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47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docx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

辅导员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思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立足自身成长,加强队伍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无专业引导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能适应辅导员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体系的形成,不仅是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这些意见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

从字面上来理解,所谓专门职业,指的是个人在社会上专从事于某一项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显然,辅导员队伍的现实的不稳定状态表明,辅导员作为专门职业并没有被社会(包括大多数辅导员自己)所普遍认同。

其根本原因可以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理论来解释:

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

辅导员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

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联合建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写道:

“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

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显然,这一论述同样适合于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表明,他们应经过严格的培养而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并对学生的教育具有责任感,能对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这一判断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所作的规定,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内外教育学者从个体教育的视角对教育辅导所作的论述。

比如教育学家克拉伦斯(Clarence)认为辅导是一种方法,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并利用教育的、职业的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同时用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和人生作满意的调适。

辅导员与教师

辅导员的职业和教师的职业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

共性在于,两者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同样需要熟悉青年学生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并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都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应以自身的亲和力,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亲其师,则信其道”;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发掘人的潜能,突出人的发展,实现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不同之处在于,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履行职责的载体是课程,履行职责的主阵地是课堂;辅导员履行职责的空间是以校园为中心的整个学生活动区域,它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首先是思想引导,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实践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形势教育、法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法纪观念、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

其次是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调适心理状态,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对环境的顺应能力,妥善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再次是生活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正确对待异常生活条件(富裕或困难)。

最后是职业辅导,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和专业,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我,具备敬业、诚信、责任心、竞争意识等基本职业素质。

辅导员与班主任

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但在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往往是由任课教师兼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义:

一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职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应有的水平。

奥斯汀(1989)认为,专业的特征有四条,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对于证书的颁发标准和从业的条件有完整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于职责范围内的抉择有自主决策的权利;相当高的社会声望以及经济地位。

主决策的权利;相当高的社会声望以及经济地位。

辅导员的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掌握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

我们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是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各门学科理论都在与时俱进,而作为辅导员工作对象的大学生又呈现个体差异。

因此,作为辅导员,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并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终身学习,才能胜任育人的职责。

辅导员的工作是创造性劳动,需要机智与技巧,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养成。

通过专门的系统的职业训练和实习,有利于快速、高质量地形成辅导的技能和技巧,例如,普通话、演讲、语言交流、心理咨询、组织活动、职业策划、信息处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

特别是表现为对语言的构思、组织和运用等方面的语言修养,以及对语言的启发性、科学性、逻辑性、直观性、情感性、幽默性、教育性、通俗性、灵活性的把握程度等。

从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看,要讲究谈话、表扬、批评教育的口头语言艺术和包括表情语、动作语和服饰语在内的副语言艺术。

具有教育智慧,是辅导员专业教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辅导员的工作是自主性很强的工作,包括判断与行动的独立性。

他有权选择合适的工作地点和时间,用自认为恰当的方式和内容去和学生交流。

当然,他也应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

专业活动自主化是专业权力的体现。

任何领导监督制度都不得损害专业活动在许可范围内的自主创造、自由判断和自觉责任。

专业活动自主不是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化,也应接受国家、社会对专业活动的指导与控制。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必要性

1、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是教育管理系统性的需要。

所谓教育管理系统性就是指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循序性、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计划与组织,落实与检查,监督与控制,反馈与矫正,以及总结与评定等各环节,都是系统性原则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辅导员制度一般为聘任制,度过了第一年工作适应期,就要开始熟悉前任辅导员离岗所留下的几块工作,把自己熟悉了的工作交给另外一个同事熟悉,等到所有的工作都熟悉了,自己也要为转岗、进修、考研做准备。

辅导员工作年限的不长和流动性大,使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对于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来说,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以至于使得辅导员工作不连续、断层,长此以往,各院系为了维持正常的管理秩序,只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维持性管理,注重继承、平稳、常规,这样极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水平质的飞跃,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开展。

同时,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终身化,必然极大的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优化整个学生教育管理系统。

2、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先修内功,不断提高学历,习得高校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管理素质,乘着教师专业化的东风,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

3、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终身化,是理论创造、实践创造的需要。

只有在反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并拥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才能逐渐摸索总结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在方法层面上进一步探索,方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新理论,进而推动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而现行的客栈式的辅导员岗位显然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创造的要求,只沦为了管理学生的手段。

辅导员自身一旦达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或是理论严重滞后,或是自己懒懒散散,对工作三心二意,必然无法解释清楚现实工作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避重就轻,走向边缘化,甚至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孤立或对立起来,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因此,将辅导员岗位职业化专门化,让辅导员长期甚至终身连任,是实践创造与理论创造的迫切需要。

二、       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

不能否认,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一直特别优秀、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在很多高校,辅导员的身份标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象征,作为辅导员个体,这支队伍工作勤恳、学习努力,他们对学校充满感情,他们对学生肩负责任,他们的工作绩效有目共睹.对于他们的成长,学校相关部门,特别是学工部,做了很多努力。

但总体上,在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环境的改善与政策资源的倾斜没有很好地作用于他们,他们的成长现状却不容乐观,整支队伍面临人员流失和庸才积淀的的巨大压力,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辅导员身份归属模糊,专业价值认同途径迷茫,发展信心不足。

上述讲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宽泛含糊,事务繁杂琐碎,工作中心不突出,工作绩效难以评价,加上身处学校管理机构的最底层,受多个职能部门的领导,辅导员很难获得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没有专门的专业引导与学科研究支持,因此,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很容易被忽视,更多强调的是辅导员的管理职能,辅导员几乎沦为学校的边缘人物,得不到学校、社会的认同。

甚至一些领导也认为辅导员不是以一种专业人士的身份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甚至可以以临时岗位替代。

主要表现有二:

1、身份编制多元,作为宁波大学教工身份问题悬而未决,岗位稳定存在隐患。

如有些高校,把辅导员的编制分为三种:

正式在编人员、事业代理人员和企业代理人员,其中企业代理人员在薪资待遇上也有一定的差别,未来发展无从说起。

还有一部分楼宇辅导员,属于后勤集团管理的企业代理人员,身份确认度更差。

这种不被认同的边缘身份感觉,使辅导员对自身的身份归属无所适从,对辅导员的岗位稳定和自身发展造成重大障碍,对整个队伍的成长极其不利。

2、主管领导多元,工作任务分配部门与管理培养部门存在部门分离状态,岗位发展责任归属不清。

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基层工作在学院开展,人事关系落在基层学院,但与辅导员自身成长息息相关的入职、在岗培训等相关工作却落在学工部,另外,与辅导员工作开展相关的主管部门还有很多,如团委、组织部、宣传部、研工部、保卫处、教务处甚至计财处等等,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谁说了算,对辅导员的表现如何综合反映,这些都成了难题,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又如何根据辅导员自身的特点来管理、培养他们,辅导员的工作不属于学工部来全部协调,辅导员的发展责任又如何要学工部全部扛起呢?

(二)辅导员配备不足,岗位职能不明,工作负荷大,发展精力受限。

目前,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200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达2700多万人,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

按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

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任务,也承担了许多非本职工作,整天忙碌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