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文示范.docx
《5论文示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论文示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论文示范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不等于
黄石市花湖小学贾静娟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在与新课程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们聆听了许多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不少新理念下的“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
在这些美术课堂教育中确实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启发了我们的思维,一时百家争鸣,迭有创举。
但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反思。
下面通过几节湖北省“黄鹤”美育节黄石市美术优质课选拔赛中的几个片断,探讨一些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容易走入的误区,以达到共同发展。
课例一:
如《泡泡飞呀飞》一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时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
玩游戏时学生无心听老师的指令,只顾自己吹泡泡,甚至在创作画的时候,还有学生偷偷吹泡泡,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游戏的本身吸引了。
教师没真正引导学生去仔细地观摩泡泡,用各种形式去表现及创作泡泡,虽然玩得开心,但一节课热闹下来,许多同学只画了一个圆而已。
激发兴趣不等于只求兴趣
上例中,教师过分地追求以美术兴趣为动力,重视感受,但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的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以至于美术课变相成了活动课。
其实,美术课更应该抓住美术课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过分地追求美术趣味性、娱乐性则会使美术教学误入歧途。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而并非纯粹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为兴趣而兴趣的教法。
课例二:
在《小鸟的家》一课中,老师煞费苦心的分了纸工、泥工、绘画几个小组,在欣赏了各种鸟的家后,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活动小组并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有的组人多得坐不了,有的组里却没有几个同学,在学生创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也有一些临时组成的小组为用材料发生了争执,自然是不欢而散,另有几人坐在座位上左右观望,依赖别人做,自己却不动手,最后展示作品时,大部分是泥工作品,却没有一件是合作完成的,都是学生单独制作的。
合作制作不等于分小组坐一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提出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走进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究竟有多少做法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呢?
从表面上看,上例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的不够,没有很好地分组,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
专家指出:
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评估等。
许多教师片面地把“合作学习”由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小组共同学习,至于如何教会学生有效地合作,如何摆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则不去探究。
课例三:
《故事画》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做的很精美,教师自己制作了一段故事动画,学生一下子就被精彩的故事,漂亮的画面吸引住了,这个故事有4~5分钟,课前老师一定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这个故事动画上了。
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在分析“故事画的要素”这个重要教学环节中却没有用到课件,而是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写了满满一黑板,浪费了课堂上本身就不多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创作时间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节课要求的任务。
好课件不等于精美的动画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CAI便是其中之一。
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解决传统教学中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十分有限的问题;能对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启发性地展示;对普通媒体难以呈现的内容可以进行直观地展示;对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无法见到的现象及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地展示,使学生加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尤其显示它的重要性,这也是美术教程内容的广度所决定的。
但是老师们往往有个误区,以为课件做的越精美才是越好,在上优质课前比拼着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实际上呢,制作课件应该以如何更有效、更快速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开展。
以上课例中“故事画的要素”是本课的重难点,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利用课件直观有效地凸现这些内容,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让学生欣赏精美动画的层面上,以至于学生只满足了视觉享受,而忽视了本节课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们制作美术教学课件的时候,应在以帮助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原则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课件,真正为教学服务。
课例四:
我在这次选拔赛中展示的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分蛋糕》一课,当时想着新课标的精神,将多个学科进行整合。
于是我让学生4人一组,先用彩色纸制作“蛋糕”,再人均分“蛋糕”,然后将自己所得的“蛋糕”送给家人,最后全班学生跳一段舞蹈,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内容整合不等于内容组合
整堂课真可谓花样百出,自己也费尽不少心思,但是,每一项教学内容是否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孩子们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这节课?
