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7263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8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论

1.1.1项目名称:

桃江县虎形山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址:

湖南省桃江县三堂街镇荆竹界村

1.1.3设计方案:

新建项目

1.1.4承办单位:

桃江县虎形山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1.1.5经济性质:

民营股份制企业

1.1.6法人代表:

1.1.7注册资本:

300万元

1.1.8经营范围:

种植、养殖、加工及农业观光旅游

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桃江县虎形山庄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法人代表龙跃新(公司董事长),他组织当地5位有一定经济势利,会经营管理的务工返乡农民,充分利用虎形山水库周边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库区网箱养鱼,珍稀动物养殖,时鲜水果种植,保健山泉饮用水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项目达产时,年产值可实现2700余万元,每年向国家上缴税费313.4万元。

同时,可安置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270余人,通过项目的带动,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桃江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全面发展。

1.3项目建设规模

1.3.1投资规模

项目规划总投资2800万元,分三期工程建成,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78.5万元,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投入644万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177.5万元。

1.3.2产品产量

1、年产商品鱼1030吨;

2、年产优质水果8750吨;

3、设计能力日产饮用水2000吨;

4、设计能力年接纳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人数200人/日。

1.4项目建设内容

1.4.1新建网箱1100个,占水库养殖面积100亩,库区散养面积20.6公顷;

1.4.2各种名、优、特、新时鲜水果种植350亩;

1.4.3新建日产2000吨自来水厂一个,日产2000桶山泉水厂一处;

1.4.4新建度假、观光、旅游景点52处;

1.4.5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1.4.6辅助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

1.5建设方案

项目实施从2009年5月—2013年8月竣工,分三期工程完成。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1.5.1一期工程:

2009年5月—2011年3月项目前期论证,基础设施建设;

1.5.2二期工程:

2011年4月—2012年10月网箱养鱼、山泉水开发、优质水果种植、珍稀动物养殖;

1.5.3三期工程:

2012年11月—2013年8月观光旅游景区建设及项目竣工验收。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达产后)

1.6.1年销售收入2725万元;

1.6.2投资利润率(年平均)33.6%;

1.6.3投资利税率(年平均)44.8%;

1.6.4投资回收期2.9年(不含建设期);

1.6.5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5.8%;

1.6.6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1091.5万元;

1.6.7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9.2%;

1.6.8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后)613.4万元;

1.6.9平均每年可向国家上缴税收313.4万元。

1.7编制依据

1.7.1主要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保护法》。

1.7.2主要政策依据

1、《湖南省关于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若干问题的意见》;

2、《湖南省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

3、《湖南省关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4、《桃江县农业产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

5、《桃江县城市建设规划》;

6、项目市、县、乡相关政策规定。

1.8综合评价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市场需求;园区择地资源丰富,工程布局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周边生态环境和产业的开发。

项目投资少,见效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桃江县现代科学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可起到示范、推广、辐射作用。

项目经反复论证,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现状评价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虎形山的由来

虎形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这里住着一对老夫妻,操劳一辈子,足下无儿女,日夜盼望着养个“老来子”。

有一天早上,老头儿到山上砍柴。

看到一群翘尾巴喜鹊,围着一块大石头“喳喳喳”地叫个不停。

老头儿走过去一看,岩石上躺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毛头。

老头儿高兴极了,赶紧抱起小毛头跑回家。

小毛头的右手只有一个手指头。

老太婆说:

