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12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docx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江苏专版常考易误成语自主加餐训练4149

自主加餐练41 易望文生义成语

(一)

1.安土重迁:

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往往被误解为:

喜欢和重视迁移。

2.半青半黄:

庄稼没有成熟时呈现出青色与黄色混杂的颜色。

比喻事物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往往被误解为:

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3.百里挑一:

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

往往被误解为:

少之又少。

4.白头如新:

白头:

白发,指老年,形容时间长;新:

指初认识。

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

指彼此交情不深。

往往被误解为:

友好到老。

5.不寒而栗:

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

往往被误解为:

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对点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随着“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当代人心中地位的不断动摇,被海外国家优渥生活激发了视野的本土中国人开始走向了移民之路。

B.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奇妙难言的,有的人会倾盖如故,而有的人却白头如新。

E.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答案:

BC

6.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绝:

断;缕:

细线)。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往往被误解为:

连续不断。

7.不名一文:

连一个钱也没有(名:

占有),形容极为贫困。

往往被误解为:

不出名,没有名声。

8.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

多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令人涕泪满面。

往往被误解为:

文章枯燥乏味而使人不想读。

9.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多含轻视意。

往往被误解为:

不在意。

10.不孚众望:

指没有使群众信服(孚:

信服)。

往往被误解为:

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11.不赞一词:

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赞:

添加)。

也指一言不发。

往往被误解为:

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对点训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②希望是全人类共有的东西,即使是不名一文的乞儿也有。

③在“文化大革命”岁月,报纸谎话、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令人不忍卒读。

④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还是坚持己见。

⑤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⑥尽管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出色,但教练不仅不赞一词,还总铁青着脸,这使他感到很是意外和失望。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D.②④⑤

答案:

B

12.不堪设想: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往往被误解为:

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13.不足为训: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

准则)。

往往被误解为:

不足以成为教训。

14.不足挂齿:

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

往往被误解为:

数量太少。

15.不知所云:

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往往被误解为:

听话人听不懂。

16.侧目而视:

心存畏惧,不敢正视,斜着眼看。

也指愤怒或不满地看。

往往被误解为:

骄傲自满或仰慕对方。

17.曾几何时: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往往被误解为:

在很久以前。

[对点训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尽量避免在不同的系统使用同一密码,否则密码一旦遗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③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④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⑤几个南霸天的狗腿子,吆五喝六,旁若无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⑥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

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③④⑥D.③⑤⑥

答案:

C

18.差强人意:

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

稍微)。

往往被误解为:

不能使人满意。

19.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往往被误解为:

可用来追述过去的事。

20.春意阑珊:

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

将尽,将衰)。

往往被误解为:

春意正浓。

21.触目惊心:

也作“怵目惊心”,意思是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

多含贬义。

往往被误解为:

看到惊险刺激的动作而惊心动魄。

22.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往往被误解为:

听不见。

23.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往往被误解为“一般的好事”。

[对点训练]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这篇文章还算流畅,但意念不够深刻,整体而言差强人意。

②以前,有些西方国家对恐怖分子采取纵容甚至包庇的态度,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如今恐怖袭击越演越烈之势。

③初春的郊外,踏青的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④我们到地震后的智利视察灾情,所见景象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⑤你的心神全部灌注在呼吸上,连近身的声音也都充耳不闻。

⑥经常在学校周围威胁小同学的那几个社会青年被派出所拘留了,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啊!

A.②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答案:

C

24.大方之家: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泛指见多识广或学问深厚的人(大方:

大道理)。

往往被误解为:

大方的人。

25.得意忘言:

原意指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

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往往被误解为:

高兴得忘了要说的话。

26.登堂入室:

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境界。

往往被误解为:

进入厅堂房屋之中。

27.风声鹤唳:

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往往被误解为:

声音悦耳动听。

28.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往往被误解为:

可以用于成年女子和男孩。

29.耳提面命:

出自《诗经·大雅·抑》: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

后用来形容恳切地教导。

往往被误解为:

当面诉说。

[对点训练]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学术上要虚心向前辈请教,切不要妄自尊大,以免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李竟手舞足蹈,得意忘言。

③盗贼翻过围墙,撬开窗户,径直登堂入室,盗走了大量金银首饰和现金。

④有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误入了传销组织。

⑤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⑥学习总得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不长进,即便别人在旁边耳提面命,恐怕也无济于事。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②③④D.①⑤⑥

答案:

C

自主加餐练42 易望文生义成语

(二)

30.付之一笑:

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往往被误解为:

对着别人微微一笑。

31.高山仰止:

高尚的道德使人向往。

往往被误解为:

仰望高山因害怕而停止攀登。

32.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也比喻知音或知己。

往往被误解为:

高山和流水。

33.功高不赏:

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不赏:

无法奖赏)。

往往将其中的“不赏”误解为“不奖赏”。

34.功败垂成: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垂:

接近,快要)。

多含有惋惜之意。

往往被误解为:

成功或者失败。

35.涣然冰释:

像冰遇热消融一般(涣然:

流散的样子;释:

消散)。

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往往被误解为:

冰雪融化。

[对点训练]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王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③风景区景色宜人,大家站在高处欣赏着高山流水,心情真是爽到了极点。

④此时韩信的贡献已无人可比,刘邦对他却功高不赏,这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⑤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终因方法欠妥功败垂成。

⑥他的一席话使我们之间的误会和疑虑涣然冰释。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D.①⑤⑥

答案:

C

36.祸起萧墙:

出自《论语·季氏》: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后用“祸起萧墙”指事端或祸端发生在照壁里面(萧墙:

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比喻祸害产生于内部。

往往被误解为:

事故从墙壁产生。

37.火中取栗:

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的寓言)。

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往往被误解为:

冒着危险做事,勇气可嘉或者收取渔翁之利。

38.毁家纾难:

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毁:

破坏,毁坏;纾:

缓和,解除)。

往往被误解为:

毁家的灾难。

39.海外奇谈:

指没有根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

往往被误解为:

奇异之事。

40.间不容发: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往往被误解为:

时间不够做某事。

41.见微知著:

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微:

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

显明,指事物的发展)。

往往被误解为:

无微不至。

[对点训练]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②利用外籍雇佣军为其火中取栗,已成为霸权主义者当前对外侵略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

③近年来,中东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④出国考察回来之后,袁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异域风情和海外奇谈,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讲课内容。

⑤叶开此时到了最紧张的时刻,潮红的脸上浮现一股坚韧的神色,就在间不容发之时,这柄剑就已完全出鞘。

⑥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答案:

D

42.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往往被误解为:

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43.噤若寒蝉:

一个个都不敢作声,就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噤:

闭口不言)。

往往被误解为:

冻得受不了。

44.紧锣密鼓:

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

往往被误解为:

行动正在紧张地进行。

45.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假,读jiǎ,意思是“借”;归:

归还)。

往往被误解为:

休很久的假期,不去上班。

46.慷慨解囊:

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这个成语的意义指向为“助人”,而非“为己”。

往往被误解为:

大方地掏出钱来消费。

47.良莠不齐:

指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往往被误解为:

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对点训练]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②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③竞选开始了,几个总统候选人都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搞宣传,作演说,拉选票,忙得不亦乐乎。

④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⑤面对遭受水灾的灾民,他慷慨解囊,一次就捐款10万元。

⑥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