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99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015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

1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要求政府下令改革满人社会习俗,“断发易服”,采用汉人先进习俗

D.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知识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服饰变迁

【答案】D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分析可知康有为认为中国社会习俗与西方国家不同“诚非所宜”。

由此可知,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题干材料涉及发展机器生产,当并不是康有为所强调的,B项排除;C项“采用汉人装束”未能从题干中反映。

正确选项为D项。

【思路点拨】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变法的过程中,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变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说明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2“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

‘请大人安。

’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

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摘自《大公报》1907年2月3日。

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能说明

A.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

B.封建官员提倡新政只是做样子,内心无意推行

C.巡警为公职人员,仍需务必遵守公务礼仪规范要求

D.新政虽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是渐进的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D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是1907年,可知是清政府实施新政之后,依据材料中“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

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的信息说明社会变革中,社会习俗并没有同步,故D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习俗以及变迁的正确理解

3.912年9月8日《申报》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服饰变迁

【答案】C解析:

题干中“1912年”表明所描述现象与辛亥革命有关,五花八门的服饰背后浓缩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时间“1912年9月8日”看辛亥革命已经完成,成立了中华民国,必然对人们的服装有影响。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表面讲的是东西服装、汉满服装,实际上讲的是当时东西思想、新旧思想的并存,而这些又对服装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也就带来了穿着打扮的纷繁复杂。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的影响。

4.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答案】B解析:

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工业落后,市场上很多商品都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即舶来品,所以都带“洋”字。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西方侵略给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影响的准确理解。

 

5.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

“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

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

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

”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过程

【知识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代习俗变迁

【答案】D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康有为上书光绪要求其率先断发易服以推进变法,与近代风俗经历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过程无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直接答题。

6.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首选工人老大哥

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D.嫁人要嫁万元户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婚恋观变化

【答案】B解析:

A项说法属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婚恋观,排除;C项是主要在60年代,排除;D项主要在改革开放后,当今社会比较多,排除;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的婚恋观变化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

7.《上海洋场竹枝词》载: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这表明在近代上海(  )

①新式交通工具和报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思想开放人士比较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③西方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习俗观念

④多元化与西方化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

【答案】B解析: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满街游戏任驰驱”说明①正确;“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说明②正确;“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说明③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上海一处,说明④错误。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8.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请一张年画回家过年 ”曾是中国人旧历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显示子孙多而贤能。

 

(1)材料一中的年画体现出古代民俗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分析其原因。

(6分)

材料二:

民国机器印年画《美人打球》,几个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

 

(2)材料二中的年画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分析这些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积极意义。

(10分)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钢粮元帅》,赵公元帅高举“大炼钢铁”的标语,门神抱着硕大的玉米棒子,长胡子也被夸张地表现为金黄的麦穗。

 

(3)材料三表明年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呈现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8分)

 

(4)年画渐渐披上了“尘埃”,成为不少民间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紧俏货”。

如果你是一位年画收藏爱好者,你选择收藏年画的理由是什么?

(2分)

【知识点】古代、近代社会习俗变迁·古代、近代习俗变迁的因素·新中国初期艺术特点及原因

【答案】第一问,结合图片信息“显示子孙多而贤能”可知民俗特征强调多子多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家族的延续性;原因可从政治制度—宗法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儒家思想等角度分析。

第二问,材料“机器印年画”“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表明机器印刷业出现、社会习俗的变迁、西方娱乐方式传人中国及妇女地位提高等;其意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三问,材料“赵公元帅”“长胡子”表明年画仍然保留传统形式,“大炼钢铁”则与50年代的大跃进等政策有关;原因从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第四问从保存传统文化、艺术收藏有升值空间、历史研究等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特征:

强调多子多福;强调家族的延续性。

(2分)

原因:

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

(4分)

(2)变化:

机器印刷业的兴起;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娱乐方式西化。

(4分)

意义:

有利于形成打破专制,实行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促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

(6分)

(3)特点:

保留着传统形式,内容上加入了政策宣传的因素。

(2分)

原因:

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强大的生命力;大跃进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

(6分)

(4)理由:

存世较少,有升值空间;是精美的艺术品;文化内涵深厚,有历史研究价值。

(2分)

【思路点拨】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时间关键: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变迁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3.变迁规律:

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9.古语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

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C解析:

清初的“剃发令”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A项排除;“剃发令”和“保辫会”不是历史的进步,B项排除;D项和题意无关。

而“辫发之争”实质上体现了“体制之争”(君主制还是共和制)。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与中国政治变迁的关系的正确解读。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天主教耶稣会士的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

……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

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

……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利玛窦带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6分)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