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781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docx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试题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

容试题

(共331题)

一、填空题(共95题)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包括责任、归口管理、组织机构、制度、管理和监督与保障等6个方面的容。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的实施要求之一为业务工作谁主管,工作谁负责,促进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的实施要求之一为业务工作谁主管,工作谁负责,促进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的实施,要求规定密,严格按照工作需要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悉围。

5.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责任人应当为单位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保障。

6.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7.分管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8.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围的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9.涉密部门或者项目负责人对本部门或者本项目的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10.涉密人员对本职岗位工作负直接责任。

11.单位职能部门,应当明确职责,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实际,归口负责业务工作围的管理工作和相关工作制度制定。

12.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13.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对本单位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重要问题应当及时研究解决。

14.一级资格单位委员会主任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15.二级资格单位委员会主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16.三级资格单位委员会主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17.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度。

一级资格单位应当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18.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人100以下的,可不设立部门,但应当确定一个部门履行专门管理职责。

19.二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人200以下的,可不设立部门,但应当确定一个部门履行专门管理职责。

20.三级资格单位应当确定负责管理工作的机构,在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独立行使管理职能。

21.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4人。

22.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5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3人;100人(含)以上至5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1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

23.二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3人,200人(含)以上10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200人以下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

24.三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人(含)以上的,专职工作人员不得少于1人;100人以下的,配备兼职工作人员。

25委员会成员应当每年向委员会报告履职情况。

26.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超过100人(含)的部门,应当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

100人以下的,配备兼职工作人员。

27.专职工作人员人2(含)以上的,应当配备1名技术管理人员。

28.工作机构人员应当经过知识技能培训。

29.一级资格单位,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专项制度。

30.二级资格单位,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专项制度。

31.制度应当全面、规,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32.制度应当包括责任(含归口管理责任),定密工作,涉密人员,教育培训,国家秘密载体,密品,要害部门、部位,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新闻宣传,涉密会议,协作配套,涉外活动,外场试验,监督检查,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基本要求。

33.单位应当明确定密程序,制定《国家秘密事项围细目》,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34.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及时确定、期限和知悉围。

35.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单位定密工作负总责。

36.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经考核具备上岗能力。

37.定密责任人在职责围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38.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对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进行审核,做好国家秘密变更和解除工作。

39.涉密岗位和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三个等级。

40.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应当通过审查和培训,签订承诺书,并定期组织复审。

41.一级资格单位应当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人每年度不少于15学时。

42.二级资格单位应当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人每年度不少于15学时。

43.三级资格单位应当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人每年度不少于8学时。

44.涉密人员严重违反制度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45.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人员涉密等级,给予相应的补贴。

46.单位应当及时将涉密人员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备案。

47.挂职返聘借调、学习实习人员从事涉密工作以及临时参与涉密业务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进行涉密人员管理。

48.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当与单位签订承诺书,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实行脱密期管理。

49.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相对集中管理,建立台账,做到账物相符,追溯期限不少于3年。

50.国家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标明和期限。

51.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52.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禁止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53.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54.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禁止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55.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禁止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56.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禁止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57.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悉围。

持有国家秘密载体或者知悉国家秘密,应当履行审批程序。

58.密品应当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并在有关技术文件中注明。

59.密品应当建立台账,做到账物相符。

60.对外形和构造容易暴露国家秘密的密品,在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保存、维修、使用过程中应当对其采取遮挡或者其他性措施。

61.绝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存放在密码保险柜中。

62.要害部门应当实行区域隔离,并采取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

63.要害部位应当实施物理防护,并采取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

64.安防监控室应当配备值班人员,并明确岗位职责。

65.非授权人员进入要害部门、部位应当履行审批程序、登记,并采取监督管理措施。

66.未经批准,不得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和具备拍摄、录音等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要害部门、部位。

67.涉及要害部门、部位的工程建设项目要符合安全要求,与工程项目同计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68.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事项的新闻宣传、展览、发表著作和论文等,应当经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审查。

69.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事项的参观、采访,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70.涉密会议应当确定,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召开。

71.涉密会议应当严格控制与会人员围,并对进入会场人员进行身份登记确认。

72.涉密会议未经批准不得将具备拍摄、录音功能的设备带入会议场所。

73.重要涉密会议,主办部门应当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必要时工作机构应当派人监督和检查。