“一个指头不要紧,只要有个儿子就好了。

”老夫妻见儿子长的虎头虎脑的,就给他取名小虎。

后来小虎长成小后生,起早贪黑地干活,帮爹种田,帮娘织布,一家人日子渐渐过得富裕起来,老夫妻乐的整天合不扰嘴。

有一天,小虎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上山砍柴。

歇息时,小虎无意中用那个独指头在一块大岩石上这里戳戳,那里戳戳,真奇怪,独指头戳过的岩石,竟变得像糯米团子般软了。

有一个好奇的姑娘把它挖下来,捏呀捏,捏成一匹马。

谁知刚刚捏好,那马就硬成石头了。

姑娘们见了,都争着要小虎用独指头去戳大岩石,戳软了,大家挖下来捏。

有的捏一头甩着尾巴的牛,有的捏一只初出山林的虎,有的捏一只引吭高歌的鸡,十二个姑娘捏了十二种动物,神态各不相同。

这样,就塑出了“十二生肖石”。

小虎有个神奇的独指头的事,不久被县太爷知道了。

他听一个识宝客说过,虎形山附近一座山上有个石库,里面藏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世上只有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石库门,这把钥匙是一个神奇的手指头。

县太爷第二天就带着衙役到小虎家里来抓人。

县太爷逼着小虎跟他上山,来到一堵岩壁前,岩壁下方隐隐约约像扇石门,石门旁边有个小洞儿。

县太爷要小虎用他那独指头去开石门。

只听的“豁啷啷”一声响,石门果然打开了。

此刻之间,一道灿烂的光芒从洞里直射出来。

光芒像一幅七彩绸,把附近的山峦都盖住了。

县太爷心花怒放,恨不得一头钻进石洞里去。

这时小虎一把拉过县太爷,说:

“快进去吧!

你费了这许多心机,这一库宝贝都该归你啦!

”说着,把县太爷推进洞里,小虎又用他的独指头插进小洞里把门关上了,贪婪阴险的县太爷再也出不来了。

洞外的衙役,一见县太爷被关进石洞里面,都挥棒舞刀向小虎杀来。

只见小虎用他那独指头往天地之间点了点,霎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块巨石从天而降,把那衙役砸的粉碎。

这时候,有一群喜鹊从天边飞来,围着他转转圈儿。

一会儿小虎便消失在喜鹊群中。

从此,没有人再见到小虎。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座山称为“虎形山”。

2.1.2名人传说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订,安化县小淹乡人。

从小勤奋好学。

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

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市布政史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

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

清道光三江总督陶澍,是湖湘文化人物中一代名儒,诗联文堪称大师。

他本是安化小淹人,出生于1779年,其时安化大旱,父亲陶必铨,盼雨心切,给宝贝儿子起名,就处处沾着“水”字:

名澍,“澍”有三点水,及时雨也;字子霖,“霖”也是久下不停的雨啊;号云汀,“汀”是沙洲,伴水之地。

可煞费了陶父一片苦心,可仍然大旱。

这一“旱”就把陶澍推出了小淹,逃荒到邻县桃江。

从此陶澍和桃江结下了不解之缘,桃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小陶澍从五岁开始随父在桃江且读且牧,直到23岁乡试中举后离开桃江前往长沙岳麓书院;24岁又从桃江武潭乘船赴京准备会试;25岁会试中进士第,踏上仕途,都在桃江留下了深深足迹。

官拜三江总督后,也时返桃江看望老友亲邻。

告老还乡,还建宫保第和休闲别墅于桃江。

每到一处,都留下墨宝和诗联佳话。

陶澍11岁到了桃江河溪乡的茅栗坪村,拜丁家对山先生为父,在他蒙馆私学读书。

其父陶必铨亦在此授课教学。

相传陶澍少年时期,曾经在三堂街荆竹界放牛,夜至三更陶澍梦见虎形山突然出现雄、雌两只老虎向他扑来,他顺势骑上虎背,腾云驾雾来到“三仙寺”与三位神仙对诗论古,醒来时方知是“南柯一梦”。

第二天,他登上虎形山,见山势雄伟,有藏龙卧虎之势,便宜挥诗作出:

风气飘飘,恍若天边来鹤驾;

泉声虢虢,早知山下有龙吟。

此联既有仙意,又有龙吟,本来不见经传的虎形山便成了名山,可惜香火盛世的“虎神庙”在文革期间被毁,只今仅留两株已有430余年历史的桂花树,貌似老虎的两只眼睛,现称之为“猫眼树”。

