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6770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docx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重点培育学科

兰州大学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培育)学科

——法学学科建设进度汇报材料

一、学科简介

兰州大学法学学科最早可追溯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甘肃法政学堂法科,改革开放后作为甘肃省唯一的法律系于1984年恢复招生,并于1986年在西北地区率先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在整个西北地区首家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兰州大学经济法学学科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被确立为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获得法学一级硕士授予权。

自2000年始,法学学科即被纳入兰州大学博士点计划学科。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兰州大学法学学科在特色方向、学术队伍、学术平台、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等各方面均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未来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和学术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科梯队现状:

本学科梯队共有教师37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5名,讲师以下教师12名。

本学科所有教师均从事法学一级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符合本学科教学工作内容与特点要求;从年龄结构看,梯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后续支撑;从工作经历看,本学科教师至少都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优良,年终考核都在良好以上;从学历结构看,本学科教学队伍除1名资深教授具有学士学位外,其余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1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从学缘结构看,本学科教学队伍中本校培养者有21人,外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培养者有13人,学缘结构比较合理;25名副高职以上教师中,在美国加州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约旦大学、日本大学等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的10人,占近60%。

(二)学科科研状况:

本学科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成果显著。

①2008-2010年三年期间,本学科教师共承担包括宪法学、立法学、国家赔偿法、人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制史、经济法、竞争法、财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票据法、民法、民事诉讼法、房地产法、环境资源保护法、行政法律诊所在内的本科生、研究生法学教学课程40余门。

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审判教学活动,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法院旁听审判等活动。

③学科团队成员主持、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司法部项目、兰州大学“211”、“985”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基金、甘肃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科研项目课题50余项,可支配资金近300万元,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④学科成员在全国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公认的权威出版社出版论著10余部,其中刘志坚教授所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获甘肃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刘志坚教授主编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部大开发与行政法制现代化研究》2009年5月获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刘光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经济法的分析实证基础》2010年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俞树毅教授的专著《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立法问题研究》2007年获得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一等奖,专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创新研究》获得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社会服务状况:

本学科现有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学研究所、民商法学研究所、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研究所、刑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学研究所、甘肃省地方委托立法研究基地、甘肃省行政法制研究会、兰州大学法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包括省人大、省高院、省高检、省公安厅和省法制办在内的30多家协作实习单位)、法律诊所等主要科研实践基地。

前述法学专业研究所,一方面承担学院本科与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积极申报和参与各项学术科研课题,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甘肃省地方委托立法研究基地在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接受甘肃省及地方政府委托,积极开展立法实践课题的论证和研究,为地方立法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2010年11月,兰州大学法学院与省内外地方实务部门开展的35家“校地联办实习教学基地”的建成和包括省高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司法厅厅长、省政法委副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等在内近90名实务专家型校外兼职导师体系,为兰州大学法学学科各类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运行机制及管理状况:

兰州大学法学学科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下,在学术科研领域,法学学术分委员会领导下的研究所与学院平行运行、自主建设机制;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由学院宏观统一协调,并最终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负责决定重大事项。

2、学科方向

法学学科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和环境资源法学四个学科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转型期法制发展需要,结合西部法治实际状况,培养高层次、有特色的法律专业人才。

学科研究方向一宪法行政法学,突出区域行政法治基本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宪法与行政法基础理论问题。

在宪法与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范畴的界定、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创新、行政行为分类研究、行政追偿理论的构建、区域行政法制现代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性和有特色的研究尝试,取得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研究机构对地方法制建设的重要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地方法制建设工作,很多研究成果被地方国家机关所采纳,为促进区域法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科研究方向二经济法学,突出经济法制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生关系,注重转型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实践和传统法学分析框架之间的动态有机结合;强调研究的学科交叉、多维视角与研究结论的实践转化性。

现阶段刘光华教授领衔的转型中国经济法研究团队对西方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经济法体系的重构、经济法的分析实证基础等问题的研究,不仅为主流经济法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而且已在国内经济法学界取得了较高的认可度,有必要做更深入的挖掘和更系统的提炼。

