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377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docx

中考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酸和碱解析版

2020中考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

酸和碱

考点一:

酸碱度

1.生活中许多物质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如“雪碧”等碳酸饮料的pH小于7.若将“雪碧”饮料晃动后再打开瓶盖,其pH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2.实验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和玉米粥均属于碱性食物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泡菜

C.番茄的酸性比苹果强

D.用湿润的pH试纸蘸取葡萄汁测其pH

3.某同学帮助校园绿化工人做花圃土壤分析,结果发现其pH小于7。

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合适物质是

A.氯化钾B.烧碱C.硝酸铵D.熟石灰

4.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如下:

①甘草7.2~8.3,②甘蔗6.0~8.0,③大豆6.5~7.5,④茶树5.0~5.5,江西省很多丘陵地区土壤呈弱酸性,你认为江西省适宜种植(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小于7的是()

A.CaOB.NaClC.K2SO4D.CO2

6.把pH=2和pH=11的溶液混合,所得到的溶液的pH的范围不可能为

A.1B.3C.9D.10

7.某中学学生到野外交游,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手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小明想用pH试纸测定食醋的pH试纸用水润湿后,用筷子将食醋滴在pH试纸上,他测得的pH将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二:

常见的酸和碱

1.某化工厂发生硫酸泄漏事件,为了减少硫酸对环境的污染,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在泄漏的硫酸上面喷洒了一种化学试剂。

你认为这种试剂可能是()

A.熟石灰B.硫酸铜C.食盐D.干冰

2.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检查气密性

3.如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B.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C.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刺激气味和腐蚀作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和通风

D.NH3+HCl===NH4Cl反应中,氢原子发生了改变

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上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A.食盐B.生石灰C.浓硫酸D.固体氢氧化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某雨水的pH小于5.6,因此雨水中溶解的是SO2

C.C60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的差异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伴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反应

7.某学生在研究工业废水的利用中,把一瓶含氢氧化钠的废水的pH调至小于7,所采取的下列方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无色

B.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紫色

C.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和盐酸,至溶液显红色

D.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蓝色

8.在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这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是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酸是_______.

(3)实验室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碱是_______.

(4)俗名为烧碱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9.生石灰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取少量生石灰于水中,搅拌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该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10.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减少的是,试剂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填试剂名称)

11.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

服用含MgCO3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12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液中有助于消化的酸是.

(2)浓硫酸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3)由①CuO+H2SO4==CuSO4+H2O,

②K2O+2HNO3==2KNO3+N2O,

③Fe2O3+6HCl==2FeCl3+3H2O

推断,常温下,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是.

13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获得了两种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如果他想验证某瓶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哪种溶液?

什么?

(2)若想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哪种溶液?

为什么?

 

14.小丽同学为了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A、B、C三种方法(如图10-33所示),其中可行的是.小华同学用图D所示方法也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则R物质是.

考点三:

中和反应

1.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B.CuO+H2SO4═CuSO4+H2O

C.Fe+2HCl═FeCl2+H2↑D.KOH+HNO3═KNO3+H2O

3.如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________.

(3)从粒子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2009年12月20日5时许,沪蓉高速枝江段一辆载有25吨左右液态氨的罐车发生侧翻,有少量液态氨泄漏,由于处理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环境污染.知识链接:

高压液氨泄漏后立即汽化成有强烈刺鼻气味的氨气,对人的眼鼻黏膜有伤害,而且氨气有毒,还存在燃烧而引发爆炸的可能性,救援人员持高压水枪对不断泄漏的氨气进行稀释.试回答:

(1)救援人员用水稀释浓氨气,说明氨气具有什么物理性质?

__________.

(2)氨气对鼻黏膜的伤害,主要是氨气和黏膜上的水结合成了一种有腐蚀性的碱.该碱的名称是________.

(3)有人提议:

能否用酸去中和生成的碱?

如果喷洒稀盐酸来处理该碱,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有人马上反对:

用盐酸不好!

