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029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docx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

 

云南省农业生产概况

一、云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云南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南部。

云南省目前辖16个州、市,129个县级行政单位,总面积39。

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

1%,居全国第八。

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0公里。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

海拔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

南面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面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一般海拔76。

4米。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按地形看,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

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实为世间罕见。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衍生的,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

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其中有许多是珍惜名贵的药材,是云南享有“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每年流量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3倍。

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1万多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云南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全省有16个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壤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

云南稻田土壤细分有50多种,成土母质对为冲积和湖积物,部分为红壤性和紫色性,大部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在1。

5%-3。

0%,氮磷养分含量比旱地高。

山区旱地土壤约占全省的64%,坝区旱地约占17%。

二、主要种植农作物

云南省主要种植农作物是有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等。

1、稻:

云南水稻由于栽培的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品种类型多样化。

主要以栽培粳稻为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栽培籼稻;在德宏州又有栽培软米的特点,西双版纳州有栽培糯米的习惯;近年来香米等优质米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目前生产中在海拔1500~1850米的地区可以选择楚粳香2号、楚粳27号、楚粳26号、云粳优12号、云粳12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滇杂36号、云光12号、云光14号等品种(组合);在海拔1300-1000米的地方,可以选择滇优7号、德优12号、德农211号等优质稻品种;在高产方面,可以选择滇超1号、滇超2号、滇超3号、冈优22、冈优881、冈优725、Ⅱ优501等高产品种。

由于云南地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生育期相对较长的杂交稻种植风险较大,若遇到三月低温、八月低温常常容易受冻害害,授粉期如长时期阴雨则严重影响产量,有的甚至绝收,所以通常在高海拔地区或山区作早熟中稻栽培的品种,一般选用抗性强、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或组合。

水稻育秧方式目前主要采用旱育秧、软盘育抛秧、地膜湿润育秧、温室两段育秧等。

种植密度:

一般中下等肥力田,常规育秧的每亩移栽大田4~4。

5万丛,塑盘旱育秧的每亩2。

5~3万丛;上等肥力田,常规育秧的3~4万丛,塑盘旱育的1。

8~2。

5万丛。

薄膜育秧的采用双行条栽,塑盘旱育秧的提倡单行摆秧。

云南大田移栽常采取宽行窄株和双本栽插两种栽插方式。

2、小麦:

“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

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左右。

小麦苗期和成熟期正置雨季,而孕穗至灌浆期处于旱季。

晚熟,生育前期尤长。

在原产地九、十月播种,二月拔节,三、四月抽穗,五、六月成熟。

能避抗一月重霜,耐瘠,抗穗发芽,抗鸟兽害。

穗长芒、短芒或无芒。

颖有毛或无毛,有白、红、黑壳白底、白壳黑边、白壳黑斑等色。

“云南小麦”为我国云南省特有,产于滇西南澜沧江和怒江下游,且有护颖坚硬,护颖顶端紧靠外颖,极难脱粒,穗轴硬而脆,受压力时易折断等特点。

“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

但是云南西北部海拔比较高,只产玉米和小麦,但主要还是玉米。

小麦的生长周期和日照时间都不好,所以云南的小麦质量比较差。

3、玉米

春玉米多分布于滇东北、滇西北一熟区,夏玉米分布于滇中二熟区和南部山区,秋冬玉米分布于江边河谷区和滇南多熟区。

主要玉米产区为曲靖、昭通、文山、楚雄、红河、保山等市(州)。

2009年,全省玉米面积132.5万hm2,平均单产3945kg/hm2,实现总产522.7万吨。

云南玉米分布于中国玉米带的西南端,就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而言,云南省并不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但却以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玉米种群生态系统及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倍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

就玉米产业而言,云南玉米生产在我国排第十位,在西南6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四川而位居第二,玉米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第一、总产量第二的大田作物,云南玉米科技的发展和产业提升不仅关系到云南省粮食安全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构建,也关系到全国玉米科技的发展和产业提升。

