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7607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docx

《四时田园杂兴》实用教案部编版1

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

会认6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的认读课后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诗的意境,能背诵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诗,学习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的辛苦。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宋朝的古诗呢?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解题:

二、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三、理解诗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出示本课的生字:

认读生字,多种形式的读,认识6个生字。

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学生仿写。

杂:

要注意下边的部分撇捺变成了点。

稀:

左右结构,左边“禾”,右边“希”。

蜻:

左右结构,“虫”字部。

蜓:

注意右边“廷”,不要写成“延”,最后一笔是“╰”,稍微拉长一点,拖住上面的字。

3读诗歌联系诗人所处的环境,理解诗句。

多媒体课件出示诗歌的画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诗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艳丽。

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第三句是说农民或忙于农事,或正在午间休息,“日长”而又“无人”,显得村中平和宁静。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得更静。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拓展升华

搜集范成大的其他诗,并抄下来,感受乡村生活之美,增强自身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景物)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色美、静态)

篱笆

蜻蜓、蛱蝶(动态)

1 古诗词三首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

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有六十首,本课选的是其第二十五首。

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大意是: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前两句对仗很工整:

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

“黄、白、肥、稀”这四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

后两句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

诗歌妙在后两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余味无穷。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诗的大意是: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前两句笔调清新明快,先勾勒远景,“一径深”的“深”字,写出小路往远处延伸,拉长了视线;后写近景,稀疏的新绿在枝头,一远一近,给人以悠远宁静之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由静景写到人物活动,一静一动,使整首诗画面一下子生动起来。

看似平淡的“无处寻”,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仿佛看到了菜花正在盛放的情境以及儿童的活泼情态。

《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上阕大意是: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这四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幽美,精神愉快。

下阕的大意是: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下阕中“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三处写到小溪,正好将五个人物的活动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等方式认读“杂、篱”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稀、蜻”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语含义并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略田园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语含义并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古诗词的生字教学,不宜孤立地识记,而应在多种形式的诗词朗读中,结合语境,强化语感,达到识记、理解的目的。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随文教学,也可以初读时集中识记。

“剥”注意提示读音,在文中读bō;“徐、杂”的教学,可联系生活中的人名、报纸杂志来识记;“篱、疏、锄”可结合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帮助识记。

生字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再总结要点,引导学生熟练书写。

如“杂、篱、宿、茅、翁”均为上下结构,上面的偏旁应写得紧凑。

对于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观察是左宽右窄,还是左窄右宽,或是左右宽窄相当。

还要对个别易错字进行指导,如“翁”的上半部分为“公”,易错写为“分”;“杂”的下部不要写成“木”。

2.理解运用

本课既有诗又有词,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

词和诗在理解大意、想象情境等方面是相通的,因而,学习词也可以用学诗的方法作为基础。

在学习前两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抓住两首诗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

教师要教给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

学习词的时候,不必刻意讲解词的格律知识,可让学生与前两首宋诗简单比较,在朗读中发现并体会词的特点。

理解大意时,需重点理解这首词中人物的活动,可以按上下阕顺序,逐段理解想象,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大意。

学生可以在理解大意时,同时想象画面,练习表达,从而体会“村居”的整体情境。

3.朗读教学

这三首诗词的语言平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朗读指导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学情,分阶段指导学生朗读。

初读时,指导学生语气要自然,切忌造作。

两首古诗,可按照以往读诗的方法,采用“四三”的意义节奏朗读。

词的朗读,句式虽有长短,也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古诗的朗读方法练习初读:

四字句二二节奏,五字句二三节奏,七字句四三节奏,六字句二二二节奏,然后再提示学生,上下阕中间需注意停顿要稍长。

在学生展开想象后,指导朗读要注重贴合诗词的情境,语调要轻快活泼。

在语速和语气指导上,根据诗句意思不同,应有所变化。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2.学生结合拼音和注释预习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弄懂词句的意思。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杂、篱”,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稀、蜻”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借助注释,根据诗句展开联想,描述本诗描写的乡村美景。

4.体会作者对乡村美景的热爱,对勤劳耕作的劳动农人的赞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趣味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知道一年中有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

能用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说出来吗?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有关季节的古诗。

3.过渡:

看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四季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同步板书课题)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了解题意。

(1)教师指名读诗题,并相机正音:

“杂”读平舌音,“兴”读四声。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杂志等,帮助识记“杂”字。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杂”的字形结构和特点,然后教师再范写,学生边看边书写。

注意强调书写的正确,“杂”的下部不是“木”,需要将“木”的撇捺变化,竖画变为竖钩。

(4)了解题意。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知道“杂兴”的意思是指随兴而写的诗;再联系学生的学习积累明确“四时”指一年四季;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诗题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5.了解诗人。

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

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富有韵味。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在读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2.教师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对学生朗读的字音等进行纠正,强调“篱”的读音。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稀、篱、蜻、蜓、蝶”。

(1)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形声字识记:

“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形旁都是虫字旁;而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声旁,表读音。

②熟字加偏旁识记法:

离+=篱,希+禾=稀。

③比较识记法:

蝶(蝴蝶)——谍(间谍)——碟(碟片)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稀、蜻、蜓、蝶”均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稀”右上部分的笔顺是先撇后点。

还要注意易错笔画的指导。

“篱”上面是“”,不是“艹”。

“蜻”右上部竖下面不出头。

“蜓”右部是“廷”,不要写成“延”。

  

4.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根据范读,画出课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并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二五”或其他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比赛朗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得自然。

板块三 感受景美,体会人忙

1.过渡:

刚才同学们比赛朗读,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

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等方法交流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出示前两句,引导想象画面,感受“景”美。

句段1: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①课件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结合梅子“金黄”,杏子“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

②课件出示麦花、菜地图片,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菜花稀”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想象画面。

菜花稀:

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