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449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 古代诗歌鉴赏词.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古代诗歌鉴赏词

专题检测(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词)

(时间:

90分钟 满分:

90分,每题6分)

1.(2013·潍坊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令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 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

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首句写景作用的能力。

应熟练掌握首句写景的作用,如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烘托人物心境,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情与景关系方面等等。

根据具体诗句作答即可。

答案:

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

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

③触景生情,引起下文作者的旅思。

(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题要注意词中提到归家的船只已准备好,可是兵书却无人托付,以及引用典故“当年悔草《长杨赋》”等地方。

先回答出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有手法要点明手法。

答案:

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

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2.(2013·武汉四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①王禹偁: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炼句能力。

本题考查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考虑此题要注意上下文关系、与全篇内容的情感关系和结构作用。

首先,此句为首句,交代江南季节特征,与下文“江南依旧称佳丽”的关系,欲扬先抑;同时“恨”与“愁”又与下片“谁会凭栏意”遥相呼应,结构作用也就有了。

答案:

①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

③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表达作者的感情。

(2)概括“征鸿”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本题要想解答准确,必须明确“征鸿”这一传统意象的内涵,同时还要联系写作背景,这样就会发现,实际上作者是借“征鸿”来自比,答题方向也就明确了。

答案:

①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②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是十分爱恋和喜悦,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世无知音的感喟。

3.(2013·温州市高三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文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抓住画的特点,结合诗文中景物描写的技法,分析“以画入诗”特征。

答案:

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

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读下阕情感要紧抓“浮生常客路”、“孤”、“又”、“寒灯”等词语分析。

答案:

①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

②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

③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

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

4.(2013·陕西宝鸡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题。

石州慢

[宋]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技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

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1)“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首先运用合理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展开为景象,然后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原则,分析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下片的“凄凉”、“离别”可知乐景与哀情的关系。

答案:

描绘了梅花报春,大地复苏的景象。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冬去春来,本应使人感到无限美好,然而这并不能引起词人心灵的欢悦,相反却萌生出离愁与苦恨。

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下阕进行鉴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分清虚实,同时不能忽视好处。

答案:

下阕虚实相生,以虚衬实,抒写自己的相思之苦。

“画楼深闭”以下三句是想象,虚景实写,设想闺人独居深楼,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身体渐渐消瘦;“心期切处”以下三句是写实,写自己的无限凄凉孤独,留待给对方倾诉,与“画楼”三句写家人的别恨形成对照;最后两句也是虚写,设想未来重逢,言下重逢之喜犹似不能抵消离别之憾。

5.(2013·湖北武汉武昌区期末调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①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时注意“新凉”既指季节的交替,天气变凉;又指诗人自身因政治仕途不顺而生的人生心境之凉。

感情把握也是从“新凉”的两点含义生发出来的。

答案:

①“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凉”亦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③“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④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

“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题时注意表现手法的广义性,也就是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抒情方式。

此类题的答题模式为,一写手法,二结合诗句分析手法,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示例一:

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夜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或:

“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

示例二:

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

“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

“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示例三:

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

“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

“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言之成理即可。

6.(2013·东北三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菩萨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

妾心陌上悠扬蝶。

何处望归鞍。

春云山外山。

梨花新月下。

独自烧香罢。

惟有梦相寻。

惊鸟啼夜深。

(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

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

两句构成鲜明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词人借助梨花、新月、惊鸟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

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

把女子内心的幽怨和思念之情写得绵绵无尽。

7.(2013·山西省晋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谪仙怨

[唐]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②。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 ①晴川:

晴朗的江面。

②携:

分离。

③长沙:

这里用汉代贾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