2.2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2.2.1地理位置

虎形山庄位于桃江县三堂街镇西北部。

东邻三堂街镇,南抵武潭镇,西至罗家坪,北靠汉寿县。

地理座标东径111°36′—112°19′,北纬28°31′—28°41′,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3634公顷。

项目区距长沙134公里(途经桃江38公里,益阳66公里),该区与常德市汉寿县近临,到汉寿县的东岳庙镇仅8公里,同时到马迹塘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仅18公里,境内省、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是理想的旅游路线中间站。

2.2.2自然资源

虎形山庄境内山丘环绕,山峦起伏,岭谷并列,东北狭窄开口,地形复杂迷人,最高海拔705米,最低海拔36米,地貌以丘岗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27.26%,丘陵占29.46%,岗地占14.71%,平原占26.35%,水面占2.22%。

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51.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6.6℃,日照时数为4425小时左右,区域内红壤土占旱土、林地的96.93%。

土层厚度一般在40-50厘米,大部分土壤肥沃,矿物质丰富,养分含量高,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以竹林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0%以上,成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重点竹产区,除楠竹外,还有油茶、杉树、樟木、广玉兰;灌木有柃木、白栎、冬青、枳木、化香、绣钱菊、金樱子等;草类有莎草、铁芒箕、五节芒、路边菊、沙参、勾荫、绞股兰等叶种草种,真可谓是一块山青水秀的宝地。

此外,七十年代修建的虎形山水库坝高68米,蓄水量达

180万M3,水域面积20.6公顷,灌溉下游8个自然村,农田总面积达580公顷,库区水资源来自地质构造断裂带的山泉水,水质中含有丰富的钾、锶、锌、硒、溴化物、磺化物和偏硅酸等矿物质成份,是理想的天然自来水和山泉水资源。

同时利用库区内优质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需求。

2.3社会经济状况与现状评价

2.3.1社会经济状况

桃江人民秉承崇德、尚美、图强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先后荣获了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县、湖南省林业十强县、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2008年,全县完成社会生产总值76.54亿元,为1978年的48倍;实现财政总收入2.9亿元,为1978年的23倍;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7亿元,为1978年3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907元,为1978年66倍。

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改革开放,切实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立县、工业强县、农业安县、文化兴县、商旅活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培育壮大和优化升级“电能、竹木、建材、机构铸造、食品、矿冶”六个工业产业,突出做好“核电、旅游、楠竹、城镇”四篇文章,加快后发赶超,加快富民强县,奋力挺进全省“二十强”,努力实现撤县建市,把桃江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城、中国内陆能源新城、中国生态旅游名城”。

到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初步规划为: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达到规定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在农业方面:

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安县”战略。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突出建设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大县。

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巩固发展双季稻,坚决杜绝抛荒,大力推广优质稻和超级稻,推广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狠抓高产示范,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楠竹、茶叶、油菜、油茶、蔬菜、水果、中药材、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大农业新成果引进推广力度,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建设黑茶基地、湘菜产业原材料供应基地。

合理布局种植业。

主要公路沿线尽可能发展常年见绿产业或大棚种植作物;资江和桃马公路沿线重点发展油菜生产;城镇和核电站周边地区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山区地带重点发展薯产业。

水稻、茶叶、小水果、花卉苗木等产业要立足现有基地,积极扩展种植面积,实现丰产高产。

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制定扶持政策,加强服务引导,鼓励多种形式入股,规范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扶持种养大户,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与经营收入,不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2.3.2现状评价

本项目建设地在三堂街镇的荆竹界村地段。

三堂街是桃江、汉寿、安化3县交界处的一个大镇,共有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62050人,其中农业人口58880人。

18个行政村中,有2个回族村,有回族同胞1100人。

三堂街是一个历史老镇,地处江北(其中湖莲坪片在江南),与汉寿相邻,有两条主要公路与常德、汉寿相通,加上水运较为便利,因此,商贸流通十分活跃,是桃江县江北地区的商业中心,辐射县内的大栗港、沾溪、武潭、罗家坪、乍埠、栗山河、修山等乡镇以及汉寿的多个乡镇,每日流动人口上万。

