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729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docx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压铸常见缺陷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1).冷紋:

原因:

熔汤前端的温度太低,相叠时有痕迹.

改善方法:

1.检查壁厚是否太薄(設計或制造),较薄的区域应直接充填.

2.检查形狀是否不易充填;距离太远、封閉区域(如鳍片(fin)、凸起)、被阻挡区域、圆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並注意是否有肋点或冷点.

3.缩短充填时间.缩短充填时间的方法:

4.改变充填模式.

5.提高模温的方法:

6.提高熔汤温度.

7.检查合金成分.

8.加大逃气道可能有用.

9.加真空裝置可能有用.

2).裂痕:

原因:

1.收缩应力.

2.頂出或整缘时受力裂开.

改善方式:

1.加大圆角.

2.检查是否有热点.

3.增压时间改变(冷室机).

4.增加或缩短合模时间.

5.增加拔模角.

6.增加頂出銷.

7.检查模具是否有錯位、变形.

8.检查合金成分.

3).气孔:

原因:

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

2.气体的来源:

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

改善方法:

1.适当的慢速.

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

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

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4).空蚀:

原因:

因压力突然減小,使熔汤中的气体忽然膨胀,冲击模具,造成模具損伤.

改善方法:

流道截面积勿急遽变化.

5).缩孔:

原因:

当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时所占的空间变小,若无金属补充便会形成缩孔.通常发生在较慢凝固处.

改善方法:

1.增加压力.

2.改变模具温度.局部冷却、噴离型剂、降低模温、.有时只是改变缩孔位置,而非消缩孔.

6).脫皮:

原因:

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汤重叠.

2.模具变形,造成熔汤重叠.

3.夾杂氧化层.

改善方法:

1.提早切換为高速.

2.缩短充填时间.

3.改变充填模式,浇口位置,浇口速度.

4.检查模具強度是否足夠.

5.检查銷模裝置是否良好.

6.检查是否夾杂氧化层.

7).波紋:

原因:

第一层熔汤在表面急遽冷却,第二层熔汤流過未能将第一层熔解,却又有足夠的融合,造成組织不同.

改善方法:

1.改善充填模式.

2.缩短充填时间.

8).流动不良产生的孔:

原因:

熔汤流动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属接合处有孔.

改善方法:

1.同改善冷紋方法.

2.检查熔汤温度是否稳定.

3.检查模具温充是否稳定.

9).在分模面的孔:

原因:

可能是缩孔或是气孔.

改善方法:

1.若是缩孔,減小浇口厚度或是溢流井进口厚度.

2.冷却浇口.

3.若是气孔,注意排气或捲气問题.

10).毛边:

原因:

1.鎖模力不足.

2.模具合模不良.

3.模具強度不足.

4.熔汤温度太高.

11).缩陷:

原因:

缩孔发生在压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1.同改善缩孔的方法.

2.局部冷却.

3.加热另一边.

12).积碳:

原因:

离型剂或其他杂质积附在模具上.

改善方法:

1.减小离型剂喷洒量.

2.升高模温.

3.选择适合的离型剂.

4.使用软水稀釋离型剂.

13).冒泡:

原因:

气体捲在铸件的表面下面.

改善方式:

1.減少捲气(同气孔).

2.冷却或防低模温.

14).粘模:

原因:

1.鋅积附在模具表面.

2.熔汤冲击模具,造成模面损坏.

改善方法:

1.降低模具温度.

2.降低划面粗糙度.

3.加大拔模角.

4.镀膜.

5.改变充填模式.

6.降氏浇口速度.