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某工厂化验室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1)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需要固体氢氧化钠________g和水__________mL。

(2)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该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溶液呈中性。

求在这一定量的石油产品里H2SO4的质量。

 

2020中考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五:

酸和碱参考答案

考点一:

酸碱度

1.生活中许多物质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如“雪碧”等碳酸饮料的pH小于7.若将“雪碧”饮料晃动后再打开瓶盖,其pH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当将“雪碧”饮料晃动后再打开瓶盖后,瓶内气压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二氧化碳溢出,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故选B。

2.实验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和玉米粥均属于碱性食物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泡菜

C.番茄的酸性比苹果强

D.用湿润的pH试纸蘸取葡萄汁测其pH

【答案】B

【解析】

从表中可知,属于碱性食物的只有玉米粥,其他食物均属于酸性食物;pH越小酸性越强;胃酸(HCl)过多的人若食用泡菜会使酸性更强;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葡萄汁的pH则测定结果会偏大。

3.某同学帮助校园绿化工人做花圃土壤分析,结果发现其pH小于7。

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合适物质是

A.氯化钾B.烧碱C.硝酸铵D.熟石灰

【答案】D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土壤呈酸性,加入的物质应该呈碱性,且不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A、氯化钾不具有碱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A错误;

B、烧碱具有碱性,但是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故B错误;

C、硝酸铵不具有碱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C错误;

D、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

故选D

4.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如下:

①甘草7.2~8.3,②甘蔗6.0~8.0,③大豆6.5~7.5,④茶树5.0~5.5,江西省很多丘陵地区土壤呈弱酸性,你认为江西省适宜种植(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

pH范围是1~14,pH小于7显酸性,pH=7呈中性,pH大于7显碱性,江西省很多丘陵地区土壤呈弱酸性,适宜种植④茶树5.0~5.5,故选D。

5.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小于7的是()

A.CaOB.NaClC.K2SO4D.CO2

【答案】D

【解析】

A、氧化钙溶液水生成氢氧化钙显碱性,pH大于7,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pH等于7,错误

C、K2SO4溶液水K2SO4pH等于7,错误;

D、二氧化碳溶液水生成碳酸,显酸性,pH小于7,正确。

故选D。

6.把pH=2和pH=11的溶液混合,所得到的溶液的pH的范围不可能为

A.1B.3C.9D.10

【答案】A

【解析】

把pH=2和pH=11的溶液混合,所得到的溶液的PH的范围应该在2和11之间,所以溶液的pH不可能为1。

故选A。

7.某中学学生到野外交游,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手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小明想用pH试纸测定食醋的pH试纸用水润湿后,用筷子将食醋滴在pH试纸上,他测得的pH将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C

(2).偏大

【解析】

乙酸显酸性,对人体腐蚀,故人体感觉疼痛,可以用若碱性的物质进行中和,故选肥皂水C;用水润湿pH试纸后,相当于对食醋溶液的稀释过程,故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填偏大。

考点二:

常见的酸和碱

1.某化工厂发生硫酸泄漏事件,为了减少硫酸对环境的污染,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在泄漏的硫酸上面喷洒了一种化学试剂。

你认为这种试剂可能是()

A.熟石灰B.硫酸铜C.食盐D.干冰

【答案】A

【解析】

为了减少硫酸对环境的污染,应喷洒碱性物质,而使用廉价易得的碱为氢氧化钙,利用酸碱中和减少污染;故选A。

2.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总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错误;

C、图中蒸发食盐水装置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玻璃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水中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

故选B。

3.如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B.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C.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刺激气味和腐蚀作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和通风

D.NH3+HCl===NH4Cl反应中,氢原子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A、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出现白烟现象,正确;

B、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出现白烟现象,正确;

C、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刺激气味和腐蚀作用,故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和通风,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D。

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且不断慢慢搅拌,以散热,如果要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引起暴沸。

5.工业生产中,可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上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

A.食盐B.生石灰C.浓硫酸D.固体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浓硫酸是酸且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所以用盐酸洗去铁材表面上的致密氧化层,但冬天反应变缓而影响生产,为提高酸洗液的浓度或温度以加快反应保证生产,可在酸洗液中加入浓硫酸,故选C。

