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644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docx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设计

1概述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PLC在现代工业的地位上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应用中其具备许多优点,如:

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数据可直接送入计算机;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可直接用115V交流输入;输出为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通用性强,要能扩展;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可扩展到4KB[1].

PLC,即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其结构包括:

电源,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通信模块。

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作的电子装置[2].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具备着这些独特优点,PLC在工业中广泛适用。

例如对水箱液位控制.水箱液位是流程工业中极为常见的参数,水箱液位控制技术是工业生产领域中常用的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液位变量是最常见、最广泛的过程参数之一.在石油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流体的液位高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液位是过程控制中重要的控制形式之一,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以及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对液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各种控制方式在液位控制系统中也层出不穷,如较常用的浮子式、磁电式和接近开关式。

液位控制系统的检测及计算机控制已成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其具有工况复杂、参数多变、运行惯性大、控制滞后等特点,它对控制器要求较高[3]。

水箱液位控制是是液位控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在工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具有代表性,而且非常典型、实用。

目前工业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三个阶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也向更高的档次发展,制造产品的工艺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为满足优质、高产、低消耗,以及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要求,做为工业自动化重要分支的过程控制的任务也愈来愈繁重。

几十年来,工业过程控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无论是在大规模的结构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是在传统工业过程改造中,过程控制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节省能源等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过程控制正朝高级阶段发展,不论是从过程控制的历史和现状看,还是从过程控制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来看,过程控制是朝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以智能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要手段,对企业的经营、计划、调度、管理和控制全面综合,实现从原料进库到产品出厂的自动化、整个生产系统信息管理的最优化[4]。

1.2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1。

2.1PLC的发展与现状

PLC诞生于美国1969年,其后,日、德、法相继研制出。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

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5]。

此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6]。

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

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至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ical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算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和生产过程”.PLC及有关的外围设备的设计都应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

1。

2。

2PLC的特点

PLC具有面向工业控制的鲜明特点。

(一)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高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从PLC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

(二)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

除了逻辑处理功能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

近年来PLC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

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的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三)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易于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别外部恩德接线,是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更为容易。

更重要的是使用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

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四)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三菱的fxos14(8个24vdc输入,6个继电器输出),起尺寸仅为58mm*89mm,仅大于信用卡几毫米,而功能却有锁增强,使PLC的应用领域扩大到远距离工业控制的其他行业,如快餐厅、医院手术室、旋转门和车辆等,甚至引入家庭住宅、娱乐场所和商业部门.随着PLC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

模拟量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2.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

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

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

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

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4。

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

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

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4].

1.2.3PLC技术发展动向

(1)产品规模向大、小两方面发展.大:

I/O点数达14336点、32位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储器、扫描速度高速化。

小:

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增强了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2)PLC在闭环过程中应用日益广泛。

(3)不断加强通讯功能.

(4)新器件和模块不断推出。

高档的PLC除了主要采用CPU以提高处理速度外,还带有处理器的EPROM或RAM的智能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远程I/O模块等专用化模块。

(5)编程工具丰富多样,功能不断提高,编程语言趋向标准化.有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编程器及编程软件,采用梯形图、功能图、语句表等编程语言,亦有高档的PLC指令系统.

(6)发展容错技术:

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

(7)追求软硬件的标准化。

1。

2.4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组成

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图1。

1整体式PLC的结构组成

图1。

2模块式PLC的结构组成

1。

2。

5模糊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智能控制,它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智能控制[7]。

从1956年美国学者L.A.Zadeh发表开创性论文,到1986年世界上第一块基于模糊逻辑的人工智能芯片在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再到日本第一台模糊控制洗衣机的投入适用[8],已成为将人的控制经验以及推理过程纳入自动控制策略之中提供一条简捷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对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精确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与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诸多如被控对象活或过程对象的非线性、时变性、多参数间的强烈耦合、较大的随机干扰、过程机理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现场测量手段不完善等,难以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8].对于那些难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自动控制的复杂被控对象,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手动控制,却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模糊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5个组成部分:

(1)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模糊数学知识表示和进行规则推理的语言型控制器,实际上是一台PC机或单片机及其相应软件[9].

(2)输入/输出接口:

模糊控制器通过输入接口从被控对象获得数字信号量,并将模糊控制器决策的数字信号经输出接口转变为模拟信号去控制被控对象。

(3)执行机构:

主要包括电动和气动调节装置,如伺服电动机、气动调节阀等[10]。

(4)被控对象:

它可以是一种设备或装置以及它们的群体,也可以是一个生产的、自然的、社会的、生物的或其它各种状态转移过程[11]。

这些被控对象可以是确定的或模糊的、单变量或多变量、有滞后或无滞后、也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定常或时变,以及具有干扰和耦合等多种情况.对于那些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复杂对象,更适宜采用模糊控制.(5)变送器:

由传感器和信号调理电路组成,传感器是将被控对象或过程的被控制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个模糊控制系统的精度[12]。

图1模糊控制系统

1。

2.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本文以双容水箱为研究对象,水箱的液位为被控制量.为了改善调节过程的动态特性,采用串级控制.进行基于PLC的模糊PID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二、论述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针对液位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出较好的控制规则和隶属度函数,推理出模糊控制查询表.

三、将设计好的模糊控制算法通过MATLAB进行仿真。

四、设计好的控制系统,采用SIMATICS7-300PLC组成硬件,采用STEP7编程实现模糊控制.

2水箱液位控制模型分析

2。

1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

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主调节器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副调节器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图2。

1所示.

