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438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食物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据调查统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餐饮业消费也日趋火爆,然而在餐饮业繁盛的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

而造成这种普遍的食物浪费现象的是,传统的待客陋习、公款吃喝、人们的盲目虚荣心理、菜量过大暴饮暴食、聚会聚餐,以及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等等。

在这些造成严重食物浪费现象的人群中,有社会各界人士,例如政府官员、普通职员等,也有大量学生所造成的食堂食物浪费。

为此,我们针对食物浪费现象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对某小区的不同人群做了一个调查统计,并且从中得到了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看法、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等,而且从中分析出了餐桌浪费的特征,总结出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等等。

我们就以上诸多问题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观念习惯等等,对政府和人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相关对策,也对制度和规范提出了一些看法。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给人民和政府一些良好的启发和建议,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方式重新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起到抑制浪费、告别浪费的良好效果,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加大惩治力度,完善监察制度,注意加强对人民相关思想观念的教育和纠正,最终帮助实现杜绝浪费、勤俭节约的美好理想目标。

【关键词】食物浪费成因建议勤俭

一、前言

所谓民以食为天,如今餐饮消费日趋火爆,但在餐饮业繁盛的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也是让外国人敬佩的一点,但是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偏差也常常让外国人咂舌。

英国报刊曾经有一篇文章批评了中国人在餐馆吃饭的豪奢和浪费现象,标题为“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虽有点言过其实,但不能不说正中时弊。

无独有偶,亦有国人因为浪费问题在德国餐馆被处罚。

在欧美那些发达国家,连小孩子都知道要节约粮食,节约资源,甚至形成了一种“钱是你自己的,资源是大家的”理念。

但是国人却不以为然,浪费如旧。

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中国的上空盘旋,中国人的铺张浪费、美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但是国人却不为所动,如此看来,中国人对资源的浪费确是世界顶尖高手,食物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

“节俭”这一传统美德已经日益淡出人们的视线,虽然一再强调构建“节约型社会”,但是人们节约意识的淡薄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国人又是否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抵制浪费,团结一心构建“节约型社会”呢?

这一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

二、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就当前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食物浪费现象的种类、成因、人群都具有多样性,外出就餐的人数也在日渐增长。

餐桌浪费、公款吃喝、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已成为威胁我国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

尽管一再强调构建“节约型社会,”“但是是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浪费行为仍然颇为严重,甚至日益加重。

为此,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与研究,希望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帮助人们认识到食物浪费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能够帮助促进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并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观念。

并且,通过本次调查,我们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浪费原因提出了具体的、不同的良好建议,也对政府等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于制度的完善、相关体例规范的改善也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量,让人们在“吃好”的同时不忘“打包”,在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俭省节约,让餐饮消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人与人之间彼此良性影响,抑制食物浪费现象,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三、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调查人员所居住的小区及周围不同小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三部分:

个人的基本信息(性别、职业、年龄),情景选择题,问答题。

(2)访谈法:

问卷过程中,我们辅以访谈法,与部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以发现问卷中所体现不出的深层次因素。

3.研究过程:

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85.5%。

由于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对于食物浪费现象的观点和消费观念不同,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做了深入访谈调查。

居民中包括学生、退休人员、在职人员等等,此次问卷调查在调查对象的人员分布上,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

在统一收回问卷后,对各调查结果做了统计与分析,并对相关现象做出了总结,最后针对不同问题和结果,我们提出了具体的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四、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在外出就餐时有过食物剩余现象,且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造成的浪费各有所差别。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81%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但仅有28%的消费者表示外出就餐时不考虑餐后打包;53%的消费者表示,如果剩菜非常多才会考虑餐后打包。

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称为消费,而对人力、财物、时间等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称为浪费。

餐饮消费中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其基本特征如下:

1、公款接待与宴席浪费惊人

公款宴请、婚丧操办、人际宴请等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报道称,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2002年则跃升为2000亿元,公款接待浪费明显高于朋友、家人聚餐。

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人们一年中参加的婚丧宴席、人际宴请次数相当之高,而饭后打包人数却屈指可数。

宴席浪费是餐桌浪费的“生力军”,如婚丧嫁娶、满月过寿等大规模集中宴席所造成浪费的数量和规模是十分惊人的。

据调查了解到,目前,各大饭店基本都采用固定价格标准来决定饭菜的档次,而很少考虑菜肴的口味要求和质量品质,再加上上菜速度普遍较快,现场气氛热烈,客人的注意力往往不在吃上,剩得多就习以为常了,而且主人也普遍认为:

剩得多才说明大家都“吃好了”。

2、浪费时段集中

多数居民表示,客人浪费饭菜情况一般是午、晚餐比早餐严重,正餐比便餐严重,因为正餐、午晚餐的用餐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居民们在问卷中反映周末、节假日的食物浪费比平时严重,这时人们用于餐饮的支出和精力较多。

3、浪费内容的多样化

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餐桌垃圾从主食向副食转变,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部分城镇居民承认,在迈向小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我国勤俭节约的美德。

超过半数的居民反映,外出吃席后看到餐馆不仅将吃剩的饭菜倒掉,甚至有些宴席在撤台时几乎是“整桌”被倒进了泔水桶。

4、浪费的日常化与普遍化

人们对浪费现象越来越习以为常,甚至对有些客人的节约行为嗤之以鼻。

部分居民提到,在饭后打包时,服务员做出不悦和鄙视的表情,也让许多客人不得不放弃打包。

五、成因分析

消费者类型不同,产生浪费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商务宴请中的排场摆阔,日常家宴中的多多益善,朋友相聚中的爱面子使餐饮浪费。

