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418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人们在使用语句时并不只是利用词语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还会附带自己的主观态度和表达风格,这就给语言带来了各种“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

本节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个课堂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表示“色彩”的词语来体会语言表达中的“色彩”。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说明概念。

教师要简单讲解一下什么是“色彩词”和“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2)例句判断。

教师在黑板上(也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给出课文中A到L这12个例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中的讲解,独立思考,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照“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五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3)分析讲解。

教师要在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

客观色彩(A、G),形象色彩(B、C、D),感情色彩(H、I、J),象征义(E、F),引申义(K、L)。

 

(4)深入讨论。

通过课文中引用的闻一多《色彩》和鲁迅《补天》中的段落,可以由教师引导,也可以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色彩词,并思考色彩词的引申意义及象征意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方面都有哪些联系。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读过的文章中运用色彩词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色彩义。

 

二、相关知识补充

 

讲解“有生命的色彩”时,可以参考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归纳的色彩所引起的情感反应。

如“红──赤诚、焦躁、勇敢、活动、热烈、危险;橙──嫉妒、嫌忌、疑惑、信任;黄──爽朗、轻快、跃进、华贵;绿──和平、亲爱、公平、着实、新鲜、希望;蓝──沉着、冷静、神秘、阴郁;紫──高贵、神圣、优雅、温厚”。

 

2.2 补充课堂活动

 

●“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人说的话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焦大不说贾政的话,晴雯不说袭人的话,凤姐不说宝钗的话,一人说话一个样,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的语言其实也可以反映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正所谓“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下面就围绕“《红楼梦》的人物和语言”这个专题进行一次课堂讨论。

 

(1)下面一段是《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李纨说凤姐的话。

这一段话本来不应出自知书识礼的李纨之口。

请思考为什么李纨要这么说话。

 

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

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忖度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

你今儿还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儿才是!

 

(2)下面两段分别是冷子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周瑞家的(《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口中描绘的凤姐。

请判断A和B这两段话分别出自谁人之口。

 

A.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B.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3)下面是《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以柳絮为题填的词。

请判断分别出自谁人之手。

 

A.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B.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4)下面是选自《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袭人、晴雯之间的一段争吵(略去了贾宝玉的插话)。

请判断A和B哪个是袭人,哪个是晴雯。

 

A: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

……要踢要打凭爷去。

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

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

何苦来!

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

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B:

好好的,又怎么了?

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A:

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

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

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

我们不会伏侍的,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B:

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A:

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

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B:

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

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么吵的万人知道。

我才也不过是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

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

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

我就不多说,让你说去。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给出上述几段引文。

教师分文段提出问题,组织大家讨论。

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作答,然后再由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1)这一段李纨的话中用了不少土话和俗语,本来不应出自知书识礼的李纨之口,但是在和凤姐这样没什么文化的人说话的场合,用了这样的词语,也就通过李纨之口反衬了凤姐的语言特点和性格特征。

 

(2)A段出自冷子兴之口,听话人是贾雨村,用的是书卷体,显出“雅”的格调。

B段为贾府女佣周瑞家的所言,听话人是刘姥姥,用的是口语体,体现了“俗”的风格。

冷子兴的表述,措辞较严谨,看起来不免“古板”;周瑞家的说话,声情并茂,质朴而生动。

 

(3)A段出自林黛玉之手,B段出自薛宝钗之手。

同是东风里的柳絮,在林黛玉的词里是“漂泊空缱绻”,而在薛宝钗的词里则是“均匀上青云”,不同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语,加上特定蕴含的深意,十分契合两位女子的心境和性情。

 

(4)A说话人是晴雯,B说话人是袭人。

晴雯生性直率,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心直口快,自然不似袭人那般温和。

 

三、课后练习指导

 

3.1 “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语言感情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运用褒义的色彩描写春雨可以从春雨的美、春雨滋润大地促使万物复苏的作用等方面着手;运用贬义的色彩描写春雨可以从春雨带来的狂风、阴霾天气等方面着手。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通知的修改,加强学生对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等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

通知要使看通知的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要求语言简洁、措辞得当、时间及时。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杭一带,游客如织”等带有描写性质的文字与通知的语体要求不符,而且这些带有褒义色彩的描写也与下文禁止各单位组织参观旅游的要求不合。

“我们认为这个通知是非常及时的,十分必要的。

它对我们纠正不正之风,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带有评价、褒扬性质的文字也不符合通知的撰写要求。

该通知可改为:

