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991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docx

内蒙古包头市届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任继愈:

大师小事

对于把学术视为毕生追求的学者而言,著书立说乃安身立命之本。

但任继愈晚年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籍整理中去,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在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主持编订了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编纂了总计近8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主持了国图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参与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工作等。

他皓首穷经,甘为幕后英雄。

其实,在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之余,任继愈并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

在他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零零碎碎写有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的纸片。

“本来他是想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还想写一部有关教育的书。

结果2009年就过世了。

因为有行政职务,任继愈拒绝参与自己主编的这些著作的评奖。

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办公室,他自己掏钱,每月400元租房子给编辑部用。

他对中华古籍那是真爱,感情深极了。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任继愈在馆内巡视,突然发现老朋友季羡林坐在古籍善本阅览室里,也没在看书,就在那儿坐着。

任继愈很奇怪,就上前问为什么。

季羡林说,你们国家图书馆不是有规定吗,看古籍善本达不到一定级别就没资格看,我学生需要看但没资格,我有资格。

我替他借,他看,我坐着。

任继愈太怒:

“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必须改!

”此后,古籍善本的借阅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

但是,任继愈也清醒地看到,古籍善本既有文献价值,也有文物价值。

古籍善本是不可能像普通图书一样任人使用的。

为解决使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他提出大力开展古籍影印出版的主张,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是承担了这项重任。

时任国图出版社社长的郭又陵说:

“我还记得当时任老对我说,不能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出版事业不能一切向钱看。

古籍影印成本高、印数少、利润薄,但只要对读者有益,我们就要做下去。

”出版社在影印《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是任继愈亲自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写信要来了资金,使深藏于书库的古籍善本特别是重要而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

1987年,国家图书馆一期工程竣工后,国图门前的那条中关村南大街也开始改造,但完工后的道路在国图这一段既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甚至连个斑马线都没画。

读者从路东到路西的国图正门需要绕很大一个弯。

任继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国图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商一年多还是毫无进展。

最后是任继愈亲自去找市长,才总算在门口给国图留了一条斑马线。

1988年,国家图书馆准备出访日本国会图书馆。

时任办公室主任的黄润华按惯例给任继愈送去500元置装费。

当时出国不像现在,大家工资也低,都没啥像样的衣服,所以出国都给发置装费,买身西装,但给任先生送去时,他坚决拒收。

在同事们印象里,任继愈和任何人说话都是商量的口吻,绝没有以上压下那种命令式的话。

但有一次,任继愈把郭又陵叫到家里,说:

“这本书你帮我出了。

”口气很严肃,也很坚决。

看着一脸疑惑的郭又陵,任继愈解释说,这部书是他的一个老学生写的。

这位学生是60年代北大哲学系的高材生,本打算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的,但当时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学生在征求任继愈的意见时,任继愈鼓励他去边疆工作。

结果去到边疆之后运动不断,学术研究被迫中断,直到80年代回到北京才恢复,成果就是这本薄薄的书稿。

也不让你们亏本出书,这位学生拿了1.5万元,用做出书费。

后来书出版了,郭又陵听说,这笔钱是任先生自己掏的。

任继愈不但是著名学者,也是享誉全国的书法大家,来求墨宝的人络绎不绝。

但只要对方是学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等,他分文不取;如果对方是商业机构,对不起,不写。

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

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

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任先生家里没什么东西,有的只是书,但这批书最后也都捐给了他老家的图书馆。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张贺,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任继愈在国图担任行政职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尤其是古籍的整理和编纂出版,也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B.季羡林借书自己却不看的细节,一方面表现了任继愈善于听从建议的态度。

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对于国图僵化的制度的不满。

C.任继愈先生出面命令郭又陵为自己的学生出书,是因为他觉得当年鼓励学生去边疆工作是自己的失误.现在只能用这一方式来弥补。

D.这篇传记不是重点介绍任继愈先生在学术方面作为大师的成就和贡献,而是选择了生活、工作中的几件小事来表现他为人处世的特点。

5.任继愈任职国家图书馆期间,为国图做了哪些工作?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6.任继愈先生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完成11——13题

梨花白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

“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

说了句:

“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

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

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

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

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

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

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

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没事,我爱听你唱戏。

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

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

“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

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

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

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

“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

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

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

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

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

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

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

“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

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

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

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

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

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

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

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

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

圆月朗朗,秋水依依。

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

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

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

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

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8.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5分)

 

9.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廷机。

字尔张,晋江人。

万历十一年,以进土第二授编修。

累迁祭酒。

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

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

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

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

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

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

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

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

不报。

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

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

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

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

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

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廷机三辞始视事。

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

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

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

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

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

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

居四年卒,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

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

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

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B.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C.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D.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以一甲的第二、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

B.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

C.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

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

D.乘传及乘坐驿车。

“传”音“chuán”,指驿站的马车。

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廷机性格复杂。

他特别廉洁,做事有主见,做事公正无私。

同时他非常刻薄,偏执,刚愎自用。

他为国尽忠,却没有大局意识。

B.李廷机人缘较差。

在他入阁前,多有朝廷大臣阻挠他入阁;在他入阁后,依然有人对他予以猛烈攻击,希望把他从辅臣位子上拉下来。

C.李廷机深受皇帝器重。

在他受到攻击时,皇帝始终信任他,为了让他入阁辅政,并平息其怒气,皇帝还把攻击他的人夺俸或罢官。

D.李廷机较有见识。

四川巡抚主张讨伐安尧臣,贵州守臣则反对。

这种情况下,李廷机力主撤兵,并且结果平安无事,他因此受到人们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5分)

 

(2)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遣兴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5.诗的第一句就说:

“我今日夜忧。

”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吟咏“,”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2)杜甫在《登高》中既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句子是“,”

(3)当内心失意、自感沦落的人遇到同样境遇的人的时候,即使双方先前并不认识,也常常同病相怜,而且往往会用白居易《琵琶行》中“,”这两句诗来相互安慰。

第Ⅱ卷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初春的校园里,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②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碗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叫人佩服。

③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无全牛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④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⑤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⑥文艺演出的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

B.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C.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D.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共九人,哪个是虢国夫人?

目前流行的说法是:

第四、第五两位女士①梳着“堕马髻”。

那可是当时上层社会妇女最流行的发型,②她们的服装也异常明艳。

靠前的这位脚上还穿着精美的红色丝鞋。

③可知这两位中④有一位是虢国夫人。

那么在这两个人中,又如何分辨出哪个是虢国夫人呢?

杨仁恺先生说,⑤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第四位贵妇人脸上未施脂粉,⑥与常常素面朝天的虢国夫人的特点相吻合。

原来,她就是女主角。

①②③④⑤⑥

A/何况大概会只要这

B都而且由此肯定如果/

C全并且因而也许/那

D统统/所以应该但是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我把辛亥革命运动比作一驾马车,那么,①。

暴力斗争是左轮,主要包括起义和暗杀,舆论宣传是右轮,②。

就口头宣传而言,辛亥革命党人中不乏高手,孙中山、秋瑾都很善于演讲。

就文字宣传而言,邹容写的《革命军》、陈天华写的《猛回头》都曾轰动全国。

③,很快就将腐朽的清王朝碾扎到了历史的车辙中。

21.下面是某校“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方案,请把这个方案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5分)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

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

”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

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阶段性测试答案

10月月考答案

1.D [解析]A项,“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未指明“气候正义”的提出者就是“非政府组织”。

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由第四段中“气候正义的内涵是:

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