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9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周教案.docx

《第三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周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周教案.docx

第三周教案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3.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口语交际、习作、对联积累、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二、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四、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

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

如那拉提大草原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

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

你有何发现?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

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

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

为什么?

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

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

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两分钟课前文明礼仪教育。

师: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但有些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

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介绍的时候不能与其他的组一样。

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你准备怎样去写呢?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本组教材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

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设计说明: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

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

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5.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5、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7、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8、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学写观察日记。

三、单元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

3、学习观察日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四、单元教学难点:

养成细致有序观察事物的习惯,并能够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六、教学时间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爬山虎的脚》2课时

《蟋蟀的住宅》2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预计课时:

10课时

5、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析: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

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

莫、腊、浑、疑。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有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

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四、教学难点:

的诗句。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知识连接: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题壁”是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

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

八、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见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的效果不同)所感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一课时

单元导入: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这种学习方法,从而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到作者生动的描写。

今天,我们要走进第二单元,看看又有什么学习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掌握。

先来看看单元导读,打开书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