食盐呈中性且溶于水时温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生石灰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碱,故B不符合题意;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但氢氧化钠属于碱,故D不符合题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某雨水的pH小于5.6,因此雨水中溶解的是SO2

C.C60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的差异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伴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A错误;某雨水的pH小于5.6,该雨水为酸雨,酸雨是由于水中溶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B错误;.C60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的差异,故选C;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反应。

故D错误。

7.某学生在研究工业废水的利用中,把一瓶含氢氧化钠的废水的pH调至小于7,所采取的下列方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无色

B.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紫色

C.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和盐酸,至溶液显红色

D

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蓝色

【答案】C

【解析】

某学生在研究工业废水的利用中,把一瓶含氢氧化钠的废水的pH调至小于7,则溶液呈酸性;A.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至无色,溶液的PH还是大于7,故A错误;B.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紫色,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C.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和盐酸,至溶液显红色,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C;D.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和盐酸,至溶液显蓝色,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所以溶液的PH大于7,故D错误。

8.在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这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是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酸是_______.

(3)实验室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碱是_______.

(4)俗名为烧碱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2).③(3).④(4).②

【解析】

(1)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氢氧化钠不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可作二氧化碳的干燥剂;

(2)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酸是稀盐酸;

(3)利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可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实验室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碱是氢氧化钙;

(4)俗名为烧碱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9.生石灰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取少量生石灰于水中,搅拌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该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答案】

(1).CaO+H2O==Ca(OH)2

(2).碱性(3).pH试纸(4).Ca(OH)2+CO2==CaCO3↓+H2O

【解析】

(1)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CaO+H2O==Ca(OH)2;无色酚酞试剂遇到碱性物质时变为红色,说明该溶液呈碱性;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氢氧化钙溶液置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10.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减少的是,试剂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填试剂名称)

【答案】浓盐酸氢氧化钠

【解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减少,故试剂质量减少的是浓盐;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增加但不变质,故题氯化钠易潮解,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质量增加但不变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试剂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氢氧化钠。

11.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

服用含MgCO3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答案】

(1).MgCO3+2HCl=MgCl2+H2O+CO2↑

(2).增大接触面积利于吸收

【解析】

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符合碳酸盐与酸的反应规律,产物回事氯化镁、水、及二氧化碳,嚼服的好处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的速度变快使药效发挥的更好.

故答案为MgCO3+2HCl═MgCl2+CO2↑+H2O;药物与胃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快.

12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液中有助于消化的酸是.

(2)浓硫酸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3)由①CuO+H2SO4==CuSO4+H2O,

②K2O+2HNO3==2KNO3+N2O,

③Fe2O3+6HCl==2FeCl3+3H2O

推断,常温下,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是.

【答案】

(1)盐酸

(2)吸水(3)都生成盐和水(或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解析】

本题借助提供的信息来分析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体现出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要完整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全面用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回答.胃中含有盐酸,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3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获得了两种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如果他想验证某瓶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哪种溶液?

什么?

(2)若想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哪种溶液?

为什么?

【答案】⑴澄清石灰水,因为CO2能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而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⑵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两者分别溶于等量的水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选氢氧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较小,反应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一些,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14.小丽同学为了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A、B、C三种方法(如图10-33所示),其中可行的是.小华同学用图D所示方法也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则R物质是.

【答案】

(1)10;40

(2)9.8g

【解析】

(1)50g×20%=10g,50-10g="40g,"

(2)设这一定量的石油产品里H2SO4的质量为X.

2HaOH+N2SO4===Na2SO4+2H2O

8098

40g×20%X

解得X=9.8g

答:

这一定量的石油产品里H2SO4的质量是9.8g

考点三:

中和反应

1.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故能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酸、盐溶液作用。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B.CuO+H2SO4═CuSO4+H2O

C.Fe+2HCl═FeCl2+H2↑D.KOH+HNO3═KNO3+H2O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虽生成盐和水,但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

B、硫酸和氧化铜反应虽生成盐和水,但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且铁为金属单质,故C错误;

D、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反应物为酸和碱的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如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________.

(3)从粒子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H+、Cl-

(2).OH-(3).H+和OH-结合成H2O分子

【解析】

(1)盐酸在水溶液中以H+和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