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600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幼儿园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XX县经济适用房民XX小区附属工程位于XX县北街民XX小区。

该工程包括:

室外照明工程、电缆敷设工程、电缆沟工程、供暖、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管网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和幼儿园等工程项目。

幼儿园工程为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建筑面积为1785.5m2,建筑总高度为7.8m,砌体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2、施工总体部署

2.1质量、进度及安全目标

2.1.1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4月30日,竣工日期2011年9月30日,总工期153日历天。

2.1.2质量目标:

合格。

2.1.3安全目标:

无重大工程安全事故,千人负伤率≤3‰,人身伤亡事故为零。

2.2.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基本划分:

2.2.1.1基础工程:

包括地基处理、基础等工程。

2.2.1.2结构工程:

包括柱、梁、板结构,安装配合施工。

2.2.1.3装修工程:

包括室内外装修、楼地面工程、顶棚工程。

2.2.1.4安装工程:

包括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设施安装。

施工程序遵循:

该工程建筑物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和先土建后安装的顺序进行;构筑物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土建和安装穿插进行的顺序进行。

2.2.1.5室外工程:

13#-17#住宅楼及幼儿园室外照明工程、电缆敷设工程、电缆沟工程、供暖、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管网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

2.2.2施工方案

2.2.2.1幼儿园工程

幼儿园工程划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电气工程。

施工程序遵循:

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安装配合。

施工工艺:

准备工作→地基与基础工程(安装配合)→主体工程(安装配合)→砌筑工程(安装配合)→装饰装修及屋面工程(安装配合)。

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

认真熟悉工程的图纸、规范、施工规程,仔细复核标高。

2.2.2.2室外工程

室外工程划分为道路施工、检查井施工、化粪池施工、给排水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等进行交叉流水组织施工。

施工程序遵循:

先进行化粪池及周围污水管线施工,在进行上水管线施工,第三阶段进行电气管线施工,第四阶段进行热力管线施工,最后进行道路及照明施工。

施工工艺:

准备工作→化粪池→管道开挖(给水、消防、中水、采暖、电力、污水)→管道安装→砌检查井→管道试验、回填→道路基础施工→道路路面施工

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

认真研究市政部门关于城市雨污排放、供电、供暖、供水等的第一手资料。

认真熟悉室外工程的图纸、规范、施工规程,仔细复核标高。

2.3施工用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用13#-17#住宅楼原有水源,在接入施工现场用水处引出支管并安装水表,引出地面0.8m高,并连接双向阀门。

2.4现场用电

用现场13#-17#住宅楼原有变压器引入。

3、幼儿园工程施工方法

3.1主要施工方案选择

3.1.1基坑采用机械大开挖,在开挖过程中不得扰动原状土。

3.1.2基础、主体、梁、板、柱全部采用竹胶板模板,碗扣式脚手架早拆体系。

3.1.3水平、竖向钢筋主筋(≥18)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为主,水平、竖向钢筋主筋(<18)采用焊接连接为主,确保钢筋接头质量,并可有效提高施工进度,板内钢筋均采用绑扎接头。

3.1.4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以汽泵为主。

3.1.5设专人负责结构、预留孔洞施工管理,加强检查监督,以保证其位置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遗漏、位移等错误发生。

3.2重点工程施工工艺

3.2.1土方和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3.2.1.1土方开挖均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至基底标高上300mm处采用人工开挖至基底标高,幼儿园工程土方开挖好后进行钎探,探孔梅花形布置,间距1.2m,探孔深1.8m,基槽开挖后进行基础验槽。

室外工程开挖至基底后原土夯实。

3.2.1.2地基处理

3.2.1.2.1幼儿园换填1m厚3:

7灰土,分层碾压夯实,每层虚铺厚度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3.2.1.2.2室外工程用素土夯实后按设计要求铺3:

7灰土分层碾压,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3.3基础和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3.3.1测量放线

3.3.1.1施工测量

3.3.1.1.1项目部设置测量负责人,领导组织测量工作,用于本工程的一台J2激光经纬仪和两台DS3200自动安平水准仪,两把50m钢卷尺,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工作坚持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方法,并保护好测量基准点。

3.3.1.1.2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组织施工测量人员进行初测、复测,建立轴线控制桩,编制测量放线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审批后方可施工。

