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782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

10

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Zn-65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

“好难受啊!

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

“帽子哪里去了?

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金刚石:

“幸福吧!

打磨打磨我就戴在情人的手上了”

【答案】B

【解析】A、锥形瓶被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铁架台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金刚石打磨成钻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红磷用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答案】A

..................

点睛: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液体取用

C.

加热液体D.

滴加液体

【答案】D

【解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灾,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①瓶塞倒放,防止沾的污物腐蚀瓶内的药品,②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洒落,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大拇指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正确。

故选D。

点睛:

使用注意事项有:

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4.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原子内有14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8,则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4B.19C.28D.42

【答案】A

【解析】由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14个。

故选A。

5.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答案】C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这样做会造成触电;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引起爆炸;C选项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吋,使用楼内电梯逃生,容易造成被困电梯中;故答案选择C

6.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B.过滤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蒸馏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答案】B

【解析】A、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正确;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错误;C、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所以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正确;D、蒸馏可以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蒸馏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正确。

故选B。

7.下列是4种矿石(括号中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属于单质的是(  )

A.

铝土矿B.

金矿

C.

白钨矿D.

辉铜矿

【答案】B

【解析】A、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B、金矿是主要成分是由金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C、白钨矿主要成分是CaWO4,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D、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

故选B。

点睛: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8.“共享单车”进入江门,方便了江门市民的绿色出行:

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C.分子质量变大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夏天温度高,分子间的间隔要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会使轮胎发生爆胎,分子本身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故选D。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9.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  )

A.延展性好B.导电性好

C.导热性好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答案】D

【解析】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镁与硫酸锌反应生成锌和硫酸镁,发生置换反应,原因是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故选D。

10.“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

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答案】A

【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都有利于保护环境。

选A

11.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2个氢原子:

2HB.S2﹣的结构示意图:

C.铝离子:

Al3+D.氧化铁:

Fe2O3

【答案】B

【解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正确;B、

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

Al3+,正确;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正确。

故选B。

12.镆是近期刚确定中文名称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D.核内有173个中子

【答案】C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镆的原子序数为115,即质子数为115,正确;C、该元素的元素汉字名称偏旁为“金”字,属于金属元素,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15,所以中子数=288-115=173,正确。

故选C。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13.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错误;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正确;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正确;④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错误。

故选C。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加热氯酸钾D.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错误;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应该减少一体积的气体,错误;C、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错误;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高锰酸钾才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正确。

故选D。

考点:

图表表示的化学信息。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2分)

15.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

(2)D中x=________;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E中硒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4)写出图中A、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答案】

(1).AB

(2).8(3).失去(4).Se(5).AlCl3

【解析】

(1)依据质子数相同的元素是同种元素,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A、B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

(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硒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e;

(4)由图可知:

A与C分别为铝元素、氯元素,铝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镁元素显+3价,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氯元素显-1价,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Cl3。

16.2017年3月22日是第25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废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操作是_____(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实验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____(填序号),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可利用活性炭_____(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废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得到中水,中水不可饮用,请列举中水的一项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某中水水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该水样属于_____(填“硬水”或“软水”)。

【答案】

(1).过滤

(2).c、d(3).引流(4).吸附(5).用于冲厕(合理即可)(6).硬水

【解析】

(1)废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通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

(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可利用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中水”的水质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但又高于允许排放的污水的水质标准,处于二者之间,不可饮用但可用于冲厕、景观用水、洗车等;

(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说明是硬水。

17.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D可以用于充气包装,是因为D的化学性质________。

【答案】

(1).C

(2).4NH3+3O2

2N2+6H2O(3).稳定(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C物质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2)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3O2

2N2+6H2O;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为食品保护气。

18.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

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

2X+3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NaClO3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答案】

(1).NaCl

(2).分解反应(3).+5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Na,2;Cl,2;O,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a,Cl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故X的化学式为NaCl;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x+(-2)×3=0,则x=+5。

19.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B操作,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加热木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操作,木炭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成分是:

________、少量的O2和少量_____;

(3)D操作,检验生成物是CO2,烧杯内的液体是石蕊试液,振荡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1).使木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CO2(3).CO(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析】

(1)B操作,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加热木炭的目的是使木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由于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C操作,木炭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成分是:

CO2、少量的O2和少量CO;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槽的作用是电解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L气体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L;该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该气体前必须_________。

(2)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途径为______(填序号)。

A.太阳能→电能→热能B.化学能→电能→热能

C.太阳能→化学能→电能→热能D.电能→化学能→电能→热能

(3)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_。

(4)与单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2O

2H2↑+O2↑

(2).10(3).验纯(4).B(5).水(6).晚上也可以使用

【解析】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10ml,该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该气体前必须验纯;

(2)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的原理是利用白天电解槽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反应,把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然后利用电能给热水器加热,故能量转化途径为:

化学能→电能→热能;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又生成水,故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水;

(4)太阳能电池只有在有阳光的时候才能产生电能,与单一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太阳能燃料电池在晚上也可以使用,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

21.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量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____________有关。

(3)农业上用硫酸铜、

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

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丽丽和强强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都达到了实验目的。

他们所用的试剂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

①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②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溶液。

【答案】

(1).A

(2).金属活动性强弱(3).Fe+CuSO4=Cu+FeSO4(4).Cu+2AgNO3═2Ag+Cu(NO3)2(5).硫酸铜

【解析】

(1)铁锅利用了铁的导热性,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钢丝绳利用了钢的延展性,黄金饰品利用了金的金属光泽;

(2)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4)①为了证明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

锌>铜>银,因此可以选择铜和含有锌元素和银元素的盐溶液,也可以选择锌、银和含有铜元素的盐溶液,所以方案一为铜和含有锌元素和银元素的盐溶液;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2Ag+Cu(NO3)2;

②根据以上分析,方案二应是金属锌、银分别和含有铜元素的盐溶液反应,由题中的溶液可知,应选用硫酸铜溶液。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体_________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的该优点适合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吗?

________(填“是”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当把针筒里的活塞外拉时,若看到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答案】

(1).长颈漏斗

(2).试管(3).A(4).2KMnO4

K2MnO4+MnO2+O2↑(5).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6).连续均匀(7).BC(8).CaCO3+2HCl=CaCl2+H2O+CO2↑(9).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10).否(11).2H2O2

2H2O+O2↑(12).试管内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解析】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试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便可开始收集,因为开始是装置中的空气,不能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还能通过将试管提出和放入,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固体药品为粉末,容易从破洞处漏出,并且反应速度较快,不适用于该装置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4)当把针筒里的活塞外拉时,会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若看到试管内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3.实验室有一些氢

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