74.外场试验单位应当制定方案,指定负责人。

75.试验现场的管理工作由牵头单位组织协调,参试人员应当遵守试验现场的管理规定。

76.外场试验牵头单位应当定期对试验现场的工作进行检查。

77.分包涉密项目,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

7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之外的应急或者短期生产秘项目,选择非资格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承制方进行审查,签订协议,提出要求,履行监督责任。

79.严格控制分包项目的涉密容,不得提供项目研制必需之外的涉密信息。

80.与协作配套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当有条款或者签订协议,明确界定合同文本和项目的、要求和责任。

81.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外事活动应当制定方案,明确事项,采取相应的措施,执行提醒制度。

82.接待境外人员来访,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确认,明确活动区域,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措施。

83.对外交流容、谈判口径、提供资料和产品应当经过审查。

84.单位应当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

85.涉密部门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自查及整改情况报单位工作机构。

86.单位应当根据工作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87.单位应当根据日常管理和检查情况,对单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88.发生泄密事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和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查处情况。

89.管理工作经费用于单位日常管理工作。

90.单位应当每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91.管理工作经费计算标准为核心涉密人员每人每年度300元,重要涉密人员200元,一般涉密人员100元。

92.管理工作经费应当单独列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根据工作需要保证足额开支。

93.资格单位应当建立工作档案,由工作机构和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建立。

94.工作档案容应当真实完整,反映单位工作开展实际情况。

95.工作档案应当按照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二、判断题(对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39题)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资格标准》是对申请一级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认定和复查的依据。

(√)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资格标准》是对申请二级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认定和复查的依据。

(√)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资格标准》是对申请三级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认定和复查的依据。

(√)

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的实施要求之一是“积极防,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

5.《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的实施要求之一是“积极防,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依法管理”。

(√)

6.《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标准》的实施要求之一是“业务工作谁主管,工作谁负责,促进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

7.责任主体是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分管工作负责人、其他负责人、涉密部门或者项目负责人、涉密人员。

(√)

8.责任主体是分管工作负责人和工作机构。

(×)

9.单位其他负责人,应当对分管工作中的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10.教授是*涉密项目负责人,组织好本项目研究是他的责任,对本项目研究中的工作监督检查是单位分管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的责任。

(×)

11.*单位取得二级资格,在承担*涉密科研生产任务过程中发生泄密事件,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业务负责人的责任外,单位法定代表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

12.实行责任考核追究是落实工作责任制的有效措施。

(√)

13.工作机构是指单位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

(×)

14.工作机构是专门负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独立行使管理职能。

(√)

15.申请或者取得资格的单位应当成立委员会或者工作领导小组。

(√)

16.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评分标准》规定,工作机构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当中止审查或者复查。

(√)

17.单位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是通过选举产生或者上级单位指派的。

(×)

18.申请或者取得三级资格的单位可以成立委员会。

(√)

19.一级资格单位委员会主任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

20.二级资格单位委员会主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

21.三级资格单位委员会主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

22.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超过100人(含)的,应当确定1名部门负责人担任工作机构负责人,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

(×)

23.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人(含)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

24.二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200人(含)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

25.专职工作人员是指制作、传递和管理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

(×)

26.一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工作机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3人。

(×)

27.二级资格单位涉密人员1000人(含)以上的,工作机构专职人员配备不得少于4人。

(×)

28.管理多个法人单位的,其工作机构人员配备按照所管理单位涉密人员总数计算。

(√)

29.*公司申请一级资格,涉密人员1205人,已按照规定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

处要求将其中一人调配为技术管理人员,但单位主要领导认为工作技术含量低,可以不配技术管理人员。

(×)

30.专职工作人员2人(含)以上的,应当配备1名技术管理人员。

(√)

31.基本制度是指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日常管理总的工作规。

(√)

32.单位各职能部门应当将管理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制度中,并组织落实。

(√)

33.重大涉密工程或者项目应当制定专项制度。

(√)

34.*公司具有—级资格,已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工作基本制度,公司领导认为设机构没有必要再制定业务制度和专项制度,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人力、物力。

(×)

35.单位工作机构对定密工作负主要责任。

(×)

36.单位主管业务领导、业务部门负有定密工作的主要责任,工作机构负有定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的职责。

(√)

37.界定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涉密等级的依据是“以项定岗,以岗定人”,即依据任务或者合同项目原始和有关围确定岗位及人员的涉密等级。

