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课堂实录1精品教育doc.docx
《《秋水》课堂实录1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课堂实录1精品教育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水》课堂实录1精品教育doc
《秋水》课堂实录1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师:
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
“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
”也有人评价说,庄子是先秦哲学家中的哲学家。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吗?
生1:
(看书)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师:
你说得很准确。
生2:
(不屑地)他是照书念的,课下注释有。
师:
学会利用注解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当然,要了解庄子还是要多读些相关的书。
哪位同学谈谈“课本外”的庄子。
生3:
我听说过“庄周化蝶”的故事,好像说的是……想不起来了。
生4:
(急切地)庄子这个人很有些傲骨。
楚王派人去请他当宰相,他却宁肯作泥鳅在污水中戏游,他认为做官不自由。
师:
看起来你的课外阅读面还是很广的。
生4:
我喜欢庄子。
生5:
庄子这个人挺豁达的,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拍着瓦盆唱歌,他好像认为死就是生,生死好像没有什么界限了。
师:
我很吃惊,我原先有些低估了同学们,大家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嘛……
生2:
(举手)我想起来了,庄子很消极,天天想着得道成仙。
(学生笑)
师: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比如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始终存有分歧。
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庄子的了解也只能透过有限的几篇文章管中窥豹,今天我们就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先对庄子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吧。
师:
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声读课文,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
(生读)
师:
好,大家齐读课文。
师:
“泾流”的“泾”刚才有不少同学的读音不准,应该读
生6:
jìng
师:
说说理由。
生6:
书上说这是通假字,通“直径”的“径”。
师:
是“shǎo仲尼之闻”还是“shào仲尼之闻”?
(生有说shǎo,有说shào)
师:
你(指生7)说。
生7:
应该是shǎo,这用在动词,小看的意思。
师:
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应该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生7:
可是书上写的就是“小看”的意思。
师:
书上这样解不能算错,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当然就是小看了。
好,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声音要大些。
师:
这次读得很好。
请大家拿起笔,给大家5分种时间,自读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在书上做个标记。
(生读)
师:
哪个同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8:
秋天河水涨满,站在河边都看不到对面,所以河伯很有些得意,然后他就认为天下的美景都让自己看到了。
然后河伯到了海边,看到北海比自己原先见到的不知要宽阔多少倍,然后就对着海神若慨叹,反省自己妄自尊大。
师:
你为什么要说那么的“然后”呢?
(学生笑)当然,你的概括还有很准确的,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有一点要注意,不是“看不到”对面,而是“看不清”,“不辨牛马嘛。
生9:
我觉得……(又止)
师:
大胆地说。
生9:
好像河伯、还有海神(看书)那个“若”不是真人吧。
(生笑)
师: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2:
这是个故事,虚构的,跟《西游记》差不多。
这都不懂?
师:
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否则就犯了与河伯一样的错误。
生9:
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庄子是想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
也可以把它叫做“寓言”。
庄子散文中有很多的寓言,像大家熟悉的“涸辙之鲋”的故事就是庄子借粮的时候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对这篇课文的寓意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有所补充吗?
生10:
我觉得河伯挺可爱的,他知错就改。
生1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生4:
河伯开始的时候洋洋自得,主要是由于封闭造成的,他有些像那个夜郎国的国君,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那个小地方,给他100个胆子他也想象不出天下有多大。
如果河伯不是到了北海边,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
所以只有开阔眼界,才能避免成为夜郎。
(生鼓掌)
师:
还有哪个同学?
生2:
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
我想起我们做过的一个作文的材料,好像是说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师:
你的这个认识是在他(生4)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
《秋水》是我们这一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所以当然应该由你们自己读。
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
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读:
一、选准你理解最深最有感触的一点进行赏析或评价,可以是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二、这三个方面你是否还有经过思考也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和你共同攻克难关。
(生读)
生4:
我认为这篇文章对比手法用得好。
河伯开始是“欣然自喜”,然后(有生笑)见到北海则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很短的篇幅,河伯的形象却是立体化的。
生12:
细节描写好。
生13:
我觉得河伯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
我们要向他学习,严于解剖自己,拓宽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己。
可是有的地方我不太明白。
师:
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生笑)
生13:
我总觉得这段文字不太通顺。
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
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
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
师:
这个问题很有些水平。
鼓励一下!
(生鼓掌)哪个同学能谈谈看法?
(沉默)
师:
你(生4),庄子的追星族?
生4:
我也说不太好。
好像是庄子对孔子好像不怎么感冒?
(生笑)
师:
“感冒”,好!
生4:
我听我爸爸说,庄子中有好多故事都是编排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像盗跖怒斥孔子的事就是庄子虚构出来的。
所以,我推测,这里的“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应该还是否定孔子的吧。
生14:
不对,河伯对孔子还是很崇拜的,他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孔子的学问。
师:
你的意思是“始吾弗信”应该这样理解?
生14:
对。
师:
也就是何伯不相信竟然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这种人太那个,那个(有生小声说:
妄自尊大)对,妄自尊大。
河伯见到北海后,他应该是相信有这种人了吧?
生:
这?
我还没想好。
生15:
老师,“我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师:
是……
生2:
说的就是我。
初中就学过了。
师:
你明白了吗?
生15:
yes!
(生笑)河伯认为自己和“少仲尼仲闻”的人是一种人,是妄自尊大。
师:
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15:
河伯与海若比起来,简直太小了,但他还曾经(看书)“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师:
你说的很有道理。
谈谈我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标准答案。
课文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秋水》篇集中表现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简单一点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
北海相对于黄河很大,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就像蚁穴大泽之中。
庄子认为“知量无穷”,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人在天地间很渺小,所以人要顺应自然。
《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
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板书)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
生4:
能不能这样理解,海若就是庄子的化身,而河伯是孔子的化身。
师:
你很聪明,很快就抓准了问题的关键。
河伯可以看作是儒家门徒的化身,庄子借海若给儒家门徒上课。
儒家子弟都认为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学之人,伯夷是天下第一大义之士,但在庄子看来,这两个“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脚的。
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
但是,在其他篇目中,庄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传道家的思想,这时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生16:
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16:
我觉得跟今天的“于是”意思差不多,有点因果又有点承接的意思。
可是那个“焉”没法处理了。
师:
谁可以帮他“解惑”?
生17:
这里的“于是”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的意思,“焉”么?
我也说不好。
师:
“于是”在古汉语中一般是两个词的组合,介词“于”加上代词“是”。
“焉”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
大家发现他(生16)找出的这两个句子其实有一种巧合在里面……
生18:
对比。
师:
说下去。
生18:
第一句是写出了河伯自得的神态,第二句是河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悔恨的神态。
师:
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河伯也挺可爱。
生19:
老师,“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
会翻译吗?
生19:
不会。
师:
哪个同学来?
生20:
我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师: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否定句。
记住这种句式(板书:
非……则……)
生19:
怎么就危险了呢?
生20:
不到这来就不会明白这么多的道理,还在河边夜郎自大呢?
师:
解释得不错。
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
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
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
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
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
“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