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45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docx

阜新市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8页DOCdoc

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实施突破阜新战略做出新贡献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计万森

(2008年314日)

 

同志们:

   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突破阜新战略部署,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特别是2007年教育工作,部署2008年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站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实施突破阜新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一、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五年,是取得历史性变化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和教育服从服务于经济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教育的工作思路,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构筑了教育发展新平台,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

   ——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义务教育结束了过去多年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实施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实现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教育投入以各级政府按比例分担机制正在形成,建立了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资助中职生为主要标志的助学体系;以教师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上述重大改革的实施,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证作用,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突出和显现。

   ——新一轮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巩固、提高、双高”水平和区域内均衡发展,按规划向前推进。

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市新一轮“普九”工作在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质量、依法治教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

彰武县、新邱区分别通过省政府“巩固”和“提高”水平验收合格,其它县区拟于今年接受省政府验收。

   ——普通高中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

过去五年是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的五年。

全市普通高中基本建设投入超亿元,年招生由2002年的7000人,2004年达到11529人,已连续四年稳定在万人规模,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

全市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由2003年的66%,增长到2007年的85%,城市基本普及12所教育,农村基本普及10年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以2007年高考为例,全市11944人参加普通高考,录取专科以上10140人,录取率达到85%,超全省平均录取率15个百分点。

   ——中、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全市布局调整基本结束,不断强化专业、教师、实习基地建设,初次就业率达到96%,为我市转型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结合新课改,实行分类、分层次全员岗位练兵,加强教师资格管理,新教师逢进必考,完善聘任制,并向岗位管理过渡。

2005年以来,全市校长交流180人次,中小学教师交流1309人次。

   ——校舍改造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以来累计投入7.26亿元,共改造维修校舍150多万平方米,结束了大面积危险校舍存在的历史。

评选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355所。

   ——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慢车道驶上高速路。

累计投入7100万元,实现了城市以计算机为标志的校校通和农村“三种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管理和应用不断上新水平,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

通过强力推进新一轮“普九”,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集中整治“三乱”,规范办学行为,改革完善中招政策,加强中、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区域内教师交流等措施,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了教育均衡与公平,朝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迈进。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转型振兴、建设和谐阜新做出了新的贡献,在2007年市政府绩效考核工作中,市教育局被评为先进单位。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教育取得新成绩。

   1、新一轮“普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规划,彰武县、新邱区分别提前一年通过省政府“巩固”水平和“提高”水平“普九”验收,新一轮“普九”达标乡(镇)26个,达标学校30个,改造薄弱学校14个。

   2、新建农村幼儿园3个,改扩建中心园1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调整了工作机构,健全了新课程改革工作制度,开展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完善了课程质量和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新课改成果得到普遍认同,带来了教师观念的变化,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全部完成省下达各项指标,创建省级环境艺术化学校3所,市级环境艺术化学校32所。

   3、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抓制度建设,印发了《阜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评比标准及考核细则》和《阜新市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

二抓常规工作,坚持开好两会两课,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优秀主题班、团、队会评比。

三抓,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开展了以“爱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中小学生连环动漫绘画展,开展了以“快乐假期”为主题的小学生动漫连环画大赛,同时,以校园艺术节、文化周等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在愉快中受到教育。

四抓基地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分别在阜蒙县、新邱区等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接受教育。

开办了家长学校,进一步推进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融合,促进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氛围。

五抓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系列辅导讲座,在阜新日报开辟心理健康咨询专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六是树立正面典型,评选和表彰了一批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三好班级,开展了向先进人物学习。

   4、2007年继续巩固中招改革成果,认真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坚持向偏远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大幅度增加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公费生比例达到总数的70%。

“三限”政策的落实,有效地遏制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蔓延,进一步维护了教育公平,城乡中小学对口帮扶工作初显成效,为逐步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坚持开展教育管理年和整治中小学校、在职教师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汇同物价、纠风部门分春、秋两季检查了50所城乡中小学收费情况,责令3所学校清退违规收费5.71万元,对3名校长分别给予行政处罚。

基本杜绝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有偿补课行为。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了治理“三乱”工作责任分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检查评比制度、一票否决制度、举报监督和情况通报制度等长效机制,使我市治理教育“三乱”工作迈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完成了城市中小学学区的重新认定工作。

考风考纪明显加强。

    

(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都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为使我市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去年底张市长带领市教育局有关同志对我市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专题调研,向市委呈报了调研报告,认真分析了我市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在城区,中等职业教育对外交流有较大发展,境内、外联合办学取得了较大成果。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90个专业,覆盖全市所有产业,服务经济转型能力不断增强。

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招生7900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5%。

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文化课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专业课坚持“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置,使学生毕业就获“双证”。

在农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9+1”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115%。

县区职教中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年内短训人数达到12725人。

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7346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931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特色,突出劳动观和就业观教育,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

   以阜新高专为代表的阜新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招生达到1400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建设初具特色,学校管理明显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服务经济转型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民族教育稳步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民族教育政策,召开了贯彻民族教育政策工作座谈会。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三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通过国家验收。

蒙古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了民族常识优质课评比。

在市蒙中成功试办蒙古族小学,受到学生家长认可。

开展了“赛汗杯”评比,评选出18所“赛汗杯”学校。

   (四)民办教育有所发展。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人大通过的《辽宁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要求,积极发展各类民办教育。

印发了《民办教育年度检查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民办教育办学秩序,依法查处了乱办班、乱办学行为,取缔了非法办学,同时树立了正面典型,评选诚信民办学校12所。

   (五)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教师和校长聘用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建立和完善了教师队伍激励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区域内教师交流稳步进行,实施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制度。

教师继续教育实现免费培训,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用上。

通过上述措施,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

在实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了骨干教师、研训教师、班主任教师、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

广泛开展各科竞赛、练兵。

突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开展了城乡中小学一对一帮扶,帮扶成效得到初步显现。

年内培训高中教师1582人、初中教师6395人、小学教师9750人、职教教师1182人、幼儿教师1266人,县、区级小学骨干教师1475人,市级骨干教师高中223人、初中1072人、职教115人、幼教174人,新教师培训率达到100%,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788人。

同时,加大了师德师风教育力度,表彰了阜新市十大师德标兵,成立了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通过培训和开展,提高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六)现代远程教育有新发展。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我市为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区,首批100所学校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安装完毕,并通过省验收,提前完成卫星转星。

通过开展“百人万例”竞赛和召开观摩会、交流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信息技术应用年成果。

2007年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又得到国家和省充分肯定,在全省农远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国家教育信息杂志和中国教育报都大篇幅报道我市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七)学校安全工作不断加强。

   按照国家十部委文件和省条例的要求,2007年重点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预警防范机制。

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定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围绕创建平安阜新,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创建平安文明校园,表彰了46所平安文明学校,市教育局被市委评为创建平安阜新先进单位。

各类学校普遍建立健全校内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普遍设立了学校安全教育管理部门,按照市局制定的《阜新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了相应预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演练。

2007年组织全市性的学校安全大检查7次,印发学校安全文件40余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