(√)

38.承担机要、档案、密码通信等涉密业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属于专职工作人员。

(√)

39.国家秘密事项在军工科研生产任务期不需要继续的,应当及时解密。

(√)

40.一个人在涉密工作岗位上千得年限越长,知道的国家秘密就越多,因此,应当根据个人在涉密岗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涉密等级。

(×)

41.工作中只要接触绝事项的人员,应当被确定为核心涉密人员。

(×)

42.工作中经常处理、产生、知悉和掌握绝事项的人员,应当被确定为核心涉密人员。

(√)

43.单位聘用涉密人员,不必与其签订承诺书,只需在聘用合同上明确要求就行。

(×)

44.单位聘用涉密人员要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应当进行培训并签订承诺书。

(√)

45.对涉密人员的管理不只是对涉密人员上岗前的审查和培训,还应包括在岗、离岗管理。

(√)

46.单位应当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

47.涉密人员严重违反制度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

48.取得三级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应当每人不少于15学时。

(×)

49.取得一级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应当每人不少于15学时。

(√)

50.取得二级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应当每人不少于15学时。

(√)

51.取得三级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应当为每人不少于8学时。

(√×)

52.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取得资格单位的涉密人员不允许因私出国(境)。

(×)

53.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

54.朱*是*单位的核心涉密人员,2006年8月20日从单位退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009年8月20日之前朱*不能到拟聘用他的外资企业做顾问。

(√)

55.*是*单位的一般涉密人员,2007年3月10日从单位辞职后,2008年3月10日之前,他不能到境外机构工作。

(√)

56.涉密人员脱离单位,都应当与原单位签订承诺书。

(√)

57.凡是国家秘密载体,包括已经定稿或者未定稿的文件电子文档,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明和期限。

(√)

58.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含纸介质、磁介质和光盘等各类物品)及过程文件、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

59.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控制国家秘密载体的接触围。

(√)

60.绝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存放在密码文件柜中。

(×)

61.涉密人员调入其他部门工作,涉密等级和岗位职责发整变化,其使用过的涉密计算机也必须一并带入新部门。

(×)

62.涉及国家秘密但未定稿的过程文件,可以不按国家秘密载体管理。

(×)

63.*涉密课题组负责人外出开会需携带一份涉密文件,他找单位员借出文件并复印登记后携带外出。

(×)

64.*涉密人员认为由其使用和管理的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大量秘信息和一份级信息,该介质应当定为秘载体。

(×)

65.密品在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保存、维修、使用过程中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

66.涉密人员辞职、解聘、调离涉密岗位,应当在离岗前清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

(√)

67.一级资格单位的要害部门应当实行区域隔离,并采取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

(√)

68.二级资格单位的要害部门应当采取物理防护,并采取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

(×)

69.涉及要害部门、部位的工程建设项目要符合安全要求,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应当经过单位工作机构审核,与工程项目同计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

70.携带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只要履行审批手续,若带出期间没有使用过,带回后可以不进行检查。

(×)

71.涉密信息系统应当配备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三员角色可以兼任。

(×)

72.没有涉密信息系统的单位可以不配备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员。

(×)

73.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也可以实行逻辑隔离。

(×)

74.打印机只是输出设备,所以同一台打印机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在涉密计算机或者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

75.将手机关机后连接到涉密计算机上充电,不会破坏物理隔离。

(×)

76.存储级信息的硬盘经格式化后,可以降密或者解密使用。

(×)

77.级计算机口令长度不得少于6个字符,更换周期不得长于1个月。

(×)

78.涉密计算机屏幕保护等待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

79.涉密计算机的硬盘发生故障,因为还在保修期,可以送到厂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

80.小的秘U盘发生故障不能使用,他就使用铁锤将其砸碎,这样处理就符合物理销毁的要求。

(×)

81.涉密计算机因性能不满足使用要求而淘汰,将硬盘和存储部件拆除后,可以捐赠给希望小学使用。

(√)

82.存储级信息的U盘经格式化后,可以降密或者解密使用。

(×)

83.涉及国家秘密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可以联人单位非涉密信息系统。

(×)

84.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机和无绳。

(√)

85.禁止使用非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

86.计算机仅存储一份涉密信息,可以不确定为涉密计算机。

(×)

87.级计算机的身份鉴别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口令长度应当是十位以上,并以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混合排列。

