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358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docx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

语文知识整理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

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1.《春秋》:

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2.《左传》:

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3.《资治通鉴》:

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4.《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5.《国语》: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6.《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1、红袖。

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2、红裙。

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

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祕书》: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3、红粉。

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

如唐代李商隐《马嵬》: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4、粉黛。

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蛾眉。

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如唐代高适《塞下曲》: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6、红颜。

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

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7、裙钗。

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8、巾帼。

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

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

赏花》:

“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古诗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

《古诗十九首》: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  

丽人:

杜甫《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玉人:

谢枋得《蚕妇吟》:

“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  

仙子:

白居易《长恨歌》: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  

娇娘:

李贺《唐儿歌》: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  

妖娆:

李商隐《碧瓦》:

“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  

姝丽:

柳永《玉女摇仙佩》:

“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  

惊鸿:

陆游《沈园》: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碧玉:

万楚《五日观*》:

“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  

蛾眉:

白居易《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  

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

“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  

红袖:

韩《边上看猎赠元戎》: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  

红粉: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  

倾国:

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倾城:

李商隐《北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

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

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

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

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如: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

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

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如: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

(《致橡树》)

四、引喻:

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

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

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如: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

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天山景物记》)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

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土地》)

语文常识

1、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

小说的分类:

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因此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和作者要分开。

2、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线索:

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时间、地点等作为线索。

3、诗歌:

诗歌的分类:

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诗歌体裁上分为:

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4、戏剧:

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内容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按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篇幅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戏剧文学,即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剧本的情节可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结尾之后还有尾声。

常见文学知识梳理:

A、古籍和作品:

(1)、四书五经:

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诸子集成>>:

原国学整理编辑。

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和学派的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3)、<<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通常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朝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共40篇,多是祭祀祖先的诗歌。

(4)、<<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国语>>: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晏子春秋>>:

记载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对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馆饥寒交迫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文章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7)、<<楚辞>>: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

(8)、<<春秋三传>>:

指<<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9)、<<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10)、<<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特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你追日”等著名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11)、<<战国策>>:

西汉末年刘向统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12)、<<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所编,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13)、<<列子>>:

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