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513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本试题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

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

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

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

2.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

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

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

“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

曰: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4.2013年7月,在浙江金华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号坑。

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墓葬主人应为手工业工匠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5.《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

“六年七月敕:

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

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

”这说明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6.“广陵有商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

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

7.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步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

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

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

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8.《法华乡志》记载:

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

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

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

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这说明

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9.史书记载:

“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10.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

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

11.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12.《中华民国史》记载: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因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佳。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

A.加快民族工业发展B.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C.抵御世界性经济危机D.改变民族工业布局 

13.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表明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

14.“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00)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15.1961年安徽省尝试“按劳动力分包耕,按实产粮食记工分”。

这种做法

A.基本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B.直接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C.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缓解了工农业经济结构失衡

16.青岛啤酒是1903年创建的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名牌厂商,1976年在深圳库存的4万多箱啤酒中,发生爆炸的竟有2万多箱,1978年,青啤出口到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

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

A.体制僵化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失去出口市场

C.企业发展缺乏先进科学技术         D.企业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

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18.《民报》创刊于1905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的檄文都是从该报刊传播开来的。

据此分析

A.近代传媒的发展有利于启蒙社会

B.《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

C.早期报刊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

D.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早期报刊的主要功能

19.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21.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2.在16、17世纪,西班牙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危机之中,1557年、1575年、1576年、1607年、1627年和1647年,王室不得不一再宣告破产。

这期间,恰恰是来自美洲的财富比较多的年份。

这说明美洲财富流人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是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传统封建制度受到冲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资本积累引发工业革命

2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可以得出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B.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4.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美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

这一变化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25.以下是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

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

C.与法国争霸使开支猛增

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

26.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7.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

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28.“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29.社会变革学派认为:

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垄断组织形成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30.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1880年的14万件上升到1907年的35万件,德国从1900年的9000件上升到1910年的1.2万件。

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80%~97%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承担的。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

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

31.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32.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

“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33.1936年6月法国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成立国家小麦局,控制农产品销售,并规定农场抵押偿付办法;扶植企业发展,举公共工程;改革税收制度等。

这种做法

A.使法国步入“人民资本主义”时代  B.与凯恩斯主义相吻合

C.防止了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D.意味着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34.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议员在农村发表演说,刚讲一半,许多农民就向他扔烂水果,以示反对。

议员不慌不忙,一边抹掉脏东西,一边说:

“我或许不怎么知道农民的难处,但你们必须承认,我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剩的农产品问题的。

”其直接有效的应付办法是

A.以工代赈        B.调整劳资关系

C.刺激出口        D.大规模销毁农产品

35.1930年12月2日,胡佛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这说明

A.美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危机

B.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美国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D.胡佛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加速经济的恢复

36.1933年10月,美国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37.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希望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38.“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它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并且在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之下酝酿出某种一触即发的怨恨。

”上述材料最适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B.加强国家干预,健全福利制度

C.同情各种弱者,加强社会救济

D.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市场自由

39.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定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

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这表明当时法国

A.运用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B.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采用了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40.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

“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

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

”戴高乐强调了

A.“自由主义”模式的改变              B.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1.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

“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

这一事件指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粮食税的实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4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43.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

“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有关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44.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

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这表明斯大林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45.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朗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

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

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    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          D.苏联法制不健全

46.二战前苏联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

A.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C.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47.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

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

(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

(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48.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

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

“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D.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18分,第50题18分,第51题16分,共52分)

49.(18分)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管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

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

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

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4分)

50.(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瓦特研究蒸汽机一览表

时间

过程及成果

1767年

出于其工厂(索霍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769年

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科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

期限14年。

后延长为39年。

1773年

瓦特为将研发活动继续下去,寻求风险资本投资人的支持。

他与博尔顿签订了一份契约:

博尔顿为蒸汽机竣工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顿、瓦特两方按2:

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一切经济后果由博尔顿承担。

1781年

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项专利。

1782年

瓦特试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获得第三项专利。

1784年

瓦特以带有飞轮、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高压蒸汽机的综合组装取得第四项专利。

1785年

瓦特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90年

他又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了蒸汽机发明的全过程。

优厚的专利税使晚年的瓦特成为一个很有钱的名人。

材料二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