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0336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docx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安徽中考版

《昆虫记》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安徽中考版)

【说明】

本名著阅读题完全按照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编写,这种题型融合了字词、文学学识、句式转换、问答等多个知识点,是一个不错的题型。

每个阅读后均附有答案。

共11005字。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从萤的外表来看,它似乎是一个纯洁善良而可爱的小动物,但是,事实上,它却是一个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

它是一个善于猎取山珍野味的猎人,而且,它的捕猎方法是十分凶恶的。

看来,它的外表也像其他一些昆虫一样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通常,它的俘虏对象主要是一些()。

这个事实,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

而人们所不知道的,鲜为人知的,只是萤的那种有些稀奇古怪的捕捉食品的方法。

这个方法,我在其他的地方还没有看到过相同的例子,可见其独特性并非一般。

(1)萤捕食的主要对象是,萤进攻捕食的武器是。

(2分)

(2)“鲜为人知”的意思是。

(2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6分)

①萤最有意思的两个的特点是什么?

②萤捕食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

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1)以上文字出自科普作品《》,作者是。

(2分)

(2)“金蝉脱壳”的意思是。

(2分)

(3)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6分)

①石蚕的小鞘一般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②石蚕的小鞘有什么作用?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蟋蟀:

这的确可以说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乐器。

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

比较来说,蟋蟀的叫声要更好一些,这是()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

蟋蟀的翼鞘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出,()非常开阔。

这就形成了制音器,()把它放低一点那么就能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度。

根据它们与蟋蟀柔软的身体接触程度的不同,可以让它一会儿能发出柔和的低声的吟唱,一会儿又发出极高亢的声调。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

(2分)

(2)文段中,“抗衡”是什么意思?

“高亢”中的“亢”是什么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段括号内依次填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并且所以如果B.并且因为所以如果

C.并且因为如果所以D.并且所以因为如果

(4)请结合本文段具体分析为什么这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1)上面的文段选自《》,作者是。

(2分)

(2)“凶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2分)

(4)①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②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6分)

5.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小题。

(12分)

幼虫爬出洞来后,在附近徘huái()一阵,寻找一个空中支点,诸如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竿儿、灌木枝杈什么的。

一旦找到之后,它便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脑袋昂着。

其余的爪子,如果树枝有地方的话,也撑在地面;如果树枝很小,没多少地方,两只前爪钩住就足够了。

然后便休息片刻,让悬着的爪臂变硬,成为牢不可破的支撑点。

这时候,中胸从背部裂开来。

蝉从壳中蜕变而出,前后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

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前后的模样儿大相径庭!

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条条浅绿色脉络。

胸部略呈褐色。

身体的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的白斑。

这脆弱的小生命需要长时间地沐浴在空气和阳光之中,以强壮身体,改变体色。

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却未见有明显的变化。

它只是用前爪钩住旧皮囊,稍有点微风吹来,它就飘荡起来,始终是那么脆弱,始终是那么绿。

最后,体色终于变深了,越来越黑,终于完成了体色改变的过程。

(1)以上文字选自《》,作者是国的(姓名)。

(3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徘huái()蜕变()褐()色

(3)“诸如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竿儿、灌木枝杈什么的”这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解释“大相径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是写___________的蜕变过程,___________描写突出。

(2分)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以上文段选自法布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誉。

(2分)

(2)“无可奈何”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段中的“井”指什么?

②文段中对蝉和蚂蚁的描述,与寓言中对蝉和蚂蚁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呢?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以上文段选自法布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誉。

(2分)

(2)“无可奈何”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段中的“井”指什么?

②文段中对蝉和蚂蚁的描述,与寓言中对蝉和蚂蚁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呢?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

(1)题。

(12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

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人名)。

(2分)

(2)“烦扰”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昆虫记》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当我第一次观察蜘蛛洞时,就发现它躲在洞穴第一层——即前文所说的“拐角处”。

一开始我想用蛮力来对付它,就用一把一英尺长两英寸宽的小刀,不停地掏那些洞,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却没有抓到蜘蛛。

我又开始更大面积地寻找,想抓住一只塔蓝图拉毒蛛,冲动之下甚至想拿把斧头,把这些洞穴劈开。

最终一无所获的我终于放弃了武力,改用头脑。

人们都说:

需要是创造之母。

我居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我找来一根植物的主茎,在顶部绑一个麦穗,用做诱饵,在蜘蛛洞口轻轻地晃动。