三堂街的芝麻批发价久负盛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湖南省最大的芝麻集散地之一。

三堂街有土地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稻田36425亩,山林7.1万亩,楠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三堂街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几年来,三堂街镇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制品、木胶板、黄金矿产等工业企业;传统芝麻、出口优质南丰蜜桔、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牲猪、利用资江两座电站开拓网箱养鱼,本地土鸡……等养殖业逐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2534万元,国家财政收入实现308万元,农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4519元,全乡正朝着小康生活水平迈进。

因此,拟建的虎形山庄是现代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种、养业的一种发展模式,将对项目地及周边农业起到示范、辐射、推广作用,是推动三堂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第三章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3.1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1.1自然资源条件

虎形山庄属丘岗地貌,最高主峰海拔380多米,最低海拔36米。

年平均气温16.4℃,七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4℃,一月平均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1.3℃。

年降雨量1642毫米,多集中在4-6月。

气候总特点是: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虎形山庄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景区内以竹林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0%,主要是植被为楠竹、油茶、梳杉木、樟树、广玉兰等。

主要灌木有柃木、白栎、冬青、枳木、化香、绣钱菊、金樱子等。

主要草木有莎草、七手八脚芒箕、五节芒等。

境内土壤主要成份为板页岩及粘土,土层厚度一般在40-50厘米,大部分土壤肥沃,矿物质丰富,养分含量高,适宜楠竹和农作物的生长。

3.1.2社会经济条件

三堂街镇社会经济基础好,辖区面积146平方公里,18个自然村,总人口62050人。

2008年农业总产值6823万元,其中农村经济纯收入25755万元,国家税收470万元,农民年平均收入4519元,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汽车、手机、电话、电脑、空调、摩托车已属寻常物品。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对项目区实施了“农、林、水;山、田、路”综合治理,为项目发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3.1.3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与区位条件

桃江县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已有石长铁路、洛湛铁路、怀桃公路、益桃一级公路或汇接于此,或穿县而过。

资江贯穿全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及水运交通网。

虎形山庄位于桃江县三堂街镇,距桃江县城38公里,虎形山庄至桃花江镇已通水泥路面。

桃江县城距益阳市28公里(桃益一级公路),益阳市距长沙市67公里,常德市62公里(长常高速公路)。

可见该风景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益阳市的近郊,常德和长沙两市的远郊。

2、电力通讯条件

桃江县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迅猛,15个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全县电话容量已达7.28万门,已联入国际互联网;移动通信覆盖全县,移动电话已有13344部,信号覆盖率达到90%;电力建设发展迅速,年用电量由建县初期的2万度增加到目前的25942万度,人平达到313度,电力线路达5239公里。

3、人文资源条件

桃花江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水灵漂亮的姑娘,风光如画的名山胜迹,也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锦晕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使桃花江名扬天下,在东南亚各地的侨胞中间,提起桃花江无不知晓,无不交口称羡,都想亲眼看一看桃江,一饱眼福。

桃江县境古为楚地,自秦、汉之始即为益阳县的一部分,至1951年从益阳县拆置。

多少贤人达士,在这里留下千古佳话。

传说屈原曾作《天问》于县城凤凰山,潘子良修道于浮邱寺,宋代薛昂,官至刑部尚书,明代忠臣、杰出才子郭都贤,生养于斯,革命先驱夏曦,红军一代将才张子清也从这里走出。

一部《将军呤》令桃江才子莫应丰蜚声文坛,生于斯、长于斯的六名中国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桃江赢得了“科学家摇篮”的美誉。

以上这些人文资源扩大了桃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为虎形山庄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人文基础。

4、旅游资源条件

桃江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初步开发美丽如画桃花江、碧波浪涌大竹海、天然盆景桃花湖、云雾缭绕浮邱山、体态迷羞女峰、屈子问天凤凰山、风光旖旎美人窝、令人观赏罗溪瀑布等八大景点。