学科研究方向三民商法学,紧密结合西部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等特点,立足兰州大学学科综合性、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势,综合运用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西部区域法律问题,特色明显,成果显著。

特别是从法律文化学角度对吐鲁番、敦煌出土的契约文书、对伊斯兰法律文化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具有开拓性质;从法律与经济结合角度,对西部干旱地区雨水积蓄利用法律问题的开创性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系列研究成果;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家族制企业法律问题的研究和对主流民法领域的独辟蹊径的解读,均获国家社科、教育部、司法部和甘肃省社科的立项,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非常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学科研究方向四环境资源法学,基于环境保护的整体性特征和西部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要害地区,突出西部地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针对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突出的法律问题展开学术探索,着重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等问题。

在环境资源行政指导评测制度、环境资源行政效益评测制度、环境资源行政指导监督制度、水权制度、流域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评价基本制度、环境经济学等方面,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

并形成了以环境法学为主导,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研究体系和广泛、稳定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平台。

三、主要建设内容

整体目标:

依照国家和省、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力争将兰州大学法学学科打造成甘肃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地方民主法制建设的智力支撑基地,引领甘肃法学的“跨越式”发展,并向国内法学界展现西部法学的学术特色。

具体而言:

(一)学术团队

兰州大学法学学科经过过去一年的培育建设,现已形成了一只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学术团队(红色标注为建设期间新晋教授人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刘志坚

1962.05

教授

宪法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环境行政法

贾登勋

1970.03

教授

民商法学

民法总论、物权法

俞树毅

1974.01

教授

环境资源法学

环境资源法

刘光华

1970.01

教授

经济法学

经济法、竞争法

马明贤

1965.09

教授

法理学

法理学、伊斯兰法

陈航

1968.04

教授

刑法学

刑法总论

汪振江

1954.12

教授

民商法学

商法、民诉法

吴双全

1967.02

教授

国际法学

国际公法、人权法

杨三正

1970.03

教授

经济法学

宏观调控法

刘斌斌

1962.1

教授

民商法学

知识产权法

刘绍斌

1962.1

副教授

刑法学

刑法分论

胡珀

1970.08

副教授

环境资源法学

环境资源法、商法

周桂党

1964.11

副教授

行政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

李忆春

1971.03

副教授

环境资源法学

环境资源法

陈国文

1965.09

副教授

经济法学

宏观调控与财税法

拜荣静

1965.12

副教授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

邓小兵

1971.07

副教授

宪法行政法学

宪法

王渊

1962.12

副教授

国际经济法学

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李清宇

1977.12

副教授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韩雪梅

1977.03

副教授

法律史学

中国法制史、法律思想史

脱剑锋

1976.02

副教授

民商法学

民法学、房地产法

杨雅妮

1978.04

副教授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

迟方旭

1978.08

副教授

民商法学

民法、婚姻法

蔡秉坤

1976.09

副教授

民商法

票据法、电子商务法

康建胜

1974.12

副教授

法律史学

法律思想史、法制史

(二)人才培养

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决定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出台了《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根据意见的要求,兰州大学积极组织申报,经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组织专家评审,于2012年11月我院获准成为首批全国58个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教高厅函[2012]47号)。

同时,为了配合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求,兰州大学在传统的法学专业外,又成功申办了知识产权专业,并已于2013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

不仅如此,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法学综合改革试点计划的要求出发,兰州大学大力打造实践性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省内外建立了32家法学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并聘任了97名法学专业校外兼职教师和研究生指导教师。

法学专业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名单(2010-2013年两批)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1

