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295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x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3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石姣

(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12级2班)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2-3岁这个关键期内。

如果能够了解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言语、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家长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用行动给幼儿树立榜样等等的措施。

同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引导与纠正,也就意味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培养中。

关键词:

2-3岁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当今时代,很多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每一个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够占据优势。

可是众多的父母都不了解应该怎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有很多的家长都觉得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管,不听话,脾气还很固执,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只是没有深入的读懂自己的孩子。

也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听话了才是好孩子,父母说啥就是啥,那样的话才符合好孩子的标准;有的父母简单的认为是自己生的孩子,所以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尤其是在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不听话的话就会被打一顿。

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卢梭说过,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的年龄特点[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孩子也是一个人,也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2]。

所以说,作为孩子的父母,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掌握科学正确的培养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全面并且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的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通过查询文献,可以发现,关于行为习惯的研究已经相当多,对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也比较多,然而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研究则比较少,尤其是2-3岁关键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的研究者只是进行了学龄前期的幼儿行为习惯的研究,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来进行细致的研究。

本文聚焦2-3岁幼儿并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2-3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如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在自信与探索中成长。

2-3岁儿童身心发展已经初具雏形,是幼儿期中的重要时期。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

“习惯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使自己养成好习惯”[3]。

所以,应该在幼儿产生自我意识的2岁时期开始注意幼儿习惯的养成,养成一个好习惯,使人一辈子都能够受益,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则终身受累。

孔子曰: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4]”从幼儿两三的时候就开始有意的培养,每天灌输一点点,直到孩子成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上井然有序,充满生机。

我们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修养与素质,而且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儿童全面的发展,所以这个问题依然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幼儿期,尤其是2-3岁关键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应该抓住2-3岁幼儿爱玩,爱做事的心理特征,把多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地让幼儿学习。

想象游戏是幼儿2-3岁期间比较活跃的,可以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想象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这样可以让幼儿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得多姿多彩。

所以,幼儿期尤其是2-3岁期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

人类众多的习惯影响着行为,因此在人们还是幼儿的时候,应该非常留意习惯的养成。

尤其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基础。

通过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锻炼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幼儿对整个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那么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良好的习惯指的是什么。

是指要达到当前的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符合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在身体健康、品德品质等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已经形成自然的行为。

良好的习惯是自己独立做到的,有一定规律的、还要整洁卫生的,不打扰别人的。

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幼儿好的习惯的养成具有一些可以追究的规律性:

一是趋早性。

也就是说,一个人良好的习惯最早便在幼儿期就开始萌发。

而2-3岁正是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最初始的时期。

二是渐进性。

幼儿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内容上,从少量逐渐增加,在要求上也是低要求逐渐提高。

三是反复性。

因为幼儿此时还处在大量的学习与吸收阶段,所以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会表现出反复的状态。

[5]而且幼儿从2岁开始有了模仿能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正处于从不知道到了解,从不会到掌握的关键期。

所以说,具有科学性的,正确并且符合自然的起始教育,比起再教育,比起矫正教育要容易的多,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3]。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毕生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正确合理的起始培养,在幼儿2-3岁关键期的培养更是有着伟大的意义。

二、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0-3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2.5岁-3,5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两三岁以后,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在稳定的心理活动基础上,才可能组成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也就是一个人的个性。

这都说明了2-3岁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繁荣重要性,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需要对其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措施。

每一个家长如果想要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更好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培养,就要足够的掌握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身心发展的特点,走进孩子的世界。

1.感知觉

在幼儿差不多两岁的时候,语言和思维开始真正的发生,对实物认识的概括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在三岁左右,幼儿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6](p55)。

例如,对物体形状的感知,已经不光能说出他们看到的,还会把它归入某种形状的类别,而且还能交出这些事物的名称。

比如,幼儿会说:

“像皮球那样的形状。

”或者叫出“圆”。

对颜色的认识也是这样的。

2.注意

总的来说,幼儿在三岁以前的时候,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注意的实物也比较少。

但是幼儿在两岁之后呢,在他们的活动中,注意的时间已经比两岁前要延长很多,并且已经开始留意周围的人的活动[6](P95)。

例如,爸爸在上网,妈妈在炒菜,哥哥在写字等等。

又比如,对于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对应他们年龄特点的节目,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坚持的看完。

在2-3岁这个阶段幼儿注意到的实物逐渐增多,注意和他们的认知过程也渐渐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比如,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自己说道:

“没有炒的虾是青色的,而炒过之后的虾是红色的。

”说明他注意到了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物。

3.言语

2-3岁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的流利方面和节奏方面的障碍[6](p31)。

很多家长或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大,其实是孩子急于表达而出现的情绪问题。

4.社会性与自我发展

在幼儿差不多两岁的时候,逐渐注意到他们自己的身体也能体会到身体的感觉,但是他们想要某种东西时或者愿望想要被满足时,总是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主语的位置。

这便说明了此时的幼儿还没有把外界的环境和自身区分开来。

在2岁半时候,幼儿有了自己的主意。

在外面走路的时候,幼儿总是不愿意让家长领着,而是迫切的想要挣开家长的手自己跑跑跳跳,时而蹲下捡石块,时而捡树枝当枪。

这样的表现,说明孩子出现了独立性。

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放入阶段。

幼儿独立性出现的时候,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并且表现明显。

此时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分出自己和别人的区别,说话的时候也能分清“你”和“我”,在活动中和生活中也总是想要“自己来”。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独立性的出现,这也是2-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成就感的重要体现。

幼儿主要依靠家长或者别人成年人来进行自我评价。

初步具有了性别的意识,能够分清楚自己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但是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别,由此区分的依据都不了解。

此时的幼儿也具有了人所有的全部的基本感情,但是还不能精准的分化。

比如还不明白痛哭和愤怒的区别。

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很多幼儿玩的都是独自的游戏或者平行游戏,他们喜欢呆在一块玩,但是却没有合作游戏。

因为他们的语言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可能着急的时候出现手脚的攻击同伴的问题。

三、2-3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1.用行动树立榜样

宋庆龄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她认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要为儿童树立榜样。

她指出,孩子的学习和认知首先从模仿开始,他们从长辈长辈的行为上找到自己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如果长辈的身上有不好的行为,也会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7]。

甘地夫人说过: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觉察。

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8]。

苏联很有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如果父母尊重他们的家庭,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自己也能做到,如果父母能够对自己的每一个举止都尊重,那就是对他们的孩子最好的教育[8]。

”人们常说孩子的最开始也很重要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看到什么学什么,听到什么学什么,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模仿能力特别强又是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特点,他们模仿和学习的人物通常也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孩子们会有意无意的把看到的父母的行为举止默默的记在心里,因此每一个父母都要在生活中时格外留意自身的言语举止,与此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例如:

如果父母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里安静的看会书,那么孩子也会跟随大人坐在旁边看自己的书,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相反,如果家长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而且只会训斥孩子去看书。

这样很明显并不能有一个期望中的效果。

有非常多的家长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想要通过批评来让孩子改掉哪些不好的习惯,但是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说,当家长的应该反思并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有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而不是自己做不到,还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p66)]。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也经常提到:

孩子能够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整体素质,父母的教养,父母的表现都能从孩子的身上找到一丝的依据。

不行动而只是进行空口说教,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叛逆的心理,甚至会厌倦和反感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孩子该怎样来做,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2.尊重孩子

有不少的家长觉得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就该听父母的话,或许是传统教育的烙印太深了吧。

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很多的时候都会忽略掉孩子的主观愿望,反而经常控制孩子的思想和孩子的行为,代替孩子做事,代替孩子思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反感,更加的叛逆。

2-3幼儿的独立性正在建立,有了叛逆心理,经常是家长越反对,幼儿越反抗,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会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听话”。

而且2-3岁的幼儿已将逐渐有的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处事的方法和态度。

有的家长总是帮着孩子做大多的事,干涉孩子吃饭,干涉孩子交往,还控制孩子的行为。

这样的话,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比如,妈妈一直催着宝宝干一件事,吃饭,收玩具等等。

可是家长催促的越急,孩子越是不想行动。

孩子或许本来是打算去做的,可是就在家长的唠叨与催促之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直接就散手不管了。

同时,家长可能会更加的生气或者着急,或许呢还会责怪孩子。

然后,家长和幼儿间的氛围就变得有点紧张,最终的结局是孩子没有做到预期的事情,孩子还被训了,家长也生了一肚子气。

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家庭里都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样的行为习惯就不会发生上述这样的情况了。

有的时候孩子也许的确不想做,家长也不必强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如果每一个家长都能有意识的给予孩子一些尊重,那你也一定会受到来自孩子的更多的尊敬。

总而言之,如果家长想要很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要足够的掌握2-3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反言之,家长总是想要控制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时间长了,家长和幼儿的关系会更加的紧张。

