经济危机的特点,并分析英国较早克服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谈谈材料涉及的两资经济危机对当今世界应对经济危机的启示。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地理大发现后)东西方之间一种超出偶尔接触的经常性交往开始了,但这种交往仍然没有盛行到足以使两个文明面对面地接触。

欧洲还得等到工业革命以后还获得足够的力量作有力而持续地到达中国的努力。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在这场推进中遥遥领先,这并非偶然。

很明显,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交会不可能发生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而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也不可能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有关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周天子自以为是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土地和人民是上天赋予他的,他通过分封制的“授土授民”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了诸侯及卿大夫,所以他有权向受封的诸侯要求贡賦,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宗族内的等级关系,不符题意,排除A;礼乐制是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规范,不符合题意,排除C;郡县制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D。

2.C

【详解】

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出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最集中体现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C项正确;AB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随着人口的增加,每户占有平均亩数总体上看呈减少趋势,面对严重的人地矛盾,农民想要生存下来,唯一的途径就是精耕细作,改善耕作技术,力争单位产量的提高,故C项正确;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北宋户数一直在增加,但垦田数却呈现波动式变化,两者并不构成反比式变化,所以A项不符合表格内容,排除;宋代不抑兼并,均田制的实施北魏至唐中期,排除B项;表格数据不能体现农业落后,且根据所学,宋代的农业水平有所提高,排除D项。

4.D

【详解】

据材料“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可知,行省是由中央派出的地方机构,兼具中央派出机构与地方机构两种性质,故选D项;材料说的是“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慢慢演变成地方专门性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B项;行省制与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体制,两者可以兼容,并不相互排斥否定,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C项错。

5.A

【详解】

据材料“棉纺织成品进口增长”“其他作为原材料的农副产品出口大量增长”,可知中国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