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740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docx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植物生理学实验论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报告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学院:

农学院

姓名:

胡锦赫徐维维

班级:

生物技术2013级02班

学号:

2013169720131694

指导老师:

李方安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学系

完成日期:

2015年5月10日

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学院:

农学院班级:

生技13-2班指导教师:

李方安

姓名:

胡锦赫徐维维学号:

2013169720131694

摘要:

本实验以渝麦7号品种的小麦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烯效唑(0、15、45、60mg/L)浸种处理,并用静置培养法培养小麦幼苗。

当幼苗生长至一定高度后,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形态指标(苗高、根数、根长、叶片数、根干重、苗干重、根冠比R/T)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加以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缩短茎尖并增加茎粗;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增加叶绿素,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植物抗逆性,对小麦具有壮苗作用,有利于小麦生产;且以15-30mg/L烯效唑处理的材料各项指标为最好,在这个范围内表现为根系活力最大、根长最长、叶绿素总量最大、丙二醛MDA含量最低。

关键词:

烯效唑浸种小麦幼苗生理指标形态指标

前言

烯效唑介绍、其生理作用及应用

烯效唑,中文别名:

(E)-(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2,4-三唑-1-基)戊-1-烯-3-醇;高效唑,又名特效唑、高效唑。

试验代号为S-3307或S-07,分子式C

15H18N3OCl[1],分子量291.78,登录号为83657-22-1[2],其结构为:

烯效唑的结构式

烯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生长延缓剂,具有活性高、低毒、低残留等特点[3~4],因此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可通过种子、根、叶、芽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转运,但叶吸收向外转运少,向顶性明显,主要通过茎叶组织和根部吸收,进入植株后,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木质部向顶部输送[5]。

其主要生理效应是抑制顶端分生区细胞的伸长,使植物节间缩短,植物矮化[5],且具有控长壮秆、抗逆、防衰老的作用[6],其所具有的降低植物生长速度等的延缓作用,可为外源GA与IAA所逆转[7]。

烯效唑浸种能使苗的根系粗壮,增加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的抗性[5];且能作用于小麦的叶绿体,使叶绿素含量升高、光能利用能力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提高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1];还可使植株细胞长度变短,层数增加,从而使节间变短、植株矮壮,且叶色浓绿,叶片宽厚,直立上冲,形成合理株型,为后期反弹生长创造了条件[8~10]。

烯效唑浸种能够有效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使植株伤害程度降低[11]。

烯效唑在作物上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分蘖、增加叶绿素、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提高作物抗倒性和增产的效果,对各类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因此常用于稻田,抗倒伏,控长促蘖,促根生叶,壮苗抗逆增重,以达到优产高质;还用于盆栽植物如菊花、一品红、杜鹃等可使植株紧凑,不仅形态合适而且花朵大小不变;还用于果树,可控制果树枝条徒长,也可用于麦、大豆、油菜、花生等作物[12]。

从作用效果上来说,土壤浇灌比叶面喷施效果好,烯效唑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后在植物体内传导,有稳定细胞膜结构、增加脯氨酸和糖的含量的作用,提高植物抗逆性,植物能耐寒和抗旱

[13]。

小麦的重要性

小麦(Triticumaestivum)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地区。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为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14]。

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对面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大,面制品因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等优点而深受人们青睐[15]。

小麦株高与倒伏具有密切关系,分蘖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具有相关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能力和光合速率,对小麦千粒重至关重要[2]。

经烯效唑处理以防止小麦等作物倒伏并提高产量的技术,因其效果比较理想,且易在土壤中被降解、低毒低残留、安全可靠,已广泛于水稻田、旱作麦田上应用[16]。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小麦品种:

渝麦7号;烯效唑(S3307);0.1%HgCl2。

1.2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种子前处理、栽植培养及后续的设计。

种子前处理

选种

精选饱满充实、表面完好,具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数粒。

表面消毒

种子在储藏期间表面可能有微生物,在萌发过程中可能发生霉变,烂种现象,因此要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

在种子培养过程中会使种子产生病虫害。

双氧水,溴水,次氯酸,75%乙醇都可以作为消毒剂,但0.1%的升汞HgCl2最好,且0.1%的浓度,实用性最广泛(高浓度的升汞用来消毒污染较严重的)。

消毒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若消毒时间过短,达不到消毒效果,若消毒时间过长,会使种子受到汞离子的毒害。

