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34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中学 米伟发言稿.docx

孔子中学米伟发言稿

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曲阜鲁城街道孔子中学米伟

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我们一行22人带着好奇与压力,赴潍坊广文和莱州双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

说好奇,是因为想对这两所学校怎样成为课改名校一探究竟;说压力,是因为我们承载着教体局领导的厚望和我们各自学校良好发展的企盼。

这种好奇与压力促使我们很快投入到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中,围绕“是什么”(学校是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学校是怎么样发展的)、“为什么”(为什么会成功发展)的学习目标,我们展开了行动研究,对看到的听到的进行不断追问,努力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到改进我们自身发展的切入点。

在学习中,我感触最深的是: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程。

如果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学生就是消费者,教师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

没有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就谈不上学校课程的开发。

课程是学校的生命线,正如产品是工厂的生命线一样,要想良好发展,产品是关键。

如何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取决于生产者的观念。

在学校里,课程的开发程度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持有怎样的观念呢?

让我们先分享一个实例吧。

一个回答带给我的思考

在一次中美中小学校长双向交流活动时,中方校长在号称美国南部哈佛的范德堡大学问中国留学生:

“你们觉得在美国留学,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留学生们的答案如出一辙:

“学习方法、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原来,在和美国同学的共同学习中,留学生们发现,过去国内老师辛辛苦苦教给自己的“牢固的基础知识”,现在几乎派不上用场。

美国同学自主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而自己总要慢半拍。

在实验室里,他们往往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真正最关键、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往往被美国同学抢了先,他们因此戏谑地说:

“国内学习的基础让我们成了‘基础’!

这个实例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尽管中国的中小学为学生奠定了很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未必是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学习的必需基础,相反,过多过重的知识学习,常常会压抑和挫伤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我们的基础教育观的确有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

其实,早在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已经明确提出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全国各地陆续掀起新一轮课改热潮。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新课程改革在我们看来为什么“举步维艰”?

为什么进行了那么多“新课程培训”我们依然茫然?

我们在哪里----问诊找病因

为了破解这个问题,我们仿照广文中学的做法,采取了追问的方式。

追问一:

为什么我们觉得课程改革难呢?

因为没有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

追问二:

为什么没有抓住核心目标呢?

因为我们缺少大课程意识,有的只是学科意识、教材意识,忽略了体验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窄化了。

追问三:

为什么课程意识窄化了呢?

因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本着知识本位的基础

教育观,注重的是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大课程观下能力体系的构建。

观念决定行为,我们本着这样的观念进行的课程改革,停留在课堂模式的改革或者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个层面的改革关注的是“怎么教”,而最重要的“教什么”恰恰被忽视了。

也就是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课改可能没有踩在正确的地方。

虽然有些课堂改革可能曾经一时惊艳,但却如昙花一现,空留一抹惊叹,这样的改革可能会有些偏离,缺失了可持续发展性甚或生命力。

所以,我们的病因就在于:

新课改理念还没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我们要走向哪里----开药方找方向

然而,“课程”观的转变并不容易,因为,我国传统教育“授”、“受”式的习惯导致了中立化的知识观、独白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异化的课程观与应试压力结合起来,使得原本鲜活丰满的课程落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境地。

但是,这一难点,广文和双语破解了。

不论是合校之初的广文中学,还是几经改制的双语学校,他们准确定位办学理念,以构建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为背景,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转变理念,逐步确立起大课程意识。

为了让学校的价值思想转变成每位教师的想法,他们着手于教师专业生活的改变,以建设对话、合作、反思型学习共同体,代替对教师的灌输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和理智去行动,在行动中,学校理念得以落地。

下面,我们逐一了解一下潍坊广文、莱州双语两校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和教师的发展之路。

广文的办学理念

 

广文本着“适才教育”理念,利用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全员适位、家长适导、学校适所五条适才教育途径,在行动研究中用数据说话,成功开启了一道道通往理想学校之门。

在合校之初,他们首先确立了五个主题发展年,逐一解决课程、课堂、学生、教师、管理五个问题,并将五个问题的突破点聚集在教师发展上,把第一个学年主题定为教师发展年。

在“教师发展年”里,他们设沙龙、写随笔、交反思、考课标,实行每日公开课,组织班主任论坛等。

他们还成立教师发展学校,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像管理学生一样对老师们进行学分管理。

对老师们来说,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痛苦的,宛如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但是,老师们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确换来了累累硕果:

学校发展为全国名校,各级名师、教学能手层出不穷,学校升学率常年名列前茅。

在精品课程年,他们运用数据研究学生需求,探寻课程适合学生之道,于是便有了多元化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教材整合、引桥课程、梯式练习是生本化学科课程实施的三条主要途径。

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在各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已成为广文的一张名片。

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引领广文学子在“大家”的熏陶中、在“文化”的浸染中、在“实践与探究”中,幸福快乐兼具特色地成长着。

 