引言:

在纯铝中加入一些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所熔制的铝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由于其比重小,比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航空工业、汽车制造业、动力仪表、工具及民用器具制造等方面。

随着

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其生产量和耗用量大有超过钢铁之势。

加强对铝合金材料性能的研究,保证铝合金铸件具有优良品质,既是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

本文结合作者铝合金铸件生产实践经验谈谈铝合金铸件气孔与预防问题。

1.气孔类别

由于铝合金具有严重的氧化和吸气倾向,熔炼过程中又直接与炉气或外界大气相接触,因此,如熔炼过程中控制稍许不当,铝合金就很容易吸收气体而形成气孔,最常见的是针孔。

针孔(gasporosity/pin-hole),通常是指铸件中小于1mm的析出性气孔,多呈圆形,不均匀分布在铸件整个断面上,特别是在铸件的厚大断面和冷却速度较小的部位。

根据铝合金析出性气孔的分布和形状特征,针孔又可以分为三类①,即:

(1)点状针孔:

在低倍组织中针孔呈圆点状,针孔轮廓清晰且互不连续,能数出每平方厘米面积上针孔的数目,并能测得出其直径。

种针孔容易与缩孔、缩松等予以区别开来。

(2)网状针孔:

在低倍组织中针孔密集相连成网状,有少数较大的孔洞,不便清查单位面积上针孔的数目,也难以测出针孔的直径大小。

(3)综合性气孔:

它是点状针孔和网状针孔的中间型,从低倍组织上看,大针孔较多,但不是圆点状,而呈多角形。

铝合金生产实践证明,铝合金因吸气而形成气孔的主要气体成分是氢气,并且其出现无一定的规律可循,往往是一个炉次的全部或多数铸件均存在有针孔现象;材料也不例外,各种成分的铝合金都容易产生针孔。

2.针孔的形成

铝合金在熔炼和浇注时,能吸收大量的氢气,冷却时则因溶解度的下降而不断析出。

有的资料介绍②,铝合金中溶解的较多的氢,其溶解度随合金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少,由液态转变成固态时,氢在铝合金中的溶解度下降19倍。

(氢在纯铝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见图1③)。

因此铝合金液在冷却的凝固过程中,氢的某一时刻,氢的含量超过了其溶解度即以气泡的形式析出。

因过饱和的氢析出而形成的氢气泡,来不及上浮排出的,就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细小、分散的气孔,即平常我们所说的针孔(gasporosity)。

在氢气泡形成前达到的过饱和度是氢气泡形核的数目的函数,而氧化物和其他夹杂物则在起气泡核心的作用

在一般生产条件下,特别是在厚大的砂型铸件中很难避免针孔的产生。

在相对湿度大的气氛中溶炼和浇注铝合金,铸件中的针孔尤其严重。

这就是我们在生产中常常有

纳闷干燥的季节总比多雨潮湿的时节铝合金铸件针孔缺陷少些的原因。

一般说来,对铝合金而言,如果结晶温度范围较大,则产生网状针孔的机率也就大得多③。

这是因为在一般铸造生产条件下,铸件具有宽的凝固温度范围,使铝合金容易形成发达的树枝状结晶。

在凝固后期,树枝状结晶间隙部分的残留铝液可能相互隔绝,分别存在于近似封闭的小小空间之中,由于它们受到外界大气压力和合金液体的静压作用较小,当残留铝液进一步冷却收缩时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即补缩通道被阻塞),从而使合金中过饱和的氢气析出而形成针孔。

3.形成气孔的氢气的来源与析出

铝合金中气孔的产生,是由于铝合金吸气而形成的,但气体分子状态的气体一般不能溶解于合金液中,只有当气体分子分解为活性原子时,才有可能溶解。

合金液中气体能溶解的数量多少,不仅与分子是否容易分解为活性原子有关,还直接与气体原子类别有关。

在铝合金熔炼过程中,通常接触的炉气有:

氢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主要是由燃料燃烧后产生的,而耐火材料、金属炉料及熔剂、与气体接触的工具等也可以带入一定量的气体,如新砌的炉衬、炉子的耐火材料、坩埚等,通常需要使用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其化学结合的氢才能充分从粘结剂中释放出来。

一般而言,炉气成分是由燃料种类以及空气量来决定的。

普通焦炭坩埚炉,炉气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气;煤气、重油坩埚炉主要为水蒸气、氮气;而对目前大多数熔炼厂家使用的电炉熔炼来说,炉气成分主要是氢气。

