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12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

2010-01-2221:

57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学部分

简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我们应当一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教育目的选择中的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试比较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的,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1)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2)目的:

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3)前提:

以学生为主体

(4)基础:

开发学生的大脑

(5)动力: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6)核心:

以德育为核心

(7)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突破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考高考改革

应试教育的含义:

“应试教育”是脱离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

其呈现以下的特征:

不平等性、片面性、机械性。

简述我过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马列主义、理想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纪教育、环境教育。

简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

德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

(2)德育制约学生的发展方向。

(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

中小学是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

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试论“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1)德育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包括外部和内部活动)

(4)德育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学生的盲目自由发展。

(5)德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2010-01-2521:

37

德育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

(2)疏导原则

(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4)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6)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

(7)言教和身教相结合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简述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主要途径:

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心里资讯法,生活指导法。

为什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一恒”?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1)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

(2)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课程计划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政府的教育方针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制定的学校具体的教育要求。

(2)指导思想

(3)课程设置

简述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教材的编排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教材的编排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教材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准确、主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文字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标、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

(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

(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服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三)

2010-04-1811:

40

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

(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

(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服务

(4)建立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校课程体系既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能形成学校特色;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

世界课程改革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1)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态度、道德的发展。

(2)以基础学力为中心,提高课程标准

(3)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

(4)尊重学生的经验,实施个性化课程

试比较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

与以往的课程相比,研究型课程有那些突破?

(1)对以为课程管理体制的突破

(2)对以为课程编制模式的突破

(3)对学生学习观念、过程以及方式的突破。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重大转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一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系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10-04-1811:

41

简述教育的基本任务。

(1)传授和学校科技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个性。

(3)增强体质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简述现代教学价值观

现代教学的价值观

(1)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观

(2)学生是有生命的,有个别差异的,重视个性化教学

(3)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

现代教学的课堂观

(1)课堂教学具有实现传递的功能、实现交往的功能,情感归属的功能、社会适应的功能、个性发展的功能、

(2)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3)课堂中知识的新结构是:

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4)课堂控制的新方式:

走向民主、开放的管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组织学生感知教材

(2)引导学生理解教材

(3)组织学生巩固知识

(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题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3)教学和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1)两种不同的规律:

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传统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心智发展全仰仗教师,为此,十分强调教师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教师对学生不应横加干涉,他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

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只能顺应它。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

教师应具有那些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专业知识:

本位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3)教师的专业道德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树立教育民主观,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其次,学会欣赏学生,树立多元智力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激励学生,以宽广的胸怀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

语言表达能力有那些具体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

其一,口语表达能力。

其二,书面语表达能力。

其三,体态语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大量的是口头语言,对此要求应更严更高。

教师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要发标准音。

选用词汇要科学,通俗易懂。

词句要完整,系统连贯,逻辑性强。

重点突出,观点鲜明。

其次,要求语言具有教育性。

教师说话要富于情感。

最后语言表达要具有艺术性,要富于表情,抑扬顿挫,语调语速适当,并以手势和姿势辅助说话,使之生动有趣,富于幽默感。

要依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话语,语气和语调,一达到语言表达的理想效果。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

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应该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学生冲突或突发事件,第一,要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

第二,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教师在临场时应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以炽烈热情,化为积极的行动。

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所持心态的不同,处理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处理和解决偶发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