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7501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docx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

补充部分送别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的积累,感受古诗的悠远流长,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

送别

师: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回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

请你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相送》《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治广陵》……

2、板书:

黄鹤楼

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来细细品读李白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

二、学文悟情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介绍黄鹤楼

黄鹤楼是李白与孟浩然友情的见证地,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高50多米,巍峨耸立,踞山临江,凌空而起。

出示图片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

出示: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指导朗读词语

(2)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酒送行,(板书:

饯行)

a理解“烟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浓,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

柳絮飘飞,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这就是诗中所描述的——

“烟花三月”

c结合地图理解“下扬州”

出示地图,烟花三月,好友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自西向东,前往繁华的扬州城,扬州那时候也叫广陵。

(3)绚丽多彩的季节,在巍峨耸立的黄鹤楼上,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出示1,2自然段

学生交流,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藏”“依依惜别”

李白与孟浩然相视无语,谁也不忍开口道别。

配音朗读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不忍别,终需别,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引读

课件出示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

江东下,前往扬州,不只到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师:

洒脱、率直的礼拜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间,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

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生:

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看出李白对孟的敬仰之情。

师:

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指名读,

师: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而在乡村种菜种花。

这样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

指名读1、2句

生:

孟浩然的诗篇也誉满天下。

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

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

有《春晓》《过故人庄》……

师:

的确,这些诗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指名背诵。

师:

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让李白深深折服。

指导朗读,

生:

我从“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师:

孟浩然比年轻的李白大12岁,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兄长,老师。

齐读

b、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朋友、兄长、老师,此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万里之遥的扬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酒请您——

引读

为什么遥满饮此杯?

(这酒中装着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

这依依惜别之情酒在这满满的一杯酒中。

齐读李白的话

板书:

依依惜别之情

(2)其实孟浩然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但他毕竟比李白年长,他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来安慰自己的好兄弟。

请你来

品品孟浩然的话,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交流,从孟浩然的话中也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

a“一饮而尽”饮下去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

(是与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究竟是怎样的朋友才称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师徒,正因为如此,两人的友谊才象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此时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暂时分别)

板书:

话别

小组分角色练读。

(3)引读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别,终需别。

你看,那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那是在述说这千言万语,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b(师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时,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这样站着,站着,看着,看着…

…直到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水天一色,他还在看什么?

想什么?

心里还在默默地说什么?

学生交流

板书:

目送

c齐读第四小节

(4)他的祝福,他的牵挂就让这滚滚的长江水伴随友人直到扬州。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此时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板书:

吟诵

配音齐读

(2)喜欢这一首诗吗?

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脍炙人口的名诗。

配音背诵。

板书:

饯行

黄鹤楼送别话别依依惜别

目送

吟诵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

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朗读这句,既可以品诗,在诗中对应“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人、地、时尽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柳絮翻飞,是烟是雾;繁花乱眼,似云似锦,正是阳春三月春意最浓时。

在此情此景下,年轻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别同是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别情也如诗如画。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0黄鹤楼送别

2、解释题意:

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朋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绍这首诗的。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读准生字的发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

饯行暂时孤帆脍炙人口唯见满饮触动依然伫立凝视惜别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

(见上)

(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yin,前鼻音;暂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kuai,三拼音;炙zhi,翘舌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饯行:

设下酒食送行。

暂时:

短时间里。

孤帆:

指只有一只帆船。

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

脍炙人口:

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

脍是切得很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见:

只见。

满饮:

喝下满杯酒。

触动:

碰到。

依然:

还这样。

伫立:

长时间站着。

凝视:

聚精会神地看惜别:

舍不得分别。

(4)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出示“暮春三月美景”)

(2)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板书:

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仰望远眺)

(2)什么叫俯临和飞檐凌空?

请看书上插图。

(俯临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飞檐是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点示:

黄鹤楼高高耸立在江边气势不凡。

(3)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形容互相依恋着)

点示:

这说明两个人只是在看景,没有说话,各自的友情依恋不舍。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黄鹤楼的气势和两人看景)

(5)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板书:

饮酒话别友谊不绝)

(2)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

自答: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

古人称老师为夫子。

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他的尊敬。

(3)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

(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

(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下?

(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称赞)

(4)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盂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

(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5)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

(学生答)(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齐读一下。

(学生读)问:

这两句诗是谁写的?

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

(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

教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

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边,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

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

请再齐读这两句诗。

(学生齐读)

提示:

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套用了单引号。

问:

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世不绝的)

(6)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谊永在)

(7)齐读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板书: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白帆远去消失蓝天伫立凝视春水浩荡流向天边)

(2)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