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1811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docx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42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

你喜汝哪一种万法?

仲一处®>

乞是我抵碍五的一盘爲;、弋嘤】严?

•蓉一

1.—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来,宽是3米。

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找一件农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刃、法丼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关键是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教材中没有概括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展现每种计算方法的思考过程,不必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研究和创造。

应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

并且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特征。

并且,关于“周长”的概念,也在前面一课时中

学习了。

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去操作,自己去实践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

法。

充分让学生眼看、脑想、手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积极主动亲

历数学化学习的过程。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较多地使用“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的表述,这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式。

本课时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一验证发现”这样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注意陈述每种计算方法的思考过程,不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使其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讣算公式并利用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体验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教学准备】

长方形卡纸、学习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0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周长

1、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而且老师旅游时还喜欢拍照呢!

想看看吗?

2、欣赏相片(课件展示)

3、师生谈话:

刚才欣赏的这些图片美吗?

老师最喜欢这一张(出示图1),所以老师打算给它做一个相框,把它们挂在墙上。

就像这样(出示图2)你愿意帮老

师算一算要用多长的木条吗?

(图1)

师:

要想知道这根木条的长度(师边说边用手指着图片比划一圈)实际上就是这张相片的什么?

学情预设:

通过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图片比划一圈,引导学生说出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这张相片的周长。

【设计意圏】本课一开始创设的具体的情境谈话,—下子将师生的关系拉近,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盾。

并结合给相片做相框这个实例来认识周长,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主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计算方法

师:

为了方便计算这个相片的周长,那让我们先简化一下,先把它的边框抽出来进行研究。

出示要研究的边框

1、明确探究目的

师:

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征,你还记得吗?

生: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

(出示一张长方形卡纸)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这组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短的这组对边叫做宽。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张,动手摸一摸长和宽。

【设计意图】要硏究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有"长方形对边相等、哪条为长,哪条为宽"这一个知识铺垫,所以在研究之前,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这一个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平道路。

师:

要求需要多长的木条,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形的周长)

师:

我们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那你能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划一下吗?

(边说边叫学生用手比划)

师:

要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

预设学情:

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学生会说出要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和宽,及时给予认可。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答案,要及时比划一条长和一条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结果。

2、小组合作探究。

师:

让我们动手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

(学生很快测量出它

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师:

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厘米

6厘米

师:

现在让我们小组合作,找到这个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自由探讨方法。

2、记录方法,并能陈述方法得出的过程。

3、你能想到几种就写几种。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找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探索之前,给学生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是很有必要的。

预设学情:

学生的方法各种各样,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得出结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在巡视时及时给予帮助。

3、汇报展示

师:

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了结果,谁来汇报一下?

预设A:

6+4+6+4二20(厘米)我们小组是按顺序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长一条宽加

耀来的■

(学生一边说,师一边课件展示过程)

6

 

师:

你们组的想法很好,知道要算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将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板书:

6+4+6+4=20(厘米)|匸=>|长+宽+长+宽二周长

预设B:

我们小组是先算两条兵,■两条宽,6+6+4+4=20(厘米)师:

你们小组很高明哦,利用了长方形的特点来算。

口口

预设C:

我们小组跟第二小组一样,也是先算两条长,再加上两条宽,我们也是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来想的。

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6X2+4X2=20(厘米)

师:

你们小组的同学真聪明,还考虑到了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板书:

6x2+4x2=20(厘米)|匸二>|长x2+宽x2二周长

预设D:

—个长方形里面有两条长和两条宽,可以把它分成两组长和宽来看。

老师:

对,我们知道长方形有两条相等的长和两条相等的宽,我们看一一

(课件展示过程)只要我们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来乘2,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了。

板书:

|(6+4)x2=20(厘米)|匚二>(长+宽)x2=周长

(注意: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双向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调控。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系列数学活动,逐步认识长方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陈述过程。

4、优化、比较

师:

同学们真厉害,用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出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在这些方

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方法呢?

