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2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测评2 第二单元.docx

单元综合测评2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

(二) 第二单元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0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导学号:

14522064】

A.守拙归园田  拙:

愚拙的本性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厌:

满足

C.可怜体无比可怜:

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

杨柳随风摇曳飘拂的样子

C [C项,“可怜”应为“可爱”之意。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 [A项,至于,古义:

一直到;今义:

另提一事。

B项,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统称。

C项,穷困,古义:

走投无路;今义:

经济困难。

D项,否泰,古今义相同,坏运气和好运气。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导学号:

14522065】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步余马于兰皋兮因击沛公于坐

C.君家妇难为阿母为汝求

D.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 [A项,代词,他的/代词,你;B项,均为介词,在;C项,动词,做/介词,替;D项,介词,用/助词,无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自名秦罗敷     B.鸷鸟之不群兮

C.岂不日戒,

狁孔棘D.交广市鲑珍

C [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分)

【导学号:

14522066】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3)《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3)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

14522067】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铺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下列关于“汉羲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古诗不仅抒写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因此,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经过不断变化和拓展后的唐人古诗更具艺术性。

B [A项,“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推论错误。

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是错误的。

D项,“更具艺术性”文中无据。

]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中,作者从诗歌的表现范围和音节两方面比较了汉魏和唐人的古诗,认同了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的观点。

B.对“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一分论点,作者主要是引用杜甫的五言、七言古体诗为例来进行证明的。

C.本文第3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D.第2段后半部分引述李攀龙、王士禛等人的言论观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

8.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表现范围有较大的开拓,这就促使古诗体的特长得到发挥。

B.古体诗的形式上有四言、五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但与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有别。

C.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经与以往古体有所不同。

C [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

14522068】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

肇在职,多所厘正。

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

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元祐初,为中书舍人。

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

肇言:

“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

”不草制。

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

肇同彭汝砺上疏曰:

“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

”翼日,有旨罢宴。

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

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

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

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

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

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肇言:

“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

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

”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

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

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

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

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

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

肇请对言: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

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

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

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

更十一州,类多善政。

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 ①暬(xiè)御:

左右亲近的小臣。

②投匦(guǐ):

臣民向皇帝上书。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或衰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此”指代前面所说的几种导致灾异发生的朝政弊端,应该放在“宜痛自克责”之前来充当句子的主语,排除D项。

故选C项。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

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朔,农历每月初一。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

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

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

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