3.3.2钢筋工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3.3.2.1钢筋原材检验

钢筋进场时,材料员必须验证钢材质量证明书,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批进行检验。

由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3.2.2钢筋制作

为了增加钢材综合利用效果,钢筋加工进行集中加工,对集中加工后的剩余短料应尽量利用。

钢筋加工制作前,下料表由技术员和施工员审核,并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提高钢筋加工配料单的准确性,减少漏项,消灭重项、错项。

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做出试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要挂牌标识,堆放整齐有序。

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钢筋调直采用机械调直。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规格、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下长料后下短料,合理搭配,以节约钢材。

3.3.2.3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下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半成品尺寸、形状、数量与下料表中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直径12mm以上的钢筋采用22#镀锌铅丝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采用20#镀锌铅丝绑扎。

3.3.2.3.1基础钢筋绑扎

①绑扎顺序:

放线→用墨线弹出钢筋位置,用油漆标明规格、型号、间距→按弹好间距铺钢筋→绑扎钢筋→垫钢筋保护层垫块→支设基础模板。

②基础钢筋开始绑扎前,基础底线必须验收完毕,特别在基础梁位置,用油漆在墨线边及交角位置画出不小于50mm宽,150mm长标记。

③基础梁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应扎牢,箍筋弯钩为135°。

④梁内主筋全部采用机械连接。

⑤接头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并应相互错开,在受力筋35d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连接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⑥梁底钢筋垫块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间距800mm,梁两侧边采用特制的塑料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⑦基础钢筋经自检合格,并于4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3.2.3.2框架柱钢筋绑扎

①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焊接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②绑扎前,首先检查纵向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位及时进行调整。

③对竖向钢筋的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及力学试验,合乎要求方可绑扎箍筋。

④绑扎箍筋时,采用皮数杆确定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绑扎。

⑤柱箍筋上下应连续,在梁柱节点部位应根据该区段的间距进行绑扎,严禁因操作难度大而漏绑。

⑥根据独立柱截面的大小,设置定位箍筋卡具,根据独立柱的配筋图把柱筋位置标示在定位箍筋卡具上,在定位箍筋卡具上用钢筋头焊接柱筋限位点以确保在砼浇筑时柱筋不移位。

3.3.2.3.3框架梁钢筋绑扎

①施工顺序:

用粉笔在梁底模上划出箍筋间距→安装主梁纵筋并穿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箍筋→临时固定主筋→安装次梁纵筋并套入箍筋→隔一定间距将主次梁筋与箍筋绑扎→主次梁筋同时进行绑扎→放钢筋保护层垫块;②梁筋以机械连接为主,焊接为辅,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并符合规范要求;③梁中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的弯钩均为135°;④主次梁上部纵向钢筋相交处,次梁钢筋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3.3.2.3.4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

①构造柱主筋在施工中易发生位移,为了保证柱主筋正确,每层在楼板处与圈梁钢筋绑扎搭接,搭接点绑扎牢固,以保证位置不偏移。

②构造柱、圈梁箍筋设置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钢筋的数量、规格、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必须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

③钢筋绑扎完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④浇筑混凝土时配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及时修复。

3.3.2.3.5板钢筋绑扎

①施工顺序:

修整模板,用墨线在模板上弹出主筋、分布筋的间距,摆放主筋、分布筋并绑扎,电线管预埋件安装,绑扎负弯矩筋,垫设负弯矩筋下撑脚并安装保护层垫块。

②板与主、次梁交接处,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③板筋绑扎用顺扣,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所有负弯矩筋下放置不少于两根通长的φ8钢筋焊制的马凳。

3.3.2.4钢筋连接

水平、竖向钢筋主筋(≥22)主要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焊接连接和绑扎连接为辅。

3.3.2.4.1机械连接

钢筋等强度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切割→钢筋套丝→现场检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1)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用气割下料。

2)钢筋套丝:

(1)套丝机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

(2)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用环规检查,钢筋的牙形必须与环规相吻合。

(3)在操作工人自检的基础上,质检员必须每批抽检3%,且不少于3个,并填写检验记录。

(4)检查合格的钢筋锥螺纹,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

3)现场检验:

(1)试件数量:

每种规格接头,每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

(2)试件制作:

施工作业之前,从施工现场截取工程用的钢筋长300mm若干根,接头单体试件长度不小于600mm。

将两端套丝,用环规检查丝扣质量。

(3)试件的拉伸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异径钢筋接头以小径钢筋强度为准)如有1根试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