(√)

88.秘计算机的身份鉴别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口令应当每月更换一次。

(√)

89.涉密计算机如采用USBKey或者IC卡作为身份鉴别工具,拔除USBKey或者IC卡就进入黑屏状态,则可以在操作系统中不设置重鉴别方式(屏幕保护)。

(×)

90.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一般不存储涉密信息,所以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丢失不须追究其失密责任。

(×)

91.带有摄像头的便携式计算机,只要禁止使用摄像功能,就可以作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使用。

(×)

92.涉密计算机使用的耳机只接收播放的音乐信号,不传递其他信息,所以可以使用无线耳机。

(×)

93.*单位涉密计算机都是单机管理,一部门为了工作方便自行将部门几台计算机通过集线器连接,用于共享文件和打印共享。

(×)

94.为保证自己使用的涉密计算机不受到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的攻击,小王经常使用自己的U盘升级计算机病毒和恶意代码样本库。

(×)

95.将涉密U盘挂在身上,时刻处于自己的监控之中,符合要求。

(×)

96.同一个单位,涉密等级都相同的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可以交叉使用。

(×)

97.级以上的涉密计算机,应当采取USB移动存储介质绑定的保护措施。

(√)

98.携带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外出期间,为保证安全,应当将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分由不同的人员管理。

(×)

99.禁止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信息设备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

100.信息设备只要不连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就可以处理涉密信息。

(×)

101.为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将单台扫描仪连接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使用。

(×)

102.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供外出携带的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并由专人进行集中管理。

(√)

103.多人使用同一台涉密计算机,每个人对该涉密计算机有相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

(×)

104.涉密信息设备的报废应当拆除涉密存储部件,将剩余部分作报废处理。

(√)

105.非涉密信息设备不需要专人管理。

(×)

106.涉密场所的无绳,只要不使用,就不会产生泄密隐患。

(×)

107.涉密信息设备可以联人单位非涉密的部办公信息系统。

(×)

108.信息设备应当粘贴标识,标明或者使用用途。

(√)

109.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评分标准》规定,涉密信息系统未通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测评机构的系统测评并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的,中止审查或者复查。

(√)

110.涉密信息设备或者信息存储设备连接公共信息网络的,中止审查或者复查。

(√)

111.处理涉密信息的信息设备连接国际互联网或者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中止审查或者复查。

(√)

112.使用连接国际互联网或者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信息设备处理涉密信息的,中止审查或者复查。

(√)

113.将手机和传真机接人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就破坏了物理隔离。

(√)

114.涉密会议正在进行,麦克风出现问题,服务人员马上取来一支无线麦克风,使会议继续进行。

(×)

115.由上级单位宣传部门通知的涉及军品科研生产事项的新闻媒体采访,可以不履行审批手续。

(×)

116.涉密军工单位部的新闻宣传专栏、刊物登载的新闻宣传材料不需要进行审查。

(×)

117.*2007年5月从一所二级资格高校退休,2007年8月他把自己工作期间从事军品研究的成果写成专著准备出版,*认为他已退休,其专著属于个人成果,不需要再由单位进行审查。

(×)

118.涉密会议应当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召开,重要涉密会议应当在部场所召开。

重要涉密会议主办部门应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必要时工作机构应当派人监督和检查。

(√)

119.王*参加涉密会议时,为了便于发言和整理相关资料,他带一台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进入会场,会议主办方也没有提出异议。

(×)

120.甲公司为*项涉密武器装备外场试验任务牵头单位,另有3家公司参加。

因此,试验现场的管理工作由甲公司负责组织协调。

(√)

121.分包涉密项目,必须选择具有资格的单位。

(×)

12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之外的应急或者短期生产的级、秘涉密项目,选择非资格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承制方进行审查,签订协议,提出要求,履行监管责任。

(×)

123.分包涉密项目,没有选择相应资格的单位,加重扣分。

(×)

124.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评分标准》规定,选择的协作配套单位不具有相应资格的,应当中止审查或者复查。

(√)

125.军工单位在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外事活动应当制定方案,明确事项,采取相应的措施,执行提醒制度。

(√)

126.对外交流容、谈判口径、提供资料和产品应当经过审查;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

127.涉密部门和涉密人员应当每月进行自查,自查及整改情况报单位工作机构。

(√)

128.单位应当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