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3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

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2.理解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历史观点。

3.理解并解释历史材料。

4.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

5.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

6.领悟和判断历史价值观念。

Ⅳ.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

考试范围包括历史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的内容。

Ⅴ.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Ⅵ.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

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Ⅰ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单项选择题Ⅱ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双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项Ⅱ按照不同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二、内容比例:

历史(Ⅰ)约占35%,历史(Ⅱ)约占35%,历史(Ⅲ)约占30%。

Ⅶ.复习建议:

2014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9日进行,作为2015年广东高考的重要录取依据之一,成绩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理科同学要高度重视,至少考前一个月要保证时间全面复习,重点理解记忆下列考点内容。

注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只是基础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性的考试。

通过平时的模拟考试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考试的题型、难易度相对高考科目应该小很多,把平时老师讲的三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侧重基础概念的描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进展过程。

考试时注意调整心态,沉着应试。

特别是考试时间上要做好统筹安排。

90分钟,做70道题目,时间是相当充足的,可以留15分钟以上重新检查题目,评估该科的总得分,如果估计是差几分就可以拿到前一档的等级,就更应该认真检查那些有犹豫的题目和双项选择题,特别是双项选择题,可以把无法完全确定的选项只选可以完全确定的那一个选项(即不赌2分保1分),看能否拿多几分从而拿到更好的等级。

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意为封邦建国,内容:

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主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受封诸候对天子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作用:

通过分封制,周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

大小宗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影响:

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1、内容:

(1)皇帝制度:

特征: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

(3)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影响:

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

(1)西汉:

建立中朝(内外朝制)

(2)唐:

三省六部制:

三省:

中书(起草诏令)尚书(执行)门下(封驳审议)作用:

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分相权强皇权。

(3)宋朝:

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

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4)元朝:

一省制:

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相权出现反弹。

2、地方制度:

(1)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

(3)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收精兵、削实权、置钱谷

(4)元朝在地方实行:

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选官制度:

(1)西周:

“世禄世卿”制度;

(2)战国、秦、汉初:

按军功授爵;

(3)汉武帝时期:

察举制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5)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

4、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对官僚):

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是刺史;宋地方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明清中央有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

隋唐是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

①这两种制度既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地效。

②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只有票拟权无法定地位),专制皇权达到新高度

2、清:

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3、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积极: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局限:

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国家。

专题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

1、条件:

①希腊地理环境:

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②政治:

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人们直接参加国家管理;③经济: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2、形成和发展:

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⑵克里斯提尼改革:

制定“陶片放逐法”。

最终确立雅典民主制;⑶伯利克里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4.评价:

实质: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积极:

雅典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为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提供了制度保障;局限:

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未有民主权利,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考点2、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制定,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公元6世纪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的阶段,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3.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古代法律,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专题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

13C初签署,限制王权的开始,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的利益。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3、《权利法案》:

1689年,确立了议会主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社会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

4、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4)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的独立: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2.美国1787年宪法:

(1)制定的背景:

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

(2)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3)影响:

积极: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其分权与制衡体制防止了专制独裁。

消极:

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有严重的种族歧视。

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使美国最终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考点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艰难历程:

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此后政权更迭频繁,政体反复变换。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先后建立。

(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总统共和制;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内容:

行政权:

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

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

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内容:

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等权力,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评价:

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专题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考点1、《共产党宣言》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

2、《共产党宣言》:

1848年发表。

主要内容: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意义: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队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考点2、巴黎公社

1、1871年3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

2、意义:

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

考点3、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

1917年四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要使俄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

(革命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3.意义: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专题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