云南玉米种植面积占旱耕地的56%。

目前,云南玉米种植基本形成了净种与间套作三七开的局面。

间套作是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地区的作物种植方式,滇东及滇东北、滇西北以马铃薯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玉米套种菜豆、玉米间作魔芋为主。

滇中各地以玉米间作大豆、马铃薯套种玉米为主,滇南各地州以玉米间作花生、玉米套作红薯为主。

 

限制云南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

1、土地贫瘠、季节性干旱、集中的降雨不仅造成局部洪涝灾害,土地资源短缺,量少质差,尤其是玉米旱地,多为旱坡地。

2、玉米精深加工微乎其微,对于玉米产业的发展拉动乏力,制约了云南玉米生产的发展。

玉米产业发展趋势:

依托现代玉米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基本满足云南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玉米的需求,并为拓展玉米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玉米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油菜

云南地处北纬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油菜作物生长,不仅全省大部分地区可以种植秋播油菜,而且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可利用夏季的雨热条件,发展夏播油菜。

加之昼夜温差大,油菜产量高,含油量高,发展油菜产业独具天然优势。

罗平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油菜产业,以政策扶持作保障,科技推广应用为动力,油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平均亩产165公斤,优质农业与景观农业双翼齐飞,把小油菜做成了富民富县的大产业,成为云南省油菜产业的样板。

玉溪市经过多年建设,建成了13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种植条件好的连片山地和水肥条件好的坝田都具备良好的灌溉管网和机耕道路系统。

利用这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玉溪把油菜培育成生态循环产业,可收到降低成本和环保的效果。

生态循环优势推动油菜产业拓展,政府加大对油菜的投入,产业发展的势头看好。

云南省适宜种植油菜的面积有2300万亩,但是,目前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仅有440万亩,比较毗邻的四川1200万亩、贵州800万亩,云南油菜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种植油菜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是分布面积广,大多数地区都可以种植,且油菜不与水稻、玉米、烤烟等夏季作物争地,种植夏播油菜,更是云南省独特的优势,扩大生产种植面积的潜力巨大。

罗平县种植油菜达80万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另外,云南省具有较好的油菜育种基础,“在优良品种的选育方面,云南省多年来形成了采用生物技术育种的先进经验,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已经研发出了‘花油’系列、‘云油’系列等适应云南自然条件的品种,加上通过种质创新的‘小孢子育种技术’,使得研发选育优良新品种的进程大大加快。

近期又育成了油酸含量超过80%和含油量超过45%的“双低”油菜新品系。

多年来,农科部门针对云南省各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已经在包括育苗移栽、间苗、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

只要加大在科技推广上的投入力度,让农民切实掌握这些种植技术,建设更多科技示范样板基地,让良种良法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助推器。

  

省农业厅分管种植业的副厅长汤克仁对油菜产业前景充满信心。

他说,云南省适宜种植油菜的面积有2300万亩,目前还有300万亩的冬闲农田有待开发利用,如果能够以当年扶持烟草、花卉产业那样的气魄来重视和扶持油菜产业,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修建配套水利灌溉设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到2020年,油菜面积可以突破900万亩,年产量达到120万吨,折合菜籽油40万吨左右,即可实现菜油自给,跨入产油大省行列。

5、马铃薯

马铃薯是云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截至2010年11月,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988.3万亩,鲜薯产量达1060万吨,产值达105亿元,加工产值达15亿元,“小洋芋”成为助农增收的“金蛋蛋”。

云南省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气候、土壤、地理区位和品种资源等诸多优势,是我国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一年四季均有鲜薯上市。

云南省马铃薯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达到了2.5-2.6%;冬早反季节马铃薯的还原糖含量低,特别适合薯条、薯片、淀粉等产品的加工。

在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遭遇的特大旱灾期间,马铃薯成为云南省大春生产中水改旱的首选作物之一。

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西北和滇中地区,种植面积居前三位的市分别为曲靖、昭通和昆明,栽培面积占到全省的74.9%,产量占到全省的76.8%。