 

通知

各单位:

据查近来有些单位擅自以开会、考察的名义组织到风景区参观游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精神,特再次明确,严禁我局下属各单位以任何名义组织到风景区参观旅游。

特此通知。

×局办公室

×年×月×日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黄”这一颜色词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语言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中给出的跟“黄”有关的词语都很形象,其中“黯黄、白黄、菜黄、惨黄、苍黄、干黄、黄蜡蜡”等都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和视觉的形象色彩,“鹅黄、橙黄、黄橙橙、黄澄澄”等都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和视觉的形象色彩。

其他分析略。

 

3.2 补充练习题目

 

一、不同语体的语言风格不同。

下面分别是一段说明雪花形成过程的科技说明文和一首描画雪花融化的诗歌。

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再分别用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写一段内容相仿的文字,体会其中的差异。

 

①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

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零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

如果没有凝结核,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②《当春天回到了大地上》:

到处寻不见雪的踪迹;小弟弟在田野上天真地发问:

雪啊,你跑到哪里?

泉水在回答:

我在这里!

露珠在回答:

我在这里!

我变成了天上的云朵,我变成了亮晶晶的雨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体会其中诗人“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三、仿照示例改写下面的提示语,使其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示例: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①提示语(教学楼内):

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②提示语(阅览室内):

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③提示语(草坪旁边):

保护草坪,严禁入内!

 

四、一位顾客到照相馆取照片,看了照片以后很不满意地对摄影师说:

“我以前在这里照得挺好看的,怎么现在这么难看?

我哪有这么胖?

”请你为这位摄影师设计一段回答,使顾客满意,事情得到顺利解决。

 

五、判断下面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六、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帮他做些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点儿急事,现决定改期。

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

 

 

 

 

3.3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文段的分析以及写作练习,加强学生对不同语体的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

第①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其语言特色是准确、通俗、简洁。

第②段诗歌则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法,其特点是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举例略。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

诗人惆怅是因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因此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则第二句的“花满城”就是指桃花,语言鲜艳活泼,和“惆怅东栏一株雪”的忧伤基调不协调。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提示语的改写,加强学生对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

这些提示语都写有“禁止、严禁”等显得很生硬、冰冷的字样,这与美丽活泼的校园环境不相称,可以换上生动的带有拟人色彩的提示语。

如①教学楼内可以写:

“安静的环境,宁静的心情”;②阅览室内可以写“书籍报刊不只属于你,她也是我们大家的朋友”;③草坪旁边可以写“小草微微笑,请您绕绕道”。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为摄影师设计使顾客满意的回答,加强学生对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

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选择同义的分别带有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的词语。

例如:

“说得好听点儿你是个助理,说得不好听你不就是个打杂儿的吗。

”“助理”和“打杂儿的”就是两个感情色彩对立的词语。

再如:

“你说你们是在讨论,我看你们是在吵架。

”“讨论”和“吵架”也是两个感情色彩对立的词语。

因此题目给出的这道难题中,摄影师可以说:

“您哪里是‘胖’,这才显得您‘丰腴、妩媚’啊!

”或者说:

“现在照相技术可以随心所欲,您要是喜欢‘骨感美’,那我可以再造出另一个版本的‘您’。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语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正确选项是D。

A句是将“望其项背”和“望尘莫及”混淆了。

B句中“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而句子是对“新上任的厂领导”有所褒扬,故而“处心积虑”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C句中的“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便条的修改,加强学生对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

这个“便条”有三个毛病:

一是语体不符。

便条通常都是口语语体的,而这里的“贵处、商谈、光临、贵馆、何时、磋商”等都是书面词语(甚至有文言色彩)。

二是语体杂糅。

除了书面语词语,又出现“您约我,我有点儿急事”等口语表述,更显得不伦不类。

三是口气不妥。

便条中使用“现决定改期”的口气,与写条人的身份不符。

最多说成“非常抱歉,这个约会不得不改期”。

全文修改略。

 

四、专题知识扩展

 

4.1 语言表达的色彩调配

 

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

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比如文章中大量运用口语词,就会使文章或讲话平易、自然、亲切、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量使用书面语词,就会显得庄重、严肃和凝练;大量使用专门术语,就会使文章或讲话带有严密的特点和慎重的感觉;用讳饰词就会给人一种委婉和雅致的感觉。

 

课文中已经介绍了词义的三种最基本的色彩,这里就讨论一下如何调配这些色彩。

 

一、感情色彩的调配

 

感情色彩鲜明,是使语言生动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指所选用的词语能够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喜怒、扬抑、荣辱等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要调配好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精心挑选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词和贬义词,注意适度与准确。

比如下面的两个句子:

“我们班级网页的点击率连连攀升,我们班长多么伟大呀!