因此,采用不同的熔炼炉熔炼时,铝合金的吸气量和产生气孔的程度是不同的。

铝合金生产实践证明,氢是唯一能大量溶解于铝或铝合金中的气体,是导致铝合金形成气孔的主要原因,是铝合金中最有害的气体,也是铝合金中溶解度最大的气体。

在铸件凝固过程中由于氢的析出而产生的孔隙,不仅减少了铸件的实际截面积而且是裂纹源。

惰性气体不能溶于铝或铝合金,其他气体一般与铝或铝合金反应形成铝的化合物,如Al2O3、AlCl3、AlN、Al4C3等等。

由图1可知,氢在液态铝或铝合金中的溶液解度很大,而几乎不溶解于固态铝(在室温条件下,其溶解度约在0.003﹪以下)。

在铝合金熔炼时,周围空气中的氢气含量并不多,氢的最通常的来源是铝和水蒸气的反应,而水蒸气主要来源于炉气中的水分、设备及工具吸附的水分、一些材料的结晶水与铝锈Al(OH)2分解出来的水分等,其反应式如下:

3H2O(水蒸气)+2Al=Al2O3+6[H]

(1)

含镁铝合金由于还发生下列反应,更容易吸收氢:

H2O(水蒸气)+Mg=MgO+2[H]

(2)

另外,金属炉料或回炉料带入的油污、有机物、盐类熔剂等与铝液反应也能生成氢:

4mAl+3CmHn=mAl4C3+3n[H](3)

镁、钠、锂可以改变铝的表面的氧化膜,使活性氢原子容易进入;金属氟和铍则能在铝的表面形成更致密的氧化膜,降低氢向铝液或铝合金中扩散的速度,对铝合金起到保护作用。

形成氢化物的元素,如钙、钛、锂、铯等金属均能强烈地扩大氢在铝液中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下活性氢原子在铝液或铝合金中的溶解度见表1。

4.气孔对铝合金铸件性能的影响

针孔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使铸件组织致密度降低,力学性能下降。

为此,在铝合金铸件生产实践中,加强对气孔等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控制针孔等级来保证铝合金铸件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针孔等级评定,低倍检验按GB10851-89进行,当有争议时按表2规定执行;X射线照相按GB11346-89铝合金铸件针孔分级标准执行,该标准选用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两种合金ZL101(Al-Si-Mg系)和ZL201(Al-Cu-Mn系),并在T4状态测定бb和σ5的试验结果表明(ZL101T4、ZL201ST4各种针孔试样的力学性能分别见表3、表4):

铸件力学性能与针孔等级之间是线性相关关系,随着针孔等级级别增加,力学性能逐步下降;针孔等级每增加一级,力学性бb下降3%左右,σ5下降5%左右。

对铝合金铸件切取性能试样要求,铸件允许存在的针孔级别详见GB9438-8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由于铸件壁厚效应的影响,即使针孔严重程度相同,壁厚大的部位力学性能下降,壁厚小的则较高。

由于铸件的力学性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不仅与针孔等级有关,还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的波动、铸件的凝固速度、热处理效果、其他缺陷的存在因素有关,所以同一级别的针孔试样,力学性能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波动。

5.铝合金铸件针孔形成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针孔是铝合金铸件中容易出现的且对铸件品质造成一定影响的一种铸造缺陷,氢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有的资料介绍,铝液中所溶解的气体中80%-90%是氢),而氢的主要来源是水蒸气分解所产生的。

因此,铝合金在熔炼过程中造成水蒸气产生的原因,也就是直接影响针孔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针孔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5.1原材料、辅助材料的影响

在铝合金熔炼浇注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一些材料中的结晶水和铝锈AL(OH)2分解会产生水分,造型材料中有多种有机和无机辅料带有的水分,铸型材料中的辅料、涂料等因为预热不良含有的水分等等,在铝合金熔炼浇注时,会因水蒸气的分解而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都有可能导致铸件产生气孔。

涂料中粘结剂,虽然可以增加涂层厚度,但也相应增大了发气量。

5.2熔炼设备及工具的影响

不同熔炼设备熔化铝合金时,铝合金的吸气量和形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