宣威市马铃薯播种面积从2005年的85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97万亩,总产量从88万吨发展到105万吨,综合产值由5.35亿元提高到10.2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由420元提高到800元,马铃薯成为助农增收的“金蛋蛋”。

同时,全省冬马铃薯生产势头强劲。

2010年全省冬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5.5万亩,占开发面积的10%,产值达20.4亿元,项目区人均马铃薯收入518元。

近年来云南马铃薯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周年生产、长年供应;鲜食菜用型、加工销售型和畜禽饲用型齐头并进”的格局。

统计表明,2010年云南省外调商品薯150多万吨,涉及全国22个省份;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产值接近20亿元。

根据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200万亩,其中反季节马铃薯面积发展到400万亩;预计鲜薯总产量将达到1760万吨。

云南省彩色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迅速。

彩色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容易栽培,具备多功能用途的农作物,在天然色素利用和抗肿瘤活性具有研究价值。

彩色马铃薯色彩鲜,薯皮有黑皮,紫皮,红皮,粉皮;薯肉的颜色有紫肉,红肉,蓝肉,花斑状肉等。

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以食代药,除了含有普通马铃薯所具有的淀粉,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少量的脂肪外,薯肉中还含丰富的天然色素,可作为功能食品。

彩色马铃薯具有诸多的特点,可包装加工成特色食品,提升商品价值,出口创汇;也可和其他彩色蔬菜种植在农业示范园,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由于云南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适宜彩色马铃薯的生长。

使云南成为周年生产彩色马铃薯的省份。

长期以来,在云南各地均有许多彩色马铃薯的地方品种,为彩色马铃薯的研究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材料。

如:

邱北紫芋,小乌洋芋,转心乌,东川马脚杆,新平大开门,永胜紫洋芋,鹤庆红等。

这些农家品种虽然具有许多缺点,但块茎对光不敏感,不易变绿,块茎内不易形成对人体有害的龙葵素,耐贮藏且食味很好。

加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在彩色肉质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云南是产马铃薯的大省,彩色马铃薯本来就是高档蔬菜,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市场广阔,另外,彩色马铃薯深加工提取的天然色素、加工的彩色薯片等产品给农民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在云南省石林县圭山镇红路口村委会双龙箐村地处杨梅山地带,这里的土质属红砂壤土,具有种植马铃薯的良好条件。

当地村民抓住区域气候和土壤优势,在自家的大部份田地上种植了彩色马铃薯。

由于双龙箐村所处区域条件好,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又均匀,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储藏保质期较长,因此备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销往昆明、开远等地,彩色马铃薯产业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增收来源。

  

云南省发展彩色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向:

以销定产,循序渐进,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为技术依托和技术龙头。

建设以滇中为主的菜用和薯条,薯片加工的原料基地;以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主,围绕薯条,薯片等加工企业,建立菜用型品种生产基地;建设以滇东北,滇西北为中心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丽江市,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主,建立面向国内外优质种薯和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以滇南,滇东南等地州为主的菜用,反季加工原料生产加工型基地。

大力培养专业种植户,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不断优化新品种的种植结构,把好种源关,加快彩色马铃薯的基地建设,为加工企业和广大客户提供优良的货源,延长产业链,使彩色马铃薯产品增值,逐步实现良种化,规模化,系列化,产销一体化的产业新格局。

利用云南省的立体气候条件,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彩色马铃薯,加强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同时也要注意彩色马铃薯食用价值的研究及宣传。

云南农科院培育出既可用于提取花青素原料,也可开发为特色食品的高产优质彩色马铃薯新品种,在全国市场上都是一个空白,利用云南省自身科技优势和自然生物资源优势生产出这种独特的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新产品,对于昆明成为未来的彩色马铃薯之乡,将云南省彩色马铃薯推向全国,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丰富全国人民的菜篮子,从而促进云南省彩色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

