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8523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7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细胞分裂间期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B. 染色体的复制

C。

染色体数目加倍ﻩD.DNA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需在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完成复制后,DNA的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但是出现染色单体。

【详解】A、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于分裂间期,A正确;

B、染色体的复制于分裂间期,B正确;

C、染色体数目加倍于后期,C错误;

D、DNA数目加倍于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C.

2。

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a、d、b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c时期

C. 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a时期

D. 在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壁、染色体、赤道板结构的是d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细胞中有核膜,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中染色体呈现染色质状态,处于间期;d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四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后期、间期、中期,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c、a、d、b,A正确;

B、分裂间期所占时间最长,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c时期,B正确;

C、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C正确;

D、赤道板是一道假想的板,并不存在,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及其各个时期的典型特征,能够根据染色体的状态、数目、行为等特征判断各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剪取洋葱根尖5cm解离并制作临时装片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盐酸和酒精

C. 压片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D.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1:

1的混合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

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

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

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

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

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

(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详解】A、剪取根尖2-3mm解离并制作临时装片,A错误;

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盐酸和酒精,防止解离过度,B正确;

C、压片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便于观察,C正确;

D、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1:

1的混合液,D正确.

故选A。

4.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

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C。

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和数目改变的结果,是分化的根本原因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ﻫ(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在胚胎期达到最大分化程度,A正确;

B、未离体的已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受到抑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B.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C。

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的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

B、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弱,B错误;

C、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 原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

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A正确;

B、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B正确;

C、抑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错误;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正确。

故选C。

7。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下列关于研究材料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

 萨顿等人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赫尔希与蔡斯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实验材料,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物理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故选A.

8.豌豆的圆粒对皱粒是显性,现有一圆粒豌豆自交,其后代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若让其后代全部圆粒豌豆进行自交,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

3:

1ﻩB。

6:

1ﻩC。

 5:

1D. 1: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现有一圆粒豌豆自交,其后代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说明圆粒为显性性状,皱粒为隐性性状,用D、d表示,则亲代圆粒的基因型为Dd,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

Dd:

dd=1:

2:

1,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粒:

皱粒=3:

1。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圆粒对皱粒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为Dd,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DD:

Dd:

dd=1:

2:

1。

让子一代种的圆粒豌豆(DD:

Dd=1:

2)自交,后代皱粒的比例=2/3×1/4=1/6,因此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圆粒:

皱粒=5:

1。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相对性状法判断显隐性关系、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一代的基因型,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子一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的自交而非自由交配。

9。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所以用其做人工异花传粉实验不需要套袋

B。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则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

C.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去雄与人工授粉可同时进行

D。

绵羊

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2、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详解】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所以用其做人工异花传粉实验需要进行套袋处理,A错误;

B、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也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去雄时花粉还未成熟,不能同时进行人工授粉,C错误;

D、绵羊的白毛和黑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10.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两品种杂交,其后代出现黄色圆粒 70株,绿色圆粒68 株,黄色皱粒 73 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A。

 YYrr和yyRrﻩB.YYrr和yyRRC。

Yyrr 和 yyRRﻩD.Yyrr 和yyRr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得到后代:

黄圆70,绿圆68,黄皱73,绿皱71,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每一对基因交配的后代分离比,从而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详解】已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的分离比:

黄色:

绿色=(70+73):

(68+71)≈1:

1,是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圆粒:

皱粒=(70+68):

(73+71)≈1:

1,是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

由于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所以其基因型是Yyrr和yyRr。

故选D.

11.牵牛花的花色有红色、白色和紫色,现选取白色和紫色二个纯合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花:

3红花:

4白花。

F2紫花中纯合子比例为

A。

1/6ﻩB. 1/9C. 1/3D.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2表现型及比例为9紫花:

3红花:

4白花,9:

3:

4的比例是9:

3:

3:

1比例的变形,说明花色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紫花的基因型是双杂合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才会导致后代出现9:

3:

4的性状分离比,其中9紫花种只有1份是纯合子,因此子二代紫花种纯合子的比例为1/9。

故选B。

12.基因型为AaBbCCDd的豌豆自交(4对基因分别控制4对相对性状且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分别是

A. 27,8ﻩB.8,6ﻩC.9,4D. 12,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4对基因分别控制4对相对性状且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4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纯合子自交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有2种.