为什么?

你觉得最简便的乂是哪种?

预设学情:

学生的说法多种多样,只要学生的说法合情合理,都给予鼓励。

教师可通过大数计算的繁琐,引导学生得出最优方法一一(长+宽)X2o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不强制性要求学生接受某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感再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三、巩固新知,深化应用

1、基础练习一一深化新知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

厘米)。

5

3

【设计意图】: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首先从简单的练习看手,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去巩固本课时冈悖的内容。

2、纠正错误一一巩固新知

(1)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周长是:

3+2=5(厘米)()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个长方形的长为5米,宽为4米,它的周长是20米。

()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数学课程标准》P47)。

当学习完一个新的内容时,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而出示一些错例让学生去分析和判断,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本题就是通过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说一说为什么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炭.電3米。

四周画上篱芭.篱芭长参少来?

如舉一曲靠墙.篤芭,至少奂多少米?

师:

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师:

小组讨论,这里“一面靠墙”要注意什么?

预设学情:

在长方形的四周围上篱笆,其实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如果有一面幕墙,那一面就不用再围篱笆了,所以只用求三条边就行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意,以

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靠墙的一面不需要围篱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猜想论证一一发现规律

出示两个花圃

花圃1花圃2

A:

猜想结果

师:

园林工人要在四周给它们围上栅栏,你们猜哪个花圃的栅栏会比较长呢?

预设学情:

有些人说第一个花圃用的长,有的人说第二个花圃用的长。

师:

让我们验证一下。

如果要验证,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预设学情:

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

老师把它的长和宽补充上去。

(补充条件):

花圃

(1)长8米宽5米;花圃

(2)长7米宽6米

B、验证猜想

学生计算验证,师巡视指导。

C、反馈汇报

花圃

(1):

(8+5)X2二26(米)

花圃

(2):

(7+6)X2二26(米)

D、发现规律

师:

看着这两个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学帖:

我发现这两个的结果是一样的。

我发现这两幅图看起来不一样大,但计算出来的周长却是一样长的。

原来长和宽不一样,周长也有可能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让学生理解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有可能是相等的,要让学生弄清楚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为后面学习画周长为()的长方形作下铺垫。

5、回应导语中的问题:

现在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我要给相片做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了吗?

表扬很快讣算出结果的学生。

四、知识延伸:

小小设计师:

师:

阳光小学准备要修建一个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花圃,你能帮忙设计一下吗?

(学生每人一张方案表格)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长(米)

宽(米)

周长(米)

20

20

20

师:

当长方形的周长为20米时,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呢?

学情预设:

我们知道长方形有两组长和宽,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一组长和宽,就

可以画出长方形了:

为周长是20米的时候,长和宽加起来应该等于10米。

师:

你能想出儿种方案?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跟别的同学讨论研究。

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汇报自己的方案。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觉得最合理的是哪个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周长是20米的长方形这一个活动,让学生看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五、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请你说一说。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6+4+6+4=20(厘米)二>长+宽+长+宽二周长

6+6+4+4=20(厘米)1=>长+长+宽+宽二周长

6x2+4x2=20(厘米)匚=>长x2+宽x2二周长

(6+4)x2=20(厘米)二>(长+宽)><2=周长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简明扼要,便于学生观察、发现和比较,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清晰地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情境导入,注重知识的连贯。

本课时是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但在这之前必须有“周长”这一个概念的掌握前提。

所以在引入时,我设计了要给相片做相框这一情境,LI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乂将“周长”这一概念的知识贯穿在里面,起到复习的作用。

2.动手实践,自主掌握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过程。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发去探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

课堂上,我没有将“(长+宽)X2二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去计算。

至于对计算方法的优化,也只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通过比较才能得出来的,这一节课只是初步让学生去探讨多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本课时不论是在动手操作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环节,都充分让学生眼看、

脑想、手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而且,在难度方面山浅入深,使各个层

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