当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接施工。

如仍有l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连接件不合格,不准使用。

4)钢筋连接:

(1)连接套筒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

(2)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钢筋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

(3)正确使用普通扳手

根据所连接钢筋直径,将普通扳手的钳口垂直咬住所连钢筋均匀加力,一直拧到拧不动为止,单边外露丝扣不应超过2扣。

扳手不可当撬棍、锤子使用,用完后妥善保管,以防锈蚀。

3.3.3模板工程

3.3.3.1基础模板支设

基础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架管,先组合独立柱基竹胶板模板,柱基上下口与钢管连接到一起。

组合地梁模板,在地梁底部和上口模板适当加斜撑加固,斜撑支撑到两柱基间钢管上。

3.3.3.2柱模板支设(竹胶板)

方柱模板采用竹胶板,安装前先竖好两块大面模板,后再将小面模板沿大面模板的止口插入,模板立好后马上用短木钉上,接着用柱箍对拉简单锁紧,校正后,先锁柱上下两端再锁中间,锁紧时应两面均匀用力,亦不可过力。

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柱钢筋的磨损,在其每一侧增设直径Φ10的竖向钢筋一根,暂时固定于模板上,作为模板安装的导向,安装完模板将其拉出,最后找正固定。

 

3.3.3.3梁模板支设

3.3.3.3.1梁底模采用竹胶板与方木配成的定型底模板,侧模根据梁高的不同用竹胶板裁割组装,板与板间接缝可用薄形透明胶带封贴,背肋材料同样采用加工后的50×100mm方木。

梁的侧模板的固定采用对拉螺栓、垫设正方形钢板锁固纵方向钢管,并与梁的整体模板支架连结为一体。

为减少钢筋拉杆的材料消耗,增加其多次使用的周转率,在梁柱中采用穿φ14对拉螺栓的紧固措施时,应外套PVC塑料管,且每组配对的模板穿孔位置要相对固定,确保下次周转时不再打孔。

3.3.3.3.2梁跨度大于4m时,其底模应按2‰要求起拱。

悬臂梁按4‰要求起拱且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

梁底钢管排架,其立杆纵向间距控制在600mm以内,横向间距根据梁宽而定。

立杆底部垫以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板,并设扫地杆。

上部水平杆步距控制在1.8m以内,三步架以上纵横方向需设置剪刀撑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3.3.3.3.3梁模与柱模的接头处,是极易产生几何尺寸偏差的部位,本工程在施工中制作异型竹胶板模板,以保证节点处外型美观。

3.3.3.4顶板模板支设

3.3.3.4.1顶板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混凝土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要求,因此其模板的材料及安装平整度应严格要求。

3.3.3.4.2顶板模板的支设,采用室内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支撑受力顺序为:

竹胶板→50×100方木→水平钢管→满堂架。

3.3.3.4.3竹胶板应顺房间长向铺设,板缝应拼装严密,控制高低差,并用胶带粘贴,保证平整不漏浆。

竹胶板的四周靠近梁侧模板处,应在竹胶板下部紧挨梁模处钉木条,不致使竹胶板来回移动。

3.3.3.4.4当板跨度≥4m时应按2/1000起拱。

3.3.3.5构造柱、圈梁模板支设

构造柱、圈梁模板支设时,模板均采用12厚竹胶板,50×l00mm木方作次龙骨间距300mm,100×l00mm木方作主龙骨间距900~1000mm。

支撑系统为碗扣式脚手架,间距1200×1200mm,高度利用可调支撑头上下调节。

3.3.3.6模板拆除

3.3.3.6.1在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模板方可拆除。

具体要求为:

柱模、梁侧模在拆模时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即可拆模;跨度大于等于8m的梁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模:

跨度大于2m小于8m的梁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方可拆模。

3.3.3.6.2顶板、梁底模板拆除前由工长填写拆模申请,填写拆模部位的同条件试块强度、混凝土浇筑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由项目工程师签署意见,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3.6.3拆模原则:

遵循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3.3.3.6.4拆模时要注意保护混凝土的棱角及外观。

3.3.3.6.5拆下的模板及其配件,严禁投掷,按规定堆放于指定地点,并做到即时清理维修,刷好脱模剂。

3.3.4混凝土工程

3.3.4.1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要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现场做好混凝土检验及试验,每班抽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少于四次,并做好记录,允许偏差±20mm,不合格严禁使用。