桃江县已成为湖南省十大旅游区之一。

拟建的虎形山庄风景区,集竹海风景、奇山异石、蔚巍壮观水库和众多珍稀动植物于一体,构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健身的天然风景区。

区内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茂林修竹、绿树红花、棵棵仙桃;有群山环抱、水面面积20万平方米、水质清爽甘甜、可集休闲垂钓、湖中泛舟、皮艇冲浪等施乐项目于一体宏伟壮观的虎形山水库。

景区内青翠的竹海,叫人流连忘返,清洁壮观的水面使人轻松愉悦。

3.2项目区产业优势

3.2.1休闲旅游工业优势

旅游工业必须紧紧围绕虎形山庄休闲旅游核心产业来发展。

结合旅游区季节,人数和消费层次,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民间传统产品加工优势资源,开发以竹文化、竹工艺、竹生活日用品的竹旅游工业产品,以引导消费的旅游生活食用品。

设计、创作和生产是旅游商品开发成功的关键。

设施先进,用科学考究,工艺精湛,质量上乘的商品才具有竞争力。

政府策划了一系列旅游商品生产战略,完善了管理机制,建立了以三堂街为主竹产品加工企业,以荆竹界、合水桥、鲊埠、晚谷村为食品生产基地;各行业建立了行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分类管理,统一协调,能够形成旅游工业品牌效应。

3.2.2旅游农业优势

近几年来,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按照“乡抓规模、村抓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着力扶持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特色种养业,拓宽了全乡农业的发展步伐。

2008年全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82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534万元。

粮食总产量达26165吨,油料195吨,茶叶305吨,水果总产1722吨,牲猪出栏63090余头,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粮食建设基地通过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地认证》,年生产优质稻谷1580万公斤;郭家洲、花桥坪围绕旅游产业发展了1000余亩优质水果种植基地。

南丰蜜桔、椪柑、弥猴桃、美国布朗李、水晶黎等水果长势良好,项目区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建成一个5000亩的高产,优质水果基地。

3.2.3产业政策优势

桃花江旅游通过省级评估,列入“48266”重点开发项目。

2005年-2015年湖南省旅游重点开发项目中,桃江的“美人窝、罗溪瀑布、竹海、竹工艺品……”被列入26个开发项目之中。

省专家评估组对桃江旅游项目开发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桃花江镇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大,景观类型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开发前景广阔等个性特色,其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较高”。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旅游兴县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虎形山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3.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3.3.1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需要

虎形山庄农业观光旅游开发项目,集资源、资金和智力于一体的现代文化性、服务性产业经济,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载体。

三堂街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认识晚,起步低,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堂街镇人民政府在桃江县“科技兴县”与“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指导下,充分利用虎形山庄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制订出全乡以“开发种、养、加、游产品为市场导向,以力创精品为核心,以区域游客为依托,以环境和生活保护为根本,以提高管理水平为保证,以科学发展观为支撑”的发展之路。

推动了全乡旅游观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种养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利用虎形山庄建立起一个“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山庄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试种新型农业。

该项目要求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规律,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经常保持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

实践证明,在当前耕地减少,农业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农田利用率不高、农业自身污染比较严重,信任度不高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桃江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桃江的重要内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阳光产业。

3.3.2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使桃江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农业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

近几年来,我县农产品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总量基本过剩,原来一些具有数量优势的农产品,如果质量不好,经济效益将大幅度下降。

市场、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生产者主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要从过去强调增加产量为主转移到提高品质和效益上来。

2、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使桃江农业从单一生产型向综合开发型转变

农业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桃江的农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上农业生产的内涵,农业不再仅仅具有生产功能,不再是种什么?

生产什么?

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村休闲等多种社会功能上,为桃江现代城乡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的观光旅游农业场所等。

3、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使桃江农业生产从田头经济向餐桌经济转变

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供求关系的根本转变,农产品的价值不再由田间产出量来决定,而必须到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才能实现。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