”“美伊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是一场非常坏的战争。

”很显然,前一句中“伟大”用得太重,后一句中“坏”又显得太轻。

其次在用词时感情色彩不能自相矛盾,例如:

“这首诗热情洋溢地抒发了我对周总理逝世的悲哀之情。

”“她的文章里连篇累牍地描写了海外侨胞对祖国的热爱。

”前一句中“热情洋溢”和“悲哀之情”不谐调,后一句中“连篇累牍”和“对祖国的热爱”不谐调。

 

二、语体色彩的调配

 

通常的情况下,具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词语要用于相应的语体里,以求得风格上的谐调一致。

例如“送、私自、可以、安排、办法、现在”等词语就不太适合用于公文中,而需要用“赠送、擅自、准予、布置、措施、兹”这些带有比较庄重、严肃的语体色彩的词语。

上面说的是一般的要求,但并不排斥运用上的灵活。

有时为了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常常会在一种语体里,掺入另一种语体色彩的词语。

比如政论语体主要是使用书面词语,表示抽象概念的各种术语也用得较多。

如果根据对象和内容需要,适当选用一些口头词语,交错其间,也会收到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毛泽东的政论文: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

……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这其间书面语词和口头语词融合在一起,趣味横生,也使得居心叵测的司徒雷登的一副嘴脸跃然纸上。

 

三、形象色彩的调配

 

要使得词语的形象色彩搭配得当,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使词的形象色彩跟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切。

比如“笑”,由于笑的情景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笑的声音也应有所不同,比如一般“笑”的形象性描述是“哈哈大笑”、“嘿嘿冷笑”、“嘎嘎傻笑”、“嘻嘻顽皮地笑”、“吃吃忍不住地笑”、“咯咯天真地笑”等。

其次词的形象色彩也要和词的感情色彩相谐调。

因为有些词的形象色彩也表现出特定的感情色彩,所以在运用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去描写人物或环境时,一定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是否谐调。

例如下面的说法就很不搭调:

“追悼会上,人们个个精神抖擞,那些炯炯有神的眼睛里,还闪着晶莹的泪花。

”“精神抖擞”、“炯炯有神”和“晶莹”等词的形象色彩同“追悼”的感情不谐调,有滥用成语和词藻之嫌。

所以并不是形象色彩强的词语用得越多,表达也就会越形象的,要适可而止,要恰如其分。

 

4.2 语言表达与语体风格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写东西必须符合一定的语体,这首先是因为作者或作品本身在目的、角色、话题、方式上有所不同,其次也因为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性格、说话的场合环境等有所不同。

语体有各种分类方法,不过通常是把各类语言文字作品的语体分成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文学语体”三大类。

 

一、口语语体

 

口语语体顾名思义就是“像说话”一样的口头表达语体。

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的人物都要说话,要写他们嘴巴里说出来的话当然就必须是口语。

口语语体内部也还有一些区别。

两头分别是“谈话体”和“演说体”,介于二者之间的可称“讨论体”。

谈话体就是一般日常说话的形式。

比如要描写现在街头菜摊上几个人讨价还价,就得用卖菜人和买菜人所说的话来写,如果说成“菜价几何”、“皮多而肉少,请损之”之类就不成话了。

如果写几个人闲聊,甚至还得把一些“嗯、啊、这是”加进去。

演说体虽然也是说话,但那是口语语体中最为正式和规范的表达形式,即使是即兴演说,也应该差不多就是“出口成章”的那种形式。

领导作报告、教师上课等,虽然有的人差不多就是照本宣科,但也基本上还是属于口语性质的演说体。

至于讨论体,一方面不像谈话体那么随意,因为多少得有个中心话题;但另一方面也不像演说体那么流畅,因为毕竟事先没有打草稿。

比较正式的讨论体,比如答记者问、新闻访谈之类,多少有点接近演说体;不怎么正式的讨论体,如会议发言、私人通信等等,就更接近谈话体了。

 

二、书面语体

 

书面语体是规范性最高、抽象化程度最高、也最正式的语体形式,比如报纸的社论评论和新闻通讯、科学技术的学术论文、以及各种公文和应用文(申请、总结、报告、批复、通知、启事)等,就都是书面语体。

