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88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docx

教育学

一、教育

1、概念

广义上: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上:

以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孟子:

最早把教育二字连为一词。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裴斯泰洛奇【瑞士】:

依照日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杜威【美】: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3、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4、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

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这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5、起源

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四种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之中。

教育劳动起源说实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唯物主义史观指导下形成的,其主要观点有: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从生产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4>、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不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5>、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教育两种形态:

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依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

二、学校教育制度

1、概念:

简称学制,只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2、学制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阶段: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建立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

4>、本国的文化历史传统。

5、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一些西方学者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

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

库姆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概念

伊里奇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的发展过程

1、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传说当时已有“痒”、“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痒”是兼施养老的教育机构,“序”具有明显武士教育的特点,“校”则已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

商朝,在夏基础上上增加了“学”和“宗”,“学”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场所、教学内容。

),“宗”是传授礼乐、造就士子的专门机构。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后开设了大学和小学,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秦汉以后出现太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盛行科举制。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科举制直至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

2>、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的教育也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教学内容,僧侣是唯一的老师。

3>.古代埃及

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另一个发源地。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埃及就逐步进入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

后开设官职学校,其都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

4>.古代希腊、罗马

古希腊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作。

古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与东方的教育有所不同。

7~12岁的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但进入这种学校学习的大都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下阶层的子弟。

贵族阶级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不送子女上学。

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育,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也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2、古代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3、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它怀疑和打击神的权威,歌颂人的能力和成就,在一切领域中都贯穿和奉行着“抑神扬人”的原则。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

代表人物:

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拉伯雷、蒙旦、莫尔、康帕内拉。

4、近代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

这一时期,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人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像热情;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所取代,从而引起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

变化表现在: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进入20世纪,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垒,电器化革命在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展开。

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四、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思想家。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长期不为教育理论所注意。

其实道家的许多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世界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许多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精辟的教育见解。

3、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毫无疑问,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1>、苏格拉底问答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2>、柏拉图: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他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家,甚至提出了胎教的问题。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为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

是“寓学习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3>、卢梭代表作《爱弥尔》。

4>、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人在意识中没有先天的思想和观念,儿童的心灵如同“白板”,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

5>、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

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代表作:

《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强调从做中学,活动课的重要性。

主张: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2>、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理论中的应用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五、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六、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