很快我就发现蜘蛛的注意力被穗饵吸引过来了,开始谨慎地渡着步向麦穗走过来。

我将这个家伙引出洞,确信它已无法逃回洞中后,迅速抽开麦穗;蜘蛛见势不妙,转过身嗖地朝洞口冲去,我当然不会让它逃跑得逞,抢在它前把洞口封住了。

塔蓝图拉毒蛛一时冒昧行事昏了头,就连躲避我的捕捉也显得异常笨拙。

最后我把它赶入一个纸袋,迅速封上袋口。

有时候,蜘蛛会起疑心,怀疑是陷阱,或者当时并不很饿,就会按兵不动,与洞口保持一小段距离。

可能它认为此时并不是跨越门槛的最佳时刻。

它的耐性显然超过了我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

首先确定蜘蛛的确切位置、然后探明洞里通道的方向。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用一把小刀沿通道斜插进去,堵住频蛛的后路,再用东西在洞口装蜘蛛,就大功告成了。

这套战术屡试不爽,特别在松软的土壤中更是百试百中。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这本书堪称科

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的美誉。

(4分)

(2)加点词语“屡试不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选文作者讲述了几种捕捉塔蓝图拉毒蛛的办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

①用小刀或斧头等蛮力来捕捉;

(4)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这本书,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4分)

10.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

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时的动作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1)以上文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的《昆虫记》,该书被誉为“_______”。

(2分)

(2)“鬼鬼祟祟”在句子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原著回答:

①在括号中填上相应的昆虫名。

(3分)

在作者的笔下,(A)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B)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好几个星期;(C)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②巴金评价《昆虫记》:

“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请结合以上文段,简要说说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

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

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1)以上文段选自科普作品《》,作者是。

(2分)

(2)“虚张声势”在句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段中“面前的敌人”具体指什么?

②螳螂是如何战胜“面前的敌人”的?

(6分)

1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最值得我们思量的是,樵叶蜂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当模子用的工具。

它怎么能够剪下这么多精确的叶子呢?

它有可以依照的模型吗?

还是它有什么特殊仪器可以测量呢?

有人推测,樵叶蜂的身体可以当作圆规来使用,一端固定住,即尾部固定在叶片某一点上;另一端,也就是它们的头部,像圆规的脚一样在叶片上转动。

这样就可以剪下一个标准的圆。

就像我们的手臂那样,固定肩肿挥动起来就是一个圆形。

但是我们的手臂不会像樵叶蜂那样巧妙又精确地画出大小一样的圆圈,这些用来做巢的盖子的圆叶片,恰好天衣无缝地盖在巢上,非常完美。

而小巢在地道的下面,它们不知道随时测量小巢的大小,它们只靠摸索得到的感觉,来决定这只小巢所需要的叶盖大小。

(1)以上文字出自科普作品《》,本文的题目是。

(2分)

(2)“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2分)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6分)

①请概括樵叶蜂“最值得我们思量的”是什么?

②樵叶蜂剪出的叶子都有哪些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螳螂,这样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它种类的所有昆虫。

螳螂的气概虽然特别神圣,但是,或许你想不到,因为这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

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

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并且,与此同时,围绕在食同类的螳螂旁边围观的观众们,也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任何抵抗的行动。

不仅如此,这些观众还纷纷跃跃欲试,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了机会,它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也同样地毫不在乎,仿佛顺理成章似的。

然而在事实上,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

这可真让人吃惊!

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

这真人难以置信。

螳螂真的是比狼还要狠毒十倍啊!

(1)以上文字出自科普作品《》,作者是。

(2分)

(2)“天经地义”的意思是。

(2分)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6分)

①作者为什么说螳螂是“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

②上段文字说的是螳螂的缺点,请结合原著说两条螳螂的优点。

1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这根线之所以要从网的中心引出是因为中心是所有的辐的出发点和连接点,每一根辐的振动,对中心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只虫子在网的任何一部分挣扎,都能把振动直接传导到中央这根线上。

所以蜘蛛躲在远远的隐蔽处,就可以从这根线上得到猎物落网的消息。

这根斜线不但是一座桥梁,并且是一种信号工具,是一根电报线。

……

还有一点值得讨论的地方。

那蛛网常常要被风吹动,那么电报线是不是不能区分网的振动是来自猎物的来临还是风的吹动呢?

事实上,当风吹动引起电报线晃动的时候,在居所里闭目养神的蜘蛛并不行动,它似乎对这种假信号不屑一顾。

所以这根电报线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像一台电话,就像我们人类的电话一样,能够传来各种真实声音。

蜘蛛用一个脚趾接着电话线,用腿听着信号,还能分辨出囚徒挣扎的信号和风吹动所发出的假信号。

(1)以上文字出自科普作品《昆虫记》,本文的题目是,蜘蛛依靠感知到猎物触网。

(2分)

(2)“不屑一顾”的意思是。

(2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

(2分)

(4)请结合《昆虫记》原著回答:

(6分)

①这根电报线有何特点?

②这根据电报线的作用是什么?

1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蝉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

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作者是。

(2分)

(2)“无可奈何”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解答:

①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运用积累知识,完成

(1)~(4)题。

(11分)

①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

②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性发育成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