烟草: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

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30%。

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39万公顷,产量达88万吨。

主要种植K326、云烟85、云烟87等品种。

甘蔗:

糖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传统骨干产业。

云南甘蔗品质好,糖分含量高,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茶: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

在云南茶叶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即云南大叶种,它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显毫、味浓、回甘等特点。

云南茶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等,特别是普洱茶,享誉全国。

目前,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35万公顷,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19%以上,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已超过18万吨,居全国第二。

橡胶:

云南橡胶产业已有相当规模,已建成仅次于海南的天然橡胶基地。

在橡胶种植中,云南创造出一套适合云南特点抗寒高产综合技术,使得全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橡胶的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云南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46万公顷,产量30万吨,居全国第二。

花卉:

花卉产业是云南新兴产业。

云南花卉品种资源丰富,有野生花卉约2500多种,在长期的栽培选育中,已推出一批有色有香的奇花异草,其中山茶、杜鹃、报春花、兰花、百合、,木兰、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最为盛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花卉生产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发展迅猛。

近年来,在新品种研发、扩大出口、带动花农增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花卉基地已由昆明市逐渐向玉溪、曲靖、红河、大理、迪庆等州市延伸,形成以温带鲜切花为主体,热带花卉、球根类花卉、盘花和观赏园艺植物共同发展的产品格局。

2009年鲜切花产量已达56亿枝,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0%,云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四、云南特产

云南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有许多特有的作物品种,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主要特产有:

贡米、三七、天麻、咖啡、竹荪、云烟、干巴菌、普洱茶等

云南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同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宝米。

紫米:

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

遮放米:

属钦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

用遮放米煮饭,香钦可口,如有油润感,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的进贡米。

八宝米:

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养,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

三七叫田七,主要产于云南省文山州,是云南省著名的中药材。

清朝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载:

“三七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新、消肿定痛的极好性能,熟用能活血、补血、强壮补虚的疗效。

“云南白药”的主要成份便是三七。

三七的根、茎、花、叶均可人药。

用三七做成的食疗补品如:

“三七汽锅鸡”、“三七汽锅鸽子”等名扬海内外,深受人门的喜爱。

三七及三七系列产品畅销东南亚,并且进人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币场,是云南省的传统出口商品。

在昆明的中成药店及各大百货商场均有出售。

店据不仅有三七头卖,还有方便服用的生,熟之三七粉、三七片、三七丹参茶、三七鸡精、三七花等。

天麻也叫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名。

天麻是著名的中药村,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其干燥炔茎人药,已有二白多年的历史。

《神农本事经》记载着天麻有治疗惊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功效。

在我国,云南省是天麻的主要生产地之一.所出产的天麻称为云天麻。

云南天麻产地集中在昭通地区的镇雄、彝良、威信、大关、盐津、绥江、永善等县其中以彝良、镇雄出产的天麻量最多,

彝良小草坝的天麻中外最有名。

另:

怒江、中甸等地也有天麻产出。

昆明市各中成药店均有天麻出售。

天麻分为野生及种植两类,野生天麻药效好、价格高。

各大百货商场也有出售。

以天麻制成的天麻片和天麻补酒其疗效也深受人门赞誉。

云南小粒咖啡咖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饮料作物,与可可、茶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产量和消费量则居三饮料之首。

咖啡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

由于咖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蔗糖以及淀粉、葡萄糖,咖啡碱等物质,香气浓郁、滋味可口。

从十五世纪以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上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

咖啡是茜草科咖啡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种类很多,被广泛种植的有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和埃塞尔萨种,其中被称“香咖啡”的小粒咖啡种产量最多,约占咖啡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低热河谷地带均适宜种植小粒种咖啡。

云南种植咖啡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

云南所产咖啡均为小粒咖啡,颗粒均匀饱满、味醇和,香气高,出口颇受欢迎。

近年来临沧、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州因地制宜,利用和发挥自然优势,逐步扩大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展示出可喜的发展前景。

竹荪又名:

竹参、竹笙、面纱菌等名称。

是云南特有的一种名贵食用菌,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珍贵食用菌。

整个菌体十分美丽,有“真菌之花”、“蘑菇女皇”之称。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有人取竹荪与肉共煮,取汤在28~30度下培养,以与不加竹荪的肉汤作对照,发现竹荪肉汤比肉汤变坏速度迟2~天,表明竹荪确有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作用。

云烟烤烟是云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云南烤烟的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云南烤烟颜色金黄,光泽明亮,组织细致,油份充足,富有弹性,含糖量高(一般在26%—30%之间),烟碱的含量适中(平均为1。

5%以下),燃烧性好,烟味清香醇和,是生产高级卷烟的优质原料。

云南省的玉溪是著名的云烟之乡。

云南烤烟从五十年代出口,现在已经远销欧洲,中东和港澳地区,以其优良的品质享有盛誉。

就国内而言,云南的卷烟以“云烟”、“红塔山”和“红河”这三个牌子的卷烟最为著名,尤其“红塔山”已是妇孺皆知的名牌。

干巴菌又称为松毛菌。

每年七至九月生长在马尾松树下,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一簇簇地生长,状如牛马,人们又把它形象地称为“牛牙齿菌”。

干巴菌刚出土时,呈黄褐色,老熟时,变成黑褐色。

干巴菌肉质坚韧,富含钙、铁、硫胺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份。

干巴菌有一股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云南人把腌牛肉干称为干巴,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

干巴菌宜于炒食,荤、素皆宜。

素炒时,用将干巴菌撕为细丝、洗净,配加青椒丝、大蒜、盐等,炒熟即可食用。

这道菜沁人肺腑,有浓郁的牛肉干香味。

荤炒时,将洗净的菌丝浸入鸡蛋清,在油锅中滑一遍,再加入火腿丝、青椒丝、盐等佐料,炒熟后,盛入盘中,淋上少许芝麻油。

这道加了火腿的菜肴,使得火腿和菌的鲜香相辅相成,香气更加浓郁,滋味更加醇厚,食后令人久久难忘。

松茸别名松口蘑,是名贵食用菌,在日本有“蘑菇之王”的称誉。

松茸属担子菌纲,生长于松林地和针阔叶混交林地,每年七、八、九月出菇。

云南省山多林茂,适宜松茸生长,滇西北和滇中一带盛产松茸。

新鲜的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肥厚嫩白,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松茸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

此外,松茸富含蘑菇多糖且有搞癌的作用。

松茸的食法多样,烧、炒、煮皆宜。

食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食后余香盈口,耐人寻味。

虫草又称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齐名。

虫草含有虫草酸、维生系B12、脂肪、蛋白等。

除了药用外还是名贵的滋补品。

年老体弱、病后体虚及平常食用都能强自健体。

它是一种在冬天吃了虫,夏天长出子座的真菌。

虫草并非虫。

而是植物。

夏季是采摘虫草的最佳时间,因其形成“夏草”时,内含的有效成份为最多。

昆明市各种药店、各大百货商场有售。

普洱茶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

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两种。

散茶外形条索粗壮、重实、色泽褐红。

紧茶则是由散茶压制而成,外形端正匀整,并按其形状而命名。

如长方形的称为“砖茶”,正方形的称为“方茶”,圆饼形的称为“饼茶”。

由于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汤色红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口角生香、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产销历史。

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县,是重要的商业集镇和茶叶加工集散地。

西双版纳和澜沧江沿岸各地所产的茶叶,多经普洱运销各处,普洱茶即因之得名。

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

清朝前期《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

“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认为产而资利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普洱茶亦有描述。

由此可见,普洱茶声名之著。

5、云南省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近些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特有其地理、气候条件和现有资源,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目前的状况,云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马铃薯、水稻为主导,以烟草、茶糖产业为支撑,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促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同时加强秸秆等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真正的实现全面的农业产业化,并不断优化产业化结构,切实农民创造经济效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