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80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docx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1、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单位换算、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

2、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

渗透函数、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的重点: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学习的难点:

测量的方案。

活动的地点、教具、学具准备:

1、地点:

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具:

多媒体课件、1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具:

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探究学习准备:

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

探究学习展开:

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

提出问题:

1、师:

(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

2、学生自由估算

“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3、提出疑惑

到底谁说得最接近?

(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

解决问题:

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

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一:

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二:

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三:

测出10滴水大约有几毫升,再求一分钟的滴水量,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四:

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四为最优。

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60+60+60+)÷(84+85+84)≈0.7(毫升)

0.7×60×60×24=60480(毫升)

结论: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

4、回应前面的自由估算

一桶水20升,60480毫升水大约能装这样的3桶多一些。

第三步:

探究学习实践(旨在训练学生的数感)

1、建立60升水的概念。

师:

(出示一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个这样的盒子能装水1升,60升水能装这样的60盒。

2、推出问题:

谁能照样子说说60升水到底有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杯子、碗、矿泉水瓶、桶等容器来形容、感受60升水有多大。

探究问题二:

1、提出问题:

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

一年用365天计算:

0.7×60×60×24×365=220075200毫升≈22立方米

一年大约浪费22立方米的水。

方法二:

直接用60×366=21900升≈22立方米

方法三:

一年用366天计算是

60×366=21900升≈22

 

2、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我们手中的毛线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初步了解毛线工艺,掌握毛线画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探究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毛线工艺,掌握毛线画的制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制作毛线画的造型创作,能简单制作毛线装饰画。

教具准备:

各色毛线、彩色卡纸数张、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各色毛线、彩笔一盒,剪刀一把,双面胶一卷,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和一位穿着毛衣的学生聊天,亲切地问学生:

“这件毛衣是谁为你织的?

穿着这样的衣服,你想说些什么?

2、穿着妈妈亲手为我们织的毛衣,我们感到非常温馨,非常暖和。

其实由毛线编织的工艺品还有很多很多呢?

大家想看吗?

让学生欣赏一组毛线工艺的图片,谈谈自己看了图片以后的感想。

二、了解毛线工艺:

1、你了解毛线工艺吗?

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了这方面的资料,谁来告诉大

家?

(学生自由发言)

1)毛线工艺的历史

2)毛线的各种品牌

3)毛线工艺的种类

4)毛线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2、教师小结:

毛线工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活动,在中国这片地大物博

的土地上,尤其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同剪纸、面塑、风筝等一样是民间世代相传的一门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

毛线工艺既是一种手工艺术,也是一种游戏,那一丝丝的毛线,可以抒发编织者不同的思想,那一缕缕的毛线,也可以表达编织者绵绵的情感,因而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你们喜欢毛线工艺吗?

三、揭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毛线画,好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我们手中的毛线画),鼓励学生在这节课中积极动手动脑,个个争做“巧手王”。

1、出示毛线画实物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看,这是一件毛线画作品,大家

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好?

四、讲授新课:

1、讲要领。

(1)在学之前,我们先要掌握毛线画的基本技法和要领。

仔细地观察,哪一个细心的同学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

这种毛线画的制作技法很多,归纳起来有画、挑、剪、量、粘、拉等几个步骤。

(随机板书:

画、剪、量、粘、拉)

(3)大家想一想,最难的是哪一步呢?

(粘),出示课件:

对于纹理的处理,是横的、直的还是斜的?

但是需要强调一点:

在同一个部分,最好是同一种纹理,否则将显得杂乱无章。

我们若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基本方法,注意色彩的搭配,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做出许多美丽可爱的毛线画。

2、学毛线画。

(1)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做“小兔子”。

分发“小兔子”图片,请同学们看着投影仪的作品一边观察,一边制作。

有不懂的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也可以举手示意向老师请教。

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随时鼓励学生)

(2)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毛线画,谁不会感到高兴呢?

你们想不想把它做得更美一些?

好,老师要增加难度了,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四人小组确定一个主题,每个同学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然后学生动手制作。

比如,出示课件提示:

A、海底世界——螃蟹一只、鲳鱼一条、海豚一条、乌贼一只。

3、作品展示与评价。

(1)把自己的作品剪下来。

(2)四人小组分发8k彩色纸一张,拼成一幅简单精美的毛线装饰画,注意颜色要协调,再通过适当的美化,如加上水泡、水草、珊瑚等,写上一句话,学生动手制作。

(课件出示折纸装饰画)

(3)在学生要写话时,及时问学生你想写一句怎样的话,纠正学生的语病。

(4)最后成果展示,请四人小组把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及时鼓励学生。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毛线工艺是一门情趣高雅的手工艺术,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游戏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尝试了一番,大家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每个小组合作得非常愉快。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去感受这门艺术,亲近这门艺术。

更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动手,用五彩的毛线编织那五彩缤纷的世界,点缀那寓有诗意的七彩人生。

 

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美丽的风筝

知识目标:

从风筝的历史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影响,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

能力目标:

1.对学生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动画人物,提高学生思维创造力。

情感目标:

1.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一.准备阶段

阶段目标:

1.引导学生的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关风筝的问题

2.学生寻找合作伙伴。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主题的确立

本次活动的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因为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来看,任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必须是围绕某一个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开展;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特征来看,作为思维活动的“研究”,其过程必须通过问题的探究来呈现。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也就没有研究性学习。

为了使研究活动有地放失,所以我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指导学生提出:

有研究的价值、贴近主题、具体明确的问题上。

   我首先指导学生根据《美丽的风筝》这个主题,根据他们平时对风筝的认识,从中找出他们最想了解哪些知识。

于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经过筛选列出了四项内容供各个小组进行选择:

风筝的历史,(风筝的起源,风筝的风俗,风筝的发展史),风筝的结构(按大小分,按形状分,风筝的五大流派)关于风筝节,风筝的简易的做法。

  设计意图:

集体研究交流,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制定研究计划、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合作完成探究。

(二)划分小组

1.根据学生的喜欢方面、爱好兴趣,及自己的特长进行划分小组。

2.通过选定的几个子主题,由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小组,推举组长,集体讨论为自己组命名。

在小组中有了分工,分散活动。

进行调查采访并整理自己的计划、资料、过程记录,并整理成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认清自身价值。

(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间针对自己组的主题制定出一系列计划,教师帮助每组学生制定并完善小组计划。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自己组的主题,制定出小组计划,广泛征求学生,老师的意见,师生共同完善小组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并发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施阶段

阶段目标:

1.根据小组计划开展特色活动。

记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2.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课程资源。

(一)实施的准备

(二)收集资料

老师对于小组的活动计划,加以及时和细致的讲解、分工、并从中找出疑问。

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亲临指导,进一步完善计划,并根据自己组的主题特点进行质疑。

(三)归纳整理

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

并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选择的材料要适合自己组的主题,有无太大价值的信息要进行筛选。

自主分析、整理资料,对自己组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对其他组有用的资料可以互赠,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

培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总结阶段

阶段目标:

1.应用所学的各种方法。

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设计预演。

2.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感受春天的美好。

体验生活的快乐。

(一)展示设计:

组织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组的汇报展示形式,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演,从中找到不足,并及时修改。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各小组以幻灯片,手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