总之,屡禁不止的公款消费、陈旧落后的消费观念、日趋淡漠的节约意识是消费者明知浪费不对而一再持续的原因。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吃、豪吃、自谦等心理更加剧了餐饮浪费。

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菜量过多暴饮暴食

巨大的浪费并不是就餐人员吃得少,而是菜点得多。

浪费与就餐者的暴饮暴食相生相伴。

点餐时无所顾忌,不讲究营养搭配,只求一时大饱口腹;就餐时,相互比拼喝酒,不醉不归,哪怕伤身体也在所不惜。

大范围的暴饮暴食带来的是一个民族身体素质的下降,特别是中青年人的身体健康,随之带来医疗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2.公务往来过量消费

浪费最严重的是公款吃喝,常常是满满一大桌菜,客人起身走了,一大半菜还剩在桌上。

因为不是自己掏钱,就慷国家之慨。

全社会对于公款吃喝反映强烈,媒体也经常报道,还是难以杜绝。

一些部门开展正常的业务工作经费匮乏,用于吃喝的招待费却大大超支。

对于正常的公务接待,人民群众都能理解,但显然超出正常需求的巨大餐饮浪费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腐败现象。

3.待客陋习

中国人讲究待客之道,而待客就是要让客人吃好喝好,所以,每当有客人来访,必“大摆筵宴”,做出最拿手的菜,拿出最好的酒。

待客的饭菜一定要有剩余,如果酒桌上的菜被吃得精光,那是很失脸面的。

这样一来,无论谁家待客,每次都要剩下一大堆饭菜。

过去,待客都在自己家里进行,客人走后,剩下的饭菜留着自己享用,浪费问题不太突出。

可现在不同了,人们待客都在饭店进行,点一桌子菜,客人走后,吃不完的都被店主倒进了泔水桶。

尽管有些人请客后会“吃不了兜着走”,但奢侈待客造成的浪费依然数目可观。

餐桌浪费严重问题主要是由于国人过于注重形式主义导致的。

据某西方人统计,为婚丧嫁娶消耗金钱最多的就是中国人。

中国人可以在家里亏待自己,但是绝不会在外在形式上让别人瞧不起。

有一句俗语叫做家丑不可以外扬,说的也是这一点。

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国人在资源上的浪费。

在餐桌吃饭,有些菜即使不吃,也要摆在那里,因为习惯使然。

4.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

(1)揩油心理

餐桌浪费中最肆无忌惮的往往都不是私人消费。

公款消费中的餐饮浪费十分惊人,因为饭局不用自己掏腰包“,不是花自己的钱不心痛”“,不吃白不吃”的心理使得点菜没有节制。

尽管为制止公款吃喝,国家三声五令要求对口接待,压缩招待费用,事实上收效甚微,并且由“公款吃喝”变异出的炫耀性消费文化也对社会的消费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2)虚荣心理

一些消费者用财富来界定自己的地位,他们通过摆阔甚至斗富,炫耀虚荣,获取他人的艳羡。

请客吃饭往往已不仅是为了满足食欲,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显示主人的面子,满足宾主双方的虚荣心。

为了掩饰自卑或显耀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能力,主人很在意面子和排场,在餐桌上的表现都是慷慨大方的,菜肴当然是多多益善,于是大量点菜造成浪费。

必要的公务接待、宴请无可非议。

但是,在有些时候,“餐桌上的繁华”程度往往被异化成了“重要、热情、地位”等等的代表符号,这是需要引起思考和反省的可悲现象。

(3)攀比心理

攀比为制造“餐饮消费神话”推波助澜,尤其表现在年轻人身上。

他们消费追求档次、新奇,盲目效仿攀比,不顾自己的收入水平,不能量力而行,崇尚“今朝有酒今朝醉”,结果城市“负翁”层出不穷的同时,餐桌垃圾堆积成山。

(4)功利心理

许多请客者在有求于人时不惜代价,认为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即使浪费也是形势所需。

例如在商务宴请或招待政府官员时,主人都有意识地多要几个菜,以期给客人“留下好印象”,便于日后合作。

这些请客者在自己日常的消费中则可能是比较节俭的。

(5)盲从心理

“年年有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遗风,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餐桌文化,这在短期内是较难改变的。

有不少消费者认为,餐桌上有剩菜才表示吃饱了,如果菜量刚刚好,都剩下空盘,就是不够吃,传统的陋习直接导致了人们在宴请时大肆挥霍,挥金如土。

有些消费者甚至觉得适当的浪费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只要收入水平上去了,浪费与否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调查发现,30岁到40岁左右的男性消费者最容易超量点菜,并且餐后大多不打包。

有些人经常一面念叨着“可惜”呀“可惜”,一面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食物从自己手中滑进垃圾箱。

为什么明知道浪费是错误的仍然没有停止呢?

随大流、盲从的心理是关键。

5.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资源浪费问题,对于食物浪费行为的处罚惩治力度还不够,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人们在食物浪费面前有空可钻。

六、建议及对策

节约型社会是一种良性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必然逻辑。

拯救奢靡的“餐桌浪费”是节约社会的重要环节。

大众就餐观念的改变是杜绝浪费的根本。

从就餐过程来看,消费者是具有主动性的,想不想节约,如何做到不浪费,都需要通过消费者来完成,传统就餐落后观念的改变,任重而道远。

因此,杜绝浪费要从消费者本身、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