莱州双语的核心办学理念

莱州双语“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图

双语学校本着“双语无差生,人人能成才”的核心办学理念,秉承“做名师,不做教书匠”的教师发展思想,运用“读、研、写”教师发展模式,打造学习共同体,让教师读书、实践、研究,写作。

他们构建的“套餐式”学校课程体系既成就了能力教师,又成就了能力学生。

在双语16年的历程中,涌现出了山东省特级教师4名,齐鲁名师2名,省级教学能手9名,3名教师出版了个人专著,获得国家、省级优质课20余人,学生也多次在省、国家科技、艺术、体育比赛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广文、双语以人为本,引领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抓住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所以,他们得以成功。

我们怎样走向那里----对症下药把病医

那么,通过问诊找出我们的病因,开药方明确我们的方向之后,怎样对症下药开展治病行动呢?

唯有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引他乡之水以清源,根据“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学校办学定位、达成课程改革目标”的新一轮课改要求,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等形式,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起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严格编写课程纲要,力求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用程序和规范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一、寻找发展契机——选药引子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开发与实施依赖于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打开突破口。

2014年11月13日,曲阜市教体局举行了“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我校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制定了教师读书章程,提倡自主阅读和共读一本书相结合,确定开展“读书---实践---研究---写作”一体化的读书活动。

2014年11月17日,教务处召开各教研组长座谈会,针对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不能及时为组内教师提供发展空间,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一些教研组活动缺乏教师间的实质性合作,以致于制约了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教务处提出以“读研写”方式,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计划,但当时就有三个教研组长面露难色,表示不支持,会议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2014年11月18日,学校接到校本研究课题申报的通知,非常值得惊喜的是,备选课题中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研究”这一题目,真是“天助我也”,经过教师个别访谈、职能部门统筹规划,确定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组成若干课题项目组,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于是,先下通知,提倡教师自主申报课题。

然后召开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课题申请人动员会,组建项目组,做好课题申报的前期工作。

现在,已经有五个项目组提交了课题申报评审书,涵盖校本研究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究课程教学三个领域。

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合作共赢,为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寻找到了发展契机。

二、整改措施——对症下药

为使教师发展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对现状进行客观透彻的剖析,寻找破解方法。

(一)针对教师课程意识淡薄,从三个层面进行整改。

1.就机械使用教材的现状,运用头脑风暴法,探寻学科基因,总结学科规律,依托教研共同体对课程进行开发,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通过删减、整合、补充,引领各学科形成优质备课,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2.针对生源质量普遍较差的问题,依托教研共同体进行引桥课程的开发,既能解决前置缺陷,又能破解两极分化,让学生减少受挫机会,保证基本的学习兴趣。

3.对课程体系不完整的现象,依托课题项目组,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和学科课程一并纳入课程管理。

同时,教务处和德育处及时进行跟踪指导、审查评价。

(二)对于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的问题,采用以点带面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领教研共同体成员,按照七说说课流程,通过议课,开展全员讨论以及邀请校外专家参与,依托集体智慧,形成积极互赖。

同时按照学科部、级部、教研组、备课组层层评价的方式,督促校本教研的规范开展,充分发挥教研共同体的功能。

(三)针对课堂教学不顾学情,教师代替包办的现象,按照学校课堂教学规范的要求,采用走课的方式进行课堂监控,运用观课量表和网格效益分析图进行观课分析,从而使教师信服,促进师生共同体的发展。

三、专业学习——调理修养

治病要三分治七分养,教师发展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学习,而正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断学习,才能将个人学习所烹饪的“美食”齐齐摆上共同体的圆桌,才能让共同体中所有的教师享受一番饕餮大餐。

1.读书

共同体成员要进行专业阅读,读教育名著,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读书讲坛活动,夯实精神底蕴,拓宽教育视野。

同时,在各自课题研究领域进行任务驱动式读书,做读书笔记,经历把书先读厚再读薄这一过程。

还将继续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共同解读一本书,举行读书辩论会等,做到以读促研。

2.实践

我校的分层合作达标教学实施已经两年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需要依托教师发展共同体,统一思想,健全制度保障,加强有效教研,推行三级建模,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寻找学生的真问题,并进行微技能渗透,进一步推进“分层合作达标”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3.研究

教师发展共同体立足课堂开展行动研究,研究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

主要通过以课题为引领的课题研究项目组和学校教研组两个研究共同体,进行分层教学进程设计校本研究、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等。

我们将通过研究,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力争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做到以研促教。

4.写作

共同体提倡积极进行专业写作,如教育叙事、教育感悟、教育案例、教学案例等。

鼓励教师开博看博评博,惟其如此,才能将学科知识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才能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运用自如,做到以写促研。

四、专业认同——保驾护航

  

 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认同,既为教师赋权、增能,又能在积极互赖中分担问责,会让老师们感觉到,总有一双双温暖的手伸过来,彼此搀扶,一步步抵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为了实现建设“魅力曲阜教育名市”目标,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改变行走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