如若矛盾进一步的被激化,就会导致孩子形成真正的倔强、人性等等不良性格。

3.认真对待第一次

在孩子第一次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很多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并且没有认真对待[9]。

在孩子第一次站在高处危险的地方时,第一次在超市因为一个玩具而在地上打滚的时候,第一次打小朋友或者拿别人东西的时候,父母都要很严肃很认真的来处理,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是不被允许的,也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让他一个人安静的呆会。

事后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了,及时的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再一次认真的对他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并且给孩子一些建议,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能够及时的制止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不良行为,就算以后还是会再一次出现,但是相信这一次的劝阻孩子会很快接受,后续出现的次数可能就会越来越少。

但总是有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很小,什么都不知道,就算讲也是白讲。

非常遗憾的告诉这些家长们,就是你们这样的想法,错过了孩子的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

并且造成了以后矫正机会困难重重。

 

4.适当的放手

当孩子出现独立性时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而2-3岁的幼儿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快速阶段[10]。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习惯自己来做事,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独立走路不要大人牵手,愿意去帮助别人等等好多事。

但是,毕竟2-3岁的幼儿,年龄还很小,四肢的发育和身心的发展都不成熟,经常会出现帮倒忙的情况。

要是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干扰。

比如,在出门的时候,两岁多的宝宝一直坚持要自己来穿鞋子,可是由于孩子没有分清鞋子的左右,而穿反了。

要知道对于一个两岁大的宝宝来说,自己努力的穿好鞋子,是一件特别成功而且自豪的事。

但是家长呢,看到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耽误了出门的时间,甚至还会训斥孩子“就说你不会了,还非要穿。

”一边说,一边把穿好的鞋子脱掉,重新帮孩子穿上。

以后孩子可能不会主动的来穿鞋子穿衣服了,因为孩子努力的,很开心的想要得到表扬的时候,却被泼了一盆凉水。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先表扬孩子,让孩子的努力得到肯定,然后告诉孩子如何来分辨鞋子的左右,让孩子自己动手来调整,又一次能够让孩子更加有自信。

但是很多的家长都没有这样的耐心。

2-3岁的孩子都喜欢自己学着做事,也是学做事的关键期。

家长也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他们肯定有一个学习并且练习的过程。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指导,更不能训斥孩子,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重点是孩子参与进来的这个体验和过程。

孩子总要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别的事情也是一样,试着放手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慢慢长大。

2-3岁幼儿的独立性要求较强,家长应该减少干涉,有需要的时候引导一下就好。

在公园玩的时候,让孩子玩自己感兴趣的,不要考虑太多,会有点不安全会把衣服弄脏,家长在旁边观看保护安全就行,而不是过多的约束。

比如,孩子玩滑梯,坐在滑梯的顶部,看一看周围的风景,可是家长却很着急催促幼儿快点滑。

其实幼儿站在高处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

有时候,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即便孩子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家长也会约束说:

“人家年龄大,你还小,不会玩这个,还是去玩别的吧。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幼儿会认为自己一直都小,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在2-3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机会,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人。

因为这一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如若看到别的小孩子推了自己孩子,也不要忙着去保护,可以先观察一下,孩子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也许孩子自己并没有觉得疼,也许那个小朋友是用推来表示友好,所有的这些情况都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和用心的了解。

适当的放手,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爱与保护。

5.适时适当的鼓励与激励

2-3岁孩子的自我评价依赖于家长与成年人,而且本阶段的孩子很多事都想要自己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鼓励和表扬,通俗来说好听的话每个人都喜欢听,更何况孩子。

这是孩子们重要的精神营养和强化好的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措施。

孩子们喜欢被大人表扬和称赞,他们通过这些评价来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不管是怎样的人,受到鼓励与表扬之后是很容易改正自己的不足的,相反,如果受到责罚与批评,会很难改过的。

”只要幼儿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了以前的不足游离进步,应该尽快给孩子及时的鼓励,促进其成就感。

如果想要达到家长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目的,就要掌握好力度,鼓励和表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要让孩子明确的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是正确的。

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要及时的表扬,及时的强化。

这样的效果比起那些单纯的说教要好很多。

但是如果给予幼儿的表扬和鼓励太多的话,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

很容易得到的表扬,会让幼儿不能很明确的区分好坏行为,这样的话不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非常留意孩子的个性特点,还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适时适度的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失去了规则,也就会失去教育的尺度,教育应该具有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到极致,甚至会让教育发生相反作用。