并由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标养和同条件养护。

3.3.4.2混凝土的输送

混凝土输送采用砼灌车。

3.3.4.3基础混凝土浇筑

3.3.4.3.1原材料要求

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级配碎石、中砂、掺加粉煤灰和高效外加剂。

3.3.4.3.2浇注工艺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的坡度,沿坡度布二道振捣棒,第一道在输送管出料口,负责出管混凝土振捣密实,第二道设在坡脚底部,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

混凝土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严格控制振捣棒移动的距离,避免过振和漏振。

3.3.4.3.3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注至设计标高振捣密实后,先用长木尺刮平,木抹子搓平,在终凝前二次抹压,以闭合混凝土的沉陷裂缝、表面干缩裂缝。

3.3.4.3.4养护:

用毛毡覆盖养护,并及时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3.3.4.4梁、板混凝土浇筑

标高控制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跟踪检查。

楼板混凝土浇筑前要按事先拟定的顺序依次进行,防止打乱顺序使施工间歇过长,产生冷缝。

振捣混凝土时,应避免振动棒直接接触碰动钢筋,并安排专人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和插入式振捣器相结合振捣。

振捣结束后,用木抹子抹平一遍。

待表面收水后,人踩有轻微脚印时(下陷5-10mm),开始第二遍抹压,在人员安排上,每人2-2.5m2范围后退抹平,随之用塑料薄膜覆盖,洒水养护不小于7d。

3.3.4.5框架柱、构造柱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先铺设50-100mm厚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无石子砂浆,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混凝土振捣选择有经验的振捣手,并配备与浇筑构件相适宜的振捣棒,快插慢拔,掌握好振捣时间,每层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一般为20-30s,每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并避免过振。

每根柱设振捣工2人,振捣棒上作出尺寸标记,以控制下棒高度,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50mm。

设专人负责养护,定时浇水,保持湿润即可,养护期不少于7d。

3.3.5砌体工程

3.3.5.1原材料要求

3.3.5.1.1砌体工程所用材料如非粘土烧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均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或复试报告,并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3.3.5.1.2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

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超过1.8m,应防止雨淋。

3.3.5.1.3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如遇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3.3.5.1.4砂选用中砂并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含泥量不超过5%。

3.3.5.1.5生石灰选用一等品,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余)不大于10%。

3.3.5.2加气砌块砌筑要点

3.3.5.2.1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砖不宜使用。

砌体砌至接近梁、板底,应留有一定空隙,待砌体沉实(7天后)斜砌挤紧,砂浆应饱满,倾斜角度为60°左右,构造符合设计要求。

3.3.5.2.2拉结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砌体与墙之间的缝隙用砂浆填满、挤实。

3.3.5.2.3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mm,垂直灰缝不得大于20mm。

砌体灰缝应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不能低于80%,竖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

3.3.5.2.4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

3.3.5.2.5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

3.3.5.3非粘土烧结砖砌筑要点

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放出墙身轴线及边线,浇水湿润。

砌砖操作方法采用“三一”砌筑法,操作中要认真执行自检,发现偏差随时纠正;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在承重墙上预留φ6.5@500的拉结筋,其长度在槎子两边均不少于1000㎜,末端加90度弯钩。

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防止产生重缝和通缝,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必须砌成大马牙槎形式,每一马牙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准超过五皮砖(必须为五退五进砌砖法),随砌随清理干净,以便增强柱与墙体的结合力,在凸槎最下面的一皮砖,用铲打去一角,浇筑振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可减少蜂窝,增强构造柱的坚固力,且墙与构造柱接槎处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3.3.5.3.1抄平放线:

砌墙之前用细石混凝土将基础顶面找平,根据基础放线时定位线,弹出墙身的轴线、边线、构造柱的中心线及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3.3.5.3.2砌筑砂浆必须按试验室出具的配比通知单配料,严格执行重量比。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磅秤架。

3.3.5.3.3按选定的组砌方式,在墙基顶面上试摆,以便尽量使门窗垛处符合配砖的模数,偏差小时可调整砖缝隙,使砖排列及砖缝均匀,提高砌筑效率。

3.3.5.3.4立皮数杆:

在皮数杆上量出每皮砖及灰缝的厚度、门窗口、过梁、楼板等的标高位置,用以控制砌体的竖向尺寸,皮数杆设置在墙体的转角处及纵横交接处,皮数杆尺寸每楼层必须统一,立皮数杆时必须检查杆底标高。