【详解】基因型为AaBbCCDd

豌豆自交,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Aa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Bb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CC自交后代只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Dd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因此,基因型为AaBbCCDd的豌豆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3×3×1×3=27种,表现型种类=2×2×1×2=8种。

故选A。

【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

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13.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含有

A。

四条染色体B。

四个双链DNA

C。

两条染色单体ﻩD. 两个双链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

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A错误;

B、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双链DNA,B正确;

C、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C错误;

D、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双链DNA,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是某一动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 分离定律发生于图中的丁细胞所处的时期,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的甲细胞所处的时期

C. 动物性腺中的细胞不会发生图中丙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D.图中丙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由于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的,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丁图细胞所示时期,B错误;

C、动物性腺种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动物性腺中的细胞会发生图中丙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C错误;

D、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变化,能够根据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染色体的数目、行为等典型特征判断各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5.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某人正常,且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正常,但其弟弟患血友病,则其弟弟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于

A.祖父ﻩB.祖母ﻩC. 外祖父ﻩ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隔代遗传;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某正常人的弟弟为血友病患者(XhY),其致病基因h来自母亲,而母亲正常,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HXh;由于外祖父、外祖母均正常,因此母亲的致病基因h来自外祖母,即外祖母的基因型也为XHXh.因此,其弟弟的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是外祖母→母亲→弟弟.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次要求考生识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推断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

16.一个基因型为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不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经过减数分裂,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1种ﻩB.2种ﻩC.3种D。

4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故选B。

1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B。

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和蛋白质外壳均进入细菌中

D.T2噬菌体的增殖所利用的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A错误;

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C错误;

D、T2噬菌体增殖过程中,除了模板,所需原料、酶等均来自宿主菌,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核DNA分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两条链在方向上表现为反向平行,碱基关系上表现出互补配对

B。

双链DNA分子中嘌吟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

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内侧

D.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由于嘌呤只能和嘧啶配对,且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所以双链DNA分子中嘌吟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B正确;

C、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内侧,C正确;

D、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相连,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D。

19.在某细胞中,若有一个控制有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为

在复制时所需要的条件是

①ATGTG或TACAC作模板链②4种核糖核苷酸 ③4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聚合酶⑤DNA水解酶

⑥ATP⑦DNA解旋酶

A.①③④⑥ﻩB.③④⑥⑦ﻩC。

①②⑤⑦ﻩD。

 ①③⑥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关DNA复制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DNA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

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

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①DNA分子复制时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所以需要ATGTG和TACAC作模板链,①错误;

②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而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

③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作为DNA复制的原料,③正确;

④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能催化合成脱氧核苷酸链,④正确;

⑤DNA水解酶催化DNA分子水解,所以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不需要,⑤错误;

⑥ATP能为DNA分子复制提供能量,⑥正确;

⑦DNA解旋酶可以将DNA的双链打开,作为DNA复制的模板链,⑦正确。

故选B。

20.将双链被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

A。

1/8,7/8ﻩB.1/4,1ﻩC.1/4,3/4ﻩD.1/8,1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3=8个,其中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14N的DNA分子有8个。

因此,连续复制三次,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1/4,只含有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8—2)÷8=3/4。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和特点,明确无论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最初的母链,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1.下列有关基因与D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NA分子是基因的集合体

B.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

每个基因的长度相同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不仅仅是基因的集合体,A错误;

B、基因是4种脱氧核苷酸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B错误;

C、每个基因的长度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故选D.

22.下面的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A. 甲图所示过程称为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 甲图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

C.乙图所示过程称为转录,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D.甲图和乙图所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