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186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docx

春季送教上门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

内容

10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10的组成。

 

一、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

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

10○□

(2)9○□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请说说10怎样写?

(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10的组成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4)汇报板书10的组成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老师听。

三、课堂小结

效果

教学

内容

连加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知道连加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复习旧知

1、出示10之内的加、减法,请同学们口算。

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导观察

师:

同学们,芳芳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

芳芳在干什么?

(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鸡)

问:

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师:

请同学们观察,认真看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来了2只鸡的图片。

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

5=2=7)

师:

请同学们再观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又来了1只鸡的图片。

2、交流、汇报。

①问:

你看到了什么?

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②学生汇报。

师:

芳芳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

师:

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

(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

学生说出算式:

5十2十1

教师问: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不是。

3、揭示课题:

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师:

像这样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 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

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

(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②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师板书:

在5+2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并把得数7记录在横线下面,再在7+1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写出得数8。

5、做一做:

     

学生摆小棒,先摆出4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最后摆出1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

怎样列式计算呢?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效果

教学

内容

连减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知道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学习连减

1、出示挂图

问:

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

走了几只?

还剩下几只?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

又走了几只?

还剩下几只?

③问:

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

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2、揭示课题:

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减”

师:

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要学习的新知识:

连减。

(板书:

连减)

师:

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师:

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师板书:

在8-3下面划一条横线写上5,在5和2的下面划横线,相减得3。

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再出示海鸥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减。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4、做一做:

学生摆圆片,摆出9个三角形,先拿走5个,再拿走3个,还剩几个?

怎样列式计算?

5、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你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问题?

 

效果

教学

内容

加减混合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通过生活中有时间顺序的“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连贯情节,学习加减混合的含义,会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2、会根据情节看图说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进行10以内混合的计算

一、引入

 

1、复习连加连减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请出我们的好朋友小鸟。

 出示动画片段:

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3只。

 

a.分别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

 

b.根据三幅图编个数学小故事

 

生:

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还剩下几只小鸟?

【生齐读小故事】

 

c.列式:

2+4-3=3 

d.读算式:

2加4再减3等于3。

e.出示课题:

加减混合

f.大胆猜测算式怎么计算:

先算2+4=6,再算6-3=3,所以2+4-3=3。

 

3、出示动画片段:

树上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1只。

a.分别说说这三幅图的意思

b.根据三幅图编个数学小故事

 生:

树上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还有几只小鸟?

c.列式:

6-4+1=3 

d.读算式:

6减4再加1等于3 

 e.说说计算过程:

先算6-4=2,再算2+1=3,所以6-4+1=3。

 

3、观察比较:

2+4-3=  与6-4+1=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不管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要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效果

教学

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拼组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1、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效果

教学

内容

11~19各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19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19各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猜一猜: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彩旗)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呢?

每人心里猜一个数。

到底谁猜对了?

怎么办呢?

(让我们数一数)

2.数一数:

数到10后面的数字时,咦,我们没学过呀,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1--20的认识。

(板书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看课本73页主题图,让学生分类,并分组数出4种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用小棒摆出水果的数量,并任意分成两部分。

(学生有的分成2和9,有的分成3和8,还有4和7,5和6,10和1。

3、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哪种分法可以很快看出是11根。

生:

10和1

师:

可是分好了还是得一个一个数啊?

还有更直观地方法吗?

  生:

把左边的10根捆起来。

(表扬)

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板书并读一读:

10个一是1个十)

(二)学习11的组成。

1、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了。

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1根?

 

板书:

 11

     

   10   1

  1个十  1个一

(三)自己动手摆正方体和小球的数量。

1、学生一起说说15和18的组成。

2、观察11,15,18的组成,找出有什么规律?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四)摆一摆,说一说。

 1、师摆数字,学生说。

 

 

效果

教学

内容

20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面授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20,明白20的组成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20,明白20的组成

(一)学习20的组成。

1、现在来学习小棒的数量,想一想20该怎么摆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说交流结果。

十个一捆,刚好有两捆,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两个十。

两个十是20。

(板书:

2个十是20)

(二)生活中的运用。

 展示生活常见的物体(铅笔10支捆成一捆、小球10个装一盒、书10本装成一包),体现计数单位“十”的优越性。

(三)11-20的数序。

1、墨水瓶打翻的声音引入直尺图,上面被墨水印迹遮住了几个数字。

师:

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哪些数字被遮住了吗?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

10和12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