书面语体要求用词科学严谨、语法格式规范、多用长句和整句,特别要避免或减少歧义。

例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后中美两国的联合公报曾经差一点胎死腹中,原因就在于公报中有些敏感性的措词颇费周折。

后来发表的公报中最为人称道的一句话“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竟是在考虑了多种提法后最终由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拍板才确定下来的,“海峡两岸”从此也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

书面语体内部也有一些区别。

两头分别是“宣传体”和“科学体”,介于二者之间的可以叫作“应用体”。

宣传体是书面语体中书面性最弱的一种语体,但又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语体。

因为宣传体就是要“宣传”,因此一方面在目的性和表达性上接近上面说的口语语体中的演说体;另一方面在鼓动性和感染性上又接近下面要说的文学语体。

比如广告(平面广告)就是一种宣传体的作品,属于这一类的还有新闻和评论等。

科学体是最典型的书面语体,科学和严谨是这种语体的主要特征。

其中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类的论文、法律外交类的文件和政治理论类的论说等。

至于应用体,主要是指政府机关的公文(通知、报告、请示、决定等)和一些大众应用文(启事、请柬、汇报、总结等)。

 

三、文学语体

 

还要分出来的是文学语体。

上面说的口语语体当然也适用于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学作品主要也是口语语体,但是文学语体也可以单独划分出来。

文学语体是运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语体,其根本特点是用词生动形象和内容丰富多彩。

文学语体内部再怎么划分小类有不同的意见:

国外一般是分成抒情作品、叙事作品和戏剧作品三类;我国文学界则历来是分成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四类,近年来又有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的。

不过散文和小说之间的区别,在语体上还是要远远小于它们共同跟诗歌和戏剧的差异,所以散文和小说也可以统称为散文体。

这样从文学作品的表达目的和功能来说,首先是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散文和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诗歌的对立;就使用的语言文字跟生活语言的远近而言,首先是以对白语言为主的戏剧和讲究形式特征的诗歌的对立。

因此似乎可以把诗歌体和戏剧的对白体看作是文学语体的两头,散文体介于二者之间。

对白体的基本要求是口语化,要朗朗上口、动听易懂。

对白体中又可以细分为戏剧体和影视体,前者要考虑舞台效果,后者更接近生活的语言。

诗歌体的基本要求是韵律化和情感化。

无论是格律诗、自由诗,无论是歌曲戏曲的唱词、民歌民谣的内容,也无论是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都要求把内心的情感律动和外在的韵律表达相结合,即《诗·大序》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尽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至于介于二者之间的散文体,则实际上比任何语体都能容纳其他各种语体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散文体是一种没有语体要求的综合语体。

如果再细分,那也就是散文和小说这两类了。

这两类无非在故事性的强弱上不同,而在语体上倒是区别不大的。

 

五、参考文献链接

 

●郑远汉(言语的美,《修辞风格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语言只有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在一定的言语作品中,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作为一种体系或系统而存在的“语言”,无所谓美不美。

有人说,汉语是优美的,或者说,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这样的说法不妥当。

例如我们不好说“工人”与“worker”哪个词优美,其中哪个音节、哪个音素优美,也不好说“我是工人”与“Iamaworker”哪种造句法优美。

各种语言为构成言语美提供的条件可以不同,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不能说哪种语言比哪种语言优美。

无论哪种语言,都可以在运用中体现出言语的美。

 

又如语言中的词,可以按风格或表情分出层级,有庄严词,也有粗俗词,有谦婉词,也有诟骂词,有褒义词,也有贬义词,等等。

由这许多层级的词,构成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

绝不能孤立地说,其中哪一层哪一级的词是“美”的,哪一层哪一级的词不美甚至是丑的。

“反动派之间相互勾结”,“反动派之间团结得很好”,这两个句子显然前一句好,后一句不好,更无从言“美”,虽然“团结”是褒义词,而“勾结”是贬义词。

向别人称自己的家属为“贱内”,这个词属于谦婉词,可是现在我们同志之间,谁要是在交往时用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家属,别人不但产生不了美感,还会反感。

这就说明:

语言中词所固有的种种色彩,与语言运用中显现出来的美或丑,没有必然的关系。

划清这个界限,对于正确认识言语美的性质是十分必要的。

 

 

 

●高继平(《语言艺术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

 

词的感情色彩主要是从词的理性意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比如上面说过的“鼓励”、“怂恿”,它们所以有褒贬之分,就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