所以说,不分时机的一味鼓励并不是赏识教育,没有场合的一味批评并不是挫折教育。

如今有些父母擅于用金钱,用语言来激励孩子,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引导,孩子会不清楚自己被赏识的原因,有或是这些原因理解的时候有偏差,尤其是2-3岁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时期。

所以,父母要放下一家之主的架子,家长式作风也要舍弃,和孩子成为平等的好朋友,给孩子适时适当的鼓励,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四、2-3岁儿童不良习惯的矫正

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具有较为正确的教育观念,所以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溺爱和骄纵,很多的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的。

对不良习惯加以引导,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对不良习惯的纠正就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家庭的小氛围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已经习惯了,并且觉得是自然的事,但是如果不久之后自己的孩子进去幼儿园,进去社会大环境之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很好的行为习惯,会导致小朋友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还有家长与家长之间都会出现矛盾。

矫正孩子不经意间所形成的不良行为,就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要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1.冷静处理 

心理学里叫做“爱的剥夺”。

如果孩子外出时总是要求家长满足自己,如果不买一个自己中意的玩具便哭闹,打滚。

这时候的家长便可以安静的陪在孩子旁边,等待,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在和孩子讲道理。

如果孩子继续哭闹不止,家长要继续等待,不能打骂孩子,不能妥协屡次给孩子希望。

如果想要快速的解决问题,但只是简单粗暴的威胁与打骂,有可能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

如此,进入一种恶性的循环之中。

如果妥协,会给孩子以后一个负反馈,只要哭闹便能得到。

此时只需要冷静的陪伴与等待。

2.及时惩罚

经常会有家长常用的一句话“等着,回来在收拾你”,这样的方法千万不要再用了,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就要立即制止。

2-3岁幼儿的思维能力不能想象更不可能考虑到后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只能掌握到眼前事情的直接后果。

很多人都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让人哭笑不得,因为他们经常哭的时候转眼间就笑了,所以他们更是记不住一天以后父母回家批评他们的理由,而且有很多的父母,他们也可能忘记了要回家批评孩子的事情。

要让孩子了解到为什么自己会被批评或者责罚,孩子才会理解自己应该改正什么,这就是及时的惩罚的作用。

3.给孩子合适的标准

很多的时候,批评教育过孩子之后,这件事并没有完,如果你没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

很多时候,2-3岁的孩子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才会做出不良的行为。

如果想要有效的矫正这种行为,不仅要及时的制止,更是要教会孩子合适的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

比如孩子总是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父母不能简单的批评说“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不死你的,不能拿”这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告诉孩子“这是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可以问一下他,是否愿意让你玩。

但是你不能抢,这样很不礼貌。

”孩子如果知道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去解决问题,也就会很小出现不良的行为了。

4.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很多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才说过,批评过,可总是转眼就忘记。

这样并不奇怪,2-3岁儿童的特点就是哭过就笑,事过就会忘记。

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的行为并不是短时间内所形成的,要想很快的矫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应该有侧重点,在最近的时间里,先挑出不能忍受的,比较重要的不良行为采取矫正措施。

如果一会因为孩子抢东西、一会因为孩子说脏话而不停地批评他,孩子会感觉无所适从的。

(指导教师:

赵国锋)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06.01

[2]王方.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10:

7-7

[3]培根.培根人生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01:

56-56

[4](春秋)孔子陈述、陈涛编著.论语[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08.01:

87-87

[5]杨红.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教育界:

高等教育研究(下),2014.4:

179-179

[6]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7]白艳霞.如何对2-3岁幼儿进行早期教育[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35(3):

86-88

[8]宋佳佳.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2013.09:

248-248

[9]冯贵才.父母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J].学苑教育,2013.08:

13-14

[10]李伟娟.幼儿叛逆教育策略与方法[J].教育论坛,2014:

86-86

OnTheCultivationofGoodBehaviorHabitsfor2to3YearsOldChildren

SHIJiao

(Class2Grade2012,DepartmentofEducation,Moscow’sinstituteofArt,Weinan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

Inrecentyears,moreandmoreparentsattachgreatimportancetochildren’searlyeducation,whichcultivatechildren'sgoodhabitswhentheyareveryyoung.Asweallknow,itisveryimportanttocultivatechildren'sgoodbehaviorhabit,especiallyin2-3yearsofthisperiod.Ifwecanunderstandthecharacteristicsabout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ofchildrenwhoare2-3yearsold,andchildren'spercep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