有没有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回答却是“否”。
这样做真是得不偿失。
新课标特别设置的“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而我在这节课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其宗旨把美术课上成了数学、社会与生活、舞蹈、活动课,非美术性的内容或者泛美术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从而湮没了美术艺术学科的特点,冲淡了美术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导致在教学上偏离以美术为本的原则。
我们应该把各项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不是追求表面上的内容丰富,将多项内容大拼盘、简单地组合起来。
我们应当探究的是如何寻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得,切实提高他们的各种美术素质。
课例五:
《叶子上的“小血管”》这一课中,老师请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叶子”挂在早就准备好的一棵大枯树上,让各个小组的组长去挑选本组认为制作得最好的“叶子”,可是组长们不是看“叶子”的设计和制作,而是把“叶子”翻到背面看看是不是出自自己组里的作品,结果每个组长都是把自己组制作的“叶子”当最佳作品送到了老师的手里,甚至有顽皮的学生偷偷把自己设计的“叶子”挑给了老师,老师将这些“优秀的叶子”贴在黑板上展示,问同学们认为哪片“叶子”设计制作得最好,每个组都说自己组的“叶子”最棒,一时间课堂里争论不休,老师就采用了举手投票来表决,给票数多的“叶子”的制作者发了精美的奖品。
这节课看似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评价,从个人评到组评到师评,而实际上呢?
还有优秀的“叶子”在那棵树上挂着没有被人发现最后被离弃。
多元化评价不等于学生投票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要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对作品的评价中,应适当做一些示范性评价,这样学生能在引导中掌握评价作品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适时对学生的评价给予补充与修正。
如:
学生评价“这张画的色彩配得很好看”,这时教师可补充“因为这张画用深低色衬托,使叶子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强烈”。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也会跃跃欲试,从不同角度如叶子的外形、线条的疏密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学生在自评、他评中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的优缺点。
既补充了自评的内容,同时也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生自评与他评是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功利的心去诱导学生获得奖品,而是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真正想法、观点,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新课程不该只是一个漂亮的名词,或是形容词,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实质的内容。
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
相信随着课改的继续发展,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将借着不断的实验及论证日益完善和深入,并真正落实到我们日常美术教学工作中来。
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学会反思,我相信美术课改也将会在教师们不断反思中前进!
美术教师要有新装备
厦门市火炬学校黄群
众所周知,这场史无前例的关于课程的改革向人们提出的基本命题是:
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发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实施与教师素质就有着根本的联系。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些基本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展着深刻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共中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师的素质就表现得尤为重要,必须要有新的装备:
装备一:
课程开发意识
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与价值观的表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创造,就首先要理解和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把握和利用开发身边的可用教材,为课堂和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素材。
教师拥有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环境的行之有效的课程素材,才能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
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装备二:
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
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
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装备三:
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
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装备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
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
”(《中国教育报》1996.1.24)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结合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装备五:
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
“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
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应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美术理论修养,艺术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等与专业美术家共有的某些能力。
要具备这些素质,就让我们要保持学习的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并完善自我。
美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较高的业务知识基础上,还应具备独立的审美见解和健康的审美心理,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1、要勤“充电”、不吃“老本”: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新的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不断产生。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方法,要认识到只有继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2、要勤练笔,不懒惰,做到术业有专攻:
美术老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从国画、书法、篆刻、水彩、水粉、油画等科目中选一、二种进行透彻的学习探索,并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笔,既陶冶情操,又启迪智慧,开阔眼界。
长此以往,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会不断提高,同时,还会使教学中的示范更加规范、生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要集录资料:
资料是间接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但可促使人们开拓视野,丰富认知而且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教师在当学生时学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积累,工作后报刊上收集的美术资料则大多是今人实践创新的结晶。
平日养成剪报的习惯,将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内容分门别类地集录下来,经过吸收消化再运用到实际中去,不但能弥补了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还能使美术课上得生动、活泼。
美术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外,主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
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是长期累积的过程,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装备,只有付出辛勤,才会收获丰硕。
走出课堂的精彩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中心小学刘金祥
有人说:
“教师应该是牧羊人,应该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寻觅食物。
”美来源于生活,而一般的美术教学总是学生端坐于教室、教师坚守在三尺讲台口若悬河,如果我们尝试把“小羊羔”们放养在课堂之外是否会有意外收获呢?