梁明远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院长

2

乔汉荣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3

杨景海

甘肃省委政法委员会

副书记

4

马发明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主任

5

李高协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6

南明法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常务副院长

7

马平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8

王俊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9

李琪林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10

杨丽萍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11

王军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纪检组长

12

张萍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政治部主任

13

刘兴魁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委会专职委员

14

闻长利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正厅级审判员

15

阎凤翔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原副院长

16

张翔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委会专职委员

17

任建国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代院长

18

张保利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19

唐斌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20

龚昌明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

代院长

21

郝光林

兰州市榆中县人民法院

院长

22

牛兴全

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23

时春明

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24

袁治云

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25

刘杰

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26

方维军

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27

王兆美

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28

张兴中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常务副检察长

29

高继明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30

徐维忠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31

李东亮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检委会委员、反贪局长

32

陈新生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检委会专职委员

33

丁霞敏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检委会专职委员

34

李保岗

兰州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35

王炜

平凉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36

李恩崇

兰州市人民检察院

副检察长

37

陈其功

武威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38

白瑞庆

甘肃省公安厅

副厅长

39

王幸

甘肃省公安厅、兰州市公安局

副厅长、局长

40

黄大功

兰州市公安局

常务副局长

41

王应德

兰州市公安局

副局长

42

王禄维

甘肃省司法厅

厅长

43

张克年

甘肃省司法厅

巡视员

44

白文晖

甘肃省司法厅

副厅长

45

马驰

甘肃省司法厅

副厅长

46

路肃林

甘肃省司法厅

纪委书记

47

万治贵

甘肃省司法厅、省监狱局

副厅长、党委书记

48

于晓军

甘肃省司法厅

政治部主任

49

谢丹

甘肃省司法厅

副厅长

50

曾施霖

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副主任

51

孙燕飞

甘肃省政法委综治办、研究室

副主任(专职)、主任

52

相连生

甘肃省法学会

秘书长

53

朱晓力

甘肃省知识产权局

局长

54

陶涛

甘肃省知识产权局

副局长

55

乔方玺

甘肃省工商局

原副巡视员

56

王力群

甘肃省人大法工委

原副巡视员

57

解放

甘肃省人大法工委

原副巡视员

58

赵荣春

甘肃省律师协会、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

会长、主任

59

殷悦贤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法规处处长

60

王晓林

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行政复议处处长

61

张景玲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主任、研究员

62

胡康生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法制委员会

副主任、主任

63

朱宗礼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

秘书长

64

余继东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副主任

65

董建梅

兰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主任

66

宋小平

兰州市建委、热力公司总公司

副主任、总经理

67

杨军

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

执行合伙人

68

张正昇

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

执行合伙人

69

张晓牧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

70

徐四军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71

朱穗生

中共广东省政法委

副书记、秘书长

72

王波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主任

73

张健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检委会委员、民事行政监察处处长

74

任小铁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75

胡海运

湛江市人民政府

市长助理

76

王宏喜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部部长

77

李伟

湛江市麻章区法院

麻章区法院院长

78

黎赵雄

广东省佛山监狱

监狱长、党委副书记

79

郭志平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80

陈平辉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专委、公诉处处长

81

汤海庆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82

申怀吉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院长

83

魏文德

武威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84

靳来舜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副主任

85

蒋昱程

酒泉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院长

86

茹作勋

甘肃省嘉峪关市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87

王立朝

甘肃省公安厅

总队长

88

庄文生

广东省佛山监狱

党委委员、副监狱长

89

孙兆麟

甘肃省检察院反贪局

局长

90

张喜

金昌市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91

高连成

陇南市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92

华风

兰州市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93

李一陆

兰州市检察院

副检察长

94

杨巩永

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

检察长

95

韩正明

中共张掖市委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96

冯之东

甘肃省政法委

执法监督处副处长

97

欧名宇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法学院法学教学研究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

序号

实训基地

1

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17

兰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

武威市人民检察院

18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3

平凉市人民检察院

19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4

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20

中共甘肃省委政法委员会

5

甘肃省知识产权局

21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6

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

22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

7

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

23

甘肃省法学会

8

兰州市热力总公司

24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

9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

25

定西市人民检察院

10

兰州市人民检察院

26

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11

兰州仲裁委员会

27

陇南市人民检察院

12

榆中县人民法院

28

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

13

中国(甘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29

北京市齐致(兰州)律师事务所

14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30

金昌市人民检察院

15

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31

广东省佛山监狱

16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32

中共张掖市委政法委员会

在教学方式方面,兰州大学法学专业积极推行包括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在内的实践教学项目。

