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6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docx

福建省高考试题语文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6分)

(1)既见复关。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5)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诗经》《离骚》《劝学》《师说》《赤壁赋》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误区警示:

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

(1)载笑载言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

2.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

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

,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

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

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

“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

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

“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  

呜呼!

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弛:

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

店铺③脱:

偶尔④嘿(mò):

悄悄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未及属稿属:

撰写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

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

不久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

商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误区警示: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

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

所以选择B项。

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

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

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误区警示:

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

答案:

B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杜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警示:

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并且不能找出解题的敏感信息点。

答案;A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

译: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分)

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

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误区警示:

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参考答案:

(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

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

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

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

A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

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

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

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

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

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

“我们大势已去了呀!

”(《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

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

(《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

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

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葛朗台》)

解析:

B项中“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给欧也妮送吃的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误区警示:

本题误答原因是对名著情节记忆不准。

答案:

BE

8.筒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答:

(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对名著的某一情节进行叙述。

《家》《堂吉诃德》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

误区警示:

熟悉名著作品情节,识记情节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也是名著阅读中的难点之一。

答案:

(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3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1)A、B、C三项在两端选文中都有依据,而D项“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是无中生有的。

(2)解答本题要理解“乐取于人以为善”的含义,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去做善行,为社会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

在表述是要表达简明扼要,文从句顺。

误区警示:

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

考生失误往往是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语言表述也不容忽视。

答案:

(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

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不过。

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