幼嫩组织消毒时间一般是5~8min,小种子(如小麦种子)一般为4~15min,大种子(如玉米种子)一般为15~20min。

本实验用0.1%HgCl2溶液消毒,消毒时间为10min。

消毒后倒掉消毒液,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

冲洗干净后,用吸水纸吸干种子表面的水分。

浸种

将消毒过的种子分为4份,分别浸在浓度为0(CK)、15、30、45mg/L的S3307的溶液中。

浸种24h。

然后用清水洗一下,进行下一步栽植培养。

栽植培养

选取各浓度处理的小麦100粒,栽植在两个塑料杯的琼脂上,每浓度种植2杯,每杯种植50粒

(种子腹沟向下、胚向上),重复两次,并在杯外注明学号、班级、和S3307的浓度。

将塑料杯放在25℃暗培养2天后,取出放在植物生长室中进行培养观察。

培养期间,需间隔几天浇水,以勿淹没种子为宜。

2周后用于测定小麦的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

2测定项目及方法

2.1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随机取长势相同,高度基本一致的10株幼苗进行测定。

发芽率的统计

统计每组小麦种子的发芽数目,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组的种子发芽率。

计算公式:

发芽的种子粒数/种子总粒数*100%

小麦幼苗株高、根长、发根数及叶片数的测定

取各浓度处理的小麦幼苗10株,用直尺分别测量其株高、根长、发根数及叶片数,各取平均值,并记录各组数据。

其中:

根长为从胚至最长根尖处的长度,即根的最基部到所有根中最长的根尖的长度,读数时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根数即胚部发出的根数,根的长度小于1cm时可忽略不计,观察并记录各株待测幼苗的根数,结果取整数;

苗高为从胚至最长叶片的叶尖的长度;

叶片数即为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展开的叶片数(未展开的叶片可忽略)。

小麦幼苗根冠比的测定

将上面测量的10株小麦幼苗去掉种子,分别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切下各放入一铝箔中,105℃烘干1小时。

冷却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取根和苗的干重(保留小数点后3位),并计算出根冠比值。

2.2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小麦幼苗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16]

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取几株小麦的第一片叶子,于其中段(宽度相等处)切成2cm长的小段,选其中10个并量出宽度。

用分光光度法对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按照下列Amon公式计算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为叶绿素a、b含量之和)。

公式:

Chla含量

Chlb含量

Chl总含量=Chla含量+Chlb含量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TBA法)

将同一小组中所有小麦叶片剪成0.3cm的小段,混匀,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0.500g;并将所有小麦的根部剪下,洗净根上沾有的琼脂,并吸干表面水分,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0.500g。

采用TBA法对MDA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在450nm、532nm和60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根据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出MDA的含量。

计算公式:

MDA的含量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表1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mg/L)

发芽率(%)

0

57.0

15

50.66

30

42.5

45

49.7

通过表1数据分析,经过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处理后的小麦发芽率有所不同,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大,发芽率逐渐降低,但在烯效唑浓度为45mg/L时,发芽率又呈上升趋势。

此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用烯效唑处理过的小麦的发芽率要比没有处理过的发芽率要低,表明烯效唑浸种对小麦的发芽具有抑制作用(具体见后面的讨论内容)。

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小麦其他形态指标的影响

表1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浓度

(mg/L)

株高

(cm)

根长

(cm)

根数

(个)

叶片数

(个)

根冠比(R/T)

0

21.0

11.7

7

2

0.410

15

8.9

15.03

6

2

0.740

30

8.8

11.1

5

2

0.663

45

6.6

14.3

6

2

0.751

通过表1数据分析:

株高:

随着烯效唑的浓度的不断增加,渝麦7号小麦幼苗的株高呈下降趋势,证明烯效唑对小麦的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在浓度最大(45mg/L)处达到最大值。

根长:

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渝麦7号小麦幼苗的根长总体上有增长的趋势,但在烯效唑浓度为15mg/L时,对根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根数及叶片数:

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渝麦7号小麦幼苗的根数有所减少,并在浓度为30mg/L时达到最少;而烯效唑浓度对小麦的叶片数却无明显影响,叶片数没有发生变化。

根冠比:

烯效唑浓度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根冠比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大,但在浓度为30mg/L时根冠比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不是很大)。

3.2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浸种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影响

表2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浓度

(mg/L)

根系活力

0

11.24

15

11.35

30

17.10

45

9.745

通过表2数据分析,经过较低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根系活力有明显增加,在烯效唑浓度为30(mg/L)时,根系活力达到最大;但在较高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根系活力不升反降。

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测定

表3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浓度

(mg/L)

Chla含量

(mg/L)

Chlb含量

(mg/L)

Chl总含量

(mg/L)

0

20.472

7.655

28.127

15

28.972

11.789

40.761

30

23.245

10.035

33.280

45

24.327

10.553

34.885

通过表3数据分析,烯效唑溶液对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促进作用,但是不同浓度的促进效应不同,烯效唑浓度为15mg/L时叶绿素a、b和总量均达到最大。

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影响

表4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渝麦7号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浓度(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