目前已成功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有:

《法律诊所教育》:

力图促使师生由课堂走向社会、将教室搬进社区,结合真实案例讨论解决方案,提供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务。

《模拟法庭实战演习》:

以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的能力为目标,在模拟法庭活动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设模拟法庭实战演习课程,将模拟法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实现模拟法庭的常态化。

《专利文献检索与解析》:

专利文献检索与解析课程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通过我院授课老师与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专家的联合指导,并利用事务中心的设备实施条件,使学生迅速掌握专利文献的检索的方法,

《法学案例教学课》:

模拟真实案例的环境特点,通过训练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以法律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科学研究

过去的几年,兰州大学法学学科建设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丰硕,在学界树立了良好的学科形象。

标志性成果主要有:

1.标志性科研项目

项目、课题名称

来源

起讫

时间

主持人

经费

(万元)

1

《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研究》

中央高校

胡珀

2.5

2

《我国气候变化应对法制定研究》

教育部

胡珀

8.6

3

主持:

《明代私家律学成就论析》

中央高校

2013

李守良

2.5

4

主持:

《明代私家律学研究》

教育部

2013.05-2015.12

李守良

8

5

参加: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

制度转型与社会整合:

清末预备立宪新探----以陕甘地区为例》

国家社科

2013.05-2015.12

李守良

6

《全球环境治理主体研究》

中央高校

李晓静

2.5

7

《老年人照护体系法律制度研究》

教育部

李志强

8

8

《环境监管行政法律责任的设定与实现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

13XFX017

国家社科

2013.06-201.12

刘志坚

18

9

2013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甘肃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委托立法项目:

《甘肃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条例》修订

甘肃省

2013

刘志坚

9

10

《苯教信仰视野下的藏族传统法文化研究》

中国法学会

2012.07-2013.10

韩雪梅

11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阿拉伯语波斯语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

13AZD054)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子项目

2013.11-2015.12

马明贤

12

主持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司法的社会建设功能研究》((12CFX009))

国家社科

(项目起讫实践:

2012年-2014年)

申伟

15

13

参与:

《中国商法史略论》

省部级

2013

脱剑锋

14

国际视域下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研究(12YJA85OO23)

教育部

2012.02-2014.12

吴双全

9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央高校

2013.03-2013.12

杨三正

8

16

《少数民族权利救济机制研究》

中央高校

2013.04-2013.12

杨雅妮

2

17

《公司治理结构的司法介入研究》

中央高校

2013.05-2014.07

蔡秉坤

2.5

2.标志性著作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时间

出版单位

1

《司法制度运行的层级性研究》

拜荣静(1/1)

2013.0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网络交易主要法律问题研究》第二作者

蔡秉坤(1/2)

2013.0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马克思恩格斯私法思想年谱》

迟方旭

(1/1)

2013.1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中国古代商法史稿(参编)》

康建胜

2013.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网络交易主要法律问题研究》

刘斌斌(1/1)

2013.0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中国古代商法史稿》(第一副主编)

汪振江

2013.1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

《财税法实务教程》参编

陈国文

2013.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雪域高原的财产法——藏族财产法史研究》

韩雪梅(1/1)

2013.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

《伊斯兰法:

传统与衍新》

马明贤(1/1)

2013

商务印书馆出版

3.标志性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

刊物等级

1

《论网络服务者在电子数据鉴真中的法律义务》

拜荣静(1/1)

宁夏大学学报

2013年6月

C

2

《论新刑诉法和解程序的纠纷解决属性》

拜荣静(1/1)

科学经济社会

2013年4月

C

3

《论刑事鉴定意见证明力的评价》

拜荣静(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