一、“寻宝计划”,让孩子乐于搜集材料。
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就很特殊,它不仅跨越语言的界限,而且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欣赏、绘画、建筑、雕塑等等。
而这些领域在美术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在学习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时,课前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的材料只要直接购买,如:
绘画的水彩笔、颜料、调色盘、画笔等;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学美术也有自己的优势,只要稍微留意,在生活中就可以寻找到许多适合创作的美术材料。
我和学生有个“寻宝计划”,我和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个“百宝箱”,妈妈的废布料、旧泡沫、稻草须、芦苇花、树根、棉花、棒冰棍等都是我们的“宝贝”,谁百宝箱里宝物多就说明谁的本领大,他一定是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更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样的孩子不但能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还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任意挑一样物品作为奖励。
学生搜集材料的热情空前高涨。
有时,有小朋友寻了个稀罕物还会在班里来个巡回展,那自豪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也正是这些“宝贝”让学生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意──独特的树根创作出了美丽的孔雀、飘逸的芦苇花装饰的帽子更具贵族气息、稻草秆编成的螳螂、蜻蜓连其他任课老师们都啧啧称奇……
让孩子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寻宝计划”不但让美术充满了生趣,使学生对美术充满了期待,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还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走出教室,放开了孩子思维
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上课,虽然说关出了一群乖巧的学生,但也关住了孩子思维的开放,让孩子的视野变得日益狭窄。
把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放出去,会收到另一番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学生用绘画表现太阳、月亮时,正好是下午第一节课,而且那天多云,太阳像个调皮的孩子时而出来时而躲起,这是个多好的机会呀!
于是在上课时我改变了原先的计划,“孩子们今天我们到室外上美术课,高兴吗?
”话音刚落,孩子们欢快地奔出了教室……无巧不成书,太阳正好躲进了云层里,“小朋友,你们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被太阳公公瞧见了吧,太阳公公生气了!
”孩子们看看天空,太阳果然没有了,于是大多惭愧地低下了头。
那沮丧的样子,真是可爱。
“只要你们很有礼貌地和太阳公公打招呼,太阳公公马上就会露出笑脸的。
”小朋友们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当他们一个个很有礼貌的说:
“太阳公公你好!
”“太阳公公,我想你了!
”“太阳公公,我们错了我们会改正的。
”……不一会儿太阳公公果然从云朵里露出了笑脸,小朋友们拍手笑了。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抓住契机,教育小朋友们平时要讲文明、懂礼貌,遇到长辈也要主动打招呼问好。
回到教室,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太阳”也诞生了:
撅着嘴生气的太阳娃娃神情可爱;长着长长胡须的太阳公公笑得眯起了眼睛;小朋友拉着扎着头花的太阳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美术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教学感觉肌理一课时,我带着学生到学校的花圃里、操场上用脚感觉鹅卵石小道的表面、让学生观察树皮用小手感受树皮表面的粗糙和凹凸,逐渐感受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用纸对着树皮地面磨印,把物体的肌理表现出来,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个个都有探索的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宽视野,放飞孩子的个性
在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提供较多的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的素材,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
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本领。
如在指导“美丽的乡村”“多彩的课余生活”等记忆画、创作画课程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出去观察市容,游览公园,并在观察方法上进行现场指导,有选择地进行记录。
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来。
在教学《画风景》一课时,我对家乡特有的美术资源──孤山景观进行了充分挖掘。
首先,我带学生到山上写生,去寻找美、发现美。
游玩的途中,见到一些古树,一个小朋友欣喜地对我说:
“老师我好喜欢这棵老树啊!
他们都长了胡子,很让人尊敬。
”“老师那垂下来的柳条就像一条条的小辫子”……原来孩子的发现可以是这么独特。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自己眼里美丽的孤山风景:
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刻画得细致、逼真,线条如行云流水;有的孩子用水粉颜料把孤山描绘得色彩斑斓颇有韵味;还有的直接用泼墨山水的方法来表现孤山,用墨用笔都很到位。
传统的美术教学常常是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同化孩子的审美个性,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从而限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
要想克服这种弊端,就必须纠正那种以固定模式“塑造”多彩艺术的倾向,努力开拓美术教学的多维空间,以大力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特征,使学生在美术殿堂中自由发展,脱颖而出。
放养的羊儿肥,就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汲取美的养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