3.3.5.3.5在至屋面楼板板底时,应严格控制墙体顶面标高。

3.4装饰装修及屋面分部工程施工方法

3.4.1涂料外墙

该工程均为地上二层,外墙涂料施工时搭双排架子,由上向下进行,抄平弹出分格水平控制线,打通垂直控制线,作标记挂纵横直线,以保持墙面平直度。

抹灰时严格控制好抹灰层之间的间隔时间,打底层砂浆、中层砂浆、最后罩面,刷外墙涂料。

施工工艺:

基层处理——挂线——贴饼冲筋——抹砂浆——涂料。

质量要求:

涂刷均匀,颜色一致,不流坠。

3.4.2砂浆内墙

抹灰前将基层清理干净,均匀刷一道界面处理剂(配比:

界面剂:

水:

水泥=1:

4:

1.5),以保证找平层与结合层粘结牢固,直至用手掰不动再打底层砂浆,内墙面和顶棚抹灰按一般常规施工方法。

需注意:

①抹灰前,先堵洞、槽、坑同基层面平;②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并校正,接缝处用矿棉分层嵌实;③浇水湿润墙面并清理墙面;④基层贴饼、挂线、充筋,最后打底,中层罩面;⑤罩面层抹灰前安装人员配合修正电线管盒,并将管道后边抹平压实,一般不得在罩面灰上面修补抹灰;⑥抹好灰的墙护角,踢脚线等作好成品保护,埋设的过墙套管要注意两侧齐口,并清理干净门窗框、孔洞内的污染。

3.4.3砂浆顶棚

抹灰前将基层清理干净,均匀刷一道界面处理剂(配比:

界面剂:

水:

水泥=1:

4:

1.5),以保证找平层与结合层粘结牢固,直至用手掰不动再打底层砂浆,内墙面和顶棚抹灰按一般常规施工方法。

需注意:

①抹灰前,先堵洞、槽、坑同基层面平;②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并校正,接缝处用矿棉分层嵌实;③浇水湿润墙面并清理墙面;④基层贴饼、挂线、充筋,最后打底,中层罩面;⑤罩面层抹灰前安装人员配合修正电线管盒,并将管道后边抹平压实,一般不得在罩面灰上面修补抹灰;⑥抹好灰的墙护角,踢脚线等作好成品保护,埋设的过墙套管要注意两侧齐口,并清理干净门窗框、孔洞内的污染。

3.4.4吊顶工程

3.4.4.1作业条件:

①主体结构验收通过,局部缺陷已修补完成;②室内墙面的抹灰,吊顶内的各种管线及通风道已施工完毕,灯位、通风口各外露孔口位置已确定好;③搭好顶棚作业操作平台。

3.4.4.2施工工艺:

①弹线:

根据房间+500mm水平线,用尺竖向量至顶棚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在墙上划好龙骨分格位置线;②确定吊杆高度,在吊杆下端套8-10mm的丝扣,用角钢连接吊杆与板底;③在主龙骨上配好吊挂件,与吊杆固定,装连接件,使主龙骨通长连接,拉线调整龙骨标高和平直,靠墙龙骨用射钉钉固;④将次龙骨用吊挂件吊固在主龙骨上,同时将次龙骨端头相连接,次龙骨间距按设计要求布置;⑤根据罩面板尺寸在板面接缝部位连接横撑龙骨,横撑龙骨固定在次龙骨上,与次龙骨下平一致;⑥面层固定在次龙骨和横撑龙骨上,与次龙骨固定,采用自攻螺钉钉固的方法,钉距200mm,螺丝离板边缘为10-15mm,螺丝钉头嵌于罩面板内;⑦将钉头防锈处理后嵌实罩面板。

3.4.5地砖地面

3.4.5.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抹找平层砂浆→弹铺砖控制线→铺砖→勾缝→养护

3.4.5.2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

将混凝土基层上的杂物清理掉,并用錾子剔掉砂浆落地灰,用钢丝刷刷净浮浆层。

(2)找标高、弹线:

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

(3)抹找平层砂浆

A、洒水湿润:

在清理好的基层上,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

B、抹灰饼和标筋:

从已弹好的面层水平线下量至找平层上皮的标高,抹灰饼间距1.5m,灰饼上平就是水泥砂浆找平层的标高,然后从房间一侧开始抹标筋。

有地漏的房间,应由四周向地漏方向放射形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