图2。

1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串级控制由于增加了副回路,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工作频率,对干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投运顺序是先副环,后主环,要求必须保证无扰动切换,而且应该是无平衡无扰动切换。

串级控制系统常用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有两种。

2.2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容水箱数学模型主体由上、下两个水箱,蓄水池,连接阀和水泵组成。

电动调节阀用于调节水箱进水量,液位变送器用于检测水箱液位。

控制器的输出量用于控制调节阀的开度。

蓄水池中水由水泵抽出,经电动调节阀注入上水箱,再由手动调节阀1流到下水箱,最后经手动调节阀2流回蓄水池.

以下水箱液位为主调节量,上水箱液位为副调节量,以装水的水箱为被控对象,构成串级液位控制系统,其结构如图2。

2所示。

低位水箱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信号与给定液位值进行比较,然后将结果送人主调节器,主调节器经模糊PID运算后,建立合适的模糊控制器,如果下水箱液位值小于给定值则加大上水箱出水流量,如果液位值大于等于给定值,则减少上水箱出水流量。

其输出的结果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再与高位水箱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送人副调节器,经PID运算后.选择合适的PID参数,其输出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如果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小于给定值,则电动调节阀开大,如果其值等于或大于给定值则关小电动调节阀,进而控制进水流量的大小,控制水箱的液位口。

图2。

2水箱模型串级控制系统图

2。

3水箱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两种,机理法建模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机理已经被人们充分掌握,并且可以比较确切的加以数学描述的情况;测试法建模是根据工业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输入输出进行某些数学处理得到,测试法建模比机理法建模简单,但对于本设计而言,由于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已知,故采用机理法建模。

机理法建模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相关的平衡方程,如物质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动量平衡方程、相平衡方程[13],以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化学反应等基本规律的运动方程、物体参数方程和某些设备的特性方程,从中获得所需的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图2.3水箱模型简图

设流入上水箱的水流量为Q1,流入下水箱的水流量为Q2,流出进入蓄水池的水流量为Q3,上水箱的液位高度为h1,下水箱的液位高度为h2.两容器的流出阀均为手动阀门,流量Q1只与容器1的液位h1有关,与容器2的液位h2无关,容器2的液位也不会被容器1影响,.在稳态下Qi=Qo,液位h2保持不变。

两个水箱的物料平衡方程有:

ΔQ1=k1*Δx

整理可得:

T1=A1*R1

消去Δh1得到一个二阶微分方程:

得传递函数:

因为输入量经过控制阀以速度v进入水箱,所以系统有纯滞后て,则传递函数为:

式中:

A1、A2分别为上、下水箱横截面积;Δh1、Δh2分别为上、下水箱液位微变量;T1、T2分别为上、下水箱时间常数;K为静态增益。

图2。

4为双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图可见,双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从一开始就变化缓慢。

这是因为在两个存储罐之间存在液体流通阻力,延缓了输出量的变化[14].

图2.4双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

3PID控制和模糊控制

3.1PID控制

3.1.1PID简述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

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

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

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直到现在为止,PID控制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概括起来,该算法具有如下优点:

原理简单,使用方便。

PID控制是由P、I、D三个环节组合而成,其基本组成原理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它,参数的物理意义也比较明确。

适应性强。

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热工、冶金、炼油、造纸、建材等各种生产场合.按PID控制进行工作的自动调节器早已商品化,在具体实现上经历了机械式、液动式、气动式、电子式等发展阶段,但始终没有脱离PID控制的范畴。

即使目前最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控制算法也仍然是PID控制.

鲁棒性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大敏感。

大型现代化生产装置的控制回路可能多达一二百路甚至更多,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PID控制[15]。

比例控制Kp,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

比例控制是为了及时成比例地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以最快速度产生控制作用,使偏差向减小的趋势变化。

当系统误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就有控制作用,使被PID控制的对象朝着减小误差的方向变化。

比例系数Kp的作用在于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

Kp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但过大将产生超调和振荡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如果Kp取值过小,则会降低调节精度,使响应速度缓慢,从而延长调节时间,使系统动、静态特性变坏。

因此,比例调节常与无差的积分调节或增加阻尼的微分调节共同作用。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能对误差进行记忆并积分,有利于消除系统静差。

KI为了保证被控量在稳态时设定值的无静差跟踪.只要存在偏差,则它的控制作用就会不断增加。

只有在偏差e(t)=0时,积分值变成常数,控制输出才是一个常数。

因而,积分部分的作用可以消除系统的偏差。

积分时间常数对积分部分的作用影响极大.当Ti较大时,则积分作用较弱,这时,系统的过渡过程不易产生振荡,但是消除偏差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当Ti较小时,则积分作用较强,这时系统过渡过程中油可能会产生振荡,但消除偏差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16]。

微分控制Kd,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微分控制是为了改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的速度。

通过对误差尽心微分,能感觉出误差的变化趋势.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规律),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微分部分的作用强弱由微分时间常数Td决定。

Td越大,则它的抑制e(t)变化的作用越强;Td越小,则它的反抗e(t)变化的作用越弱。

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

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

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

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

利用该方法进行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步骤如下:

(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  

(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  

(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

3。

1.2PID控制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由计算机实现的数字PID控制器正在逐步取代模拟PID控制器。

(1)数字PID位置型控制算法是为了用数字形式的差分方程代替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便于计算机实现,为此将积分式和微分式近似用求和及增量式表示:

(3—2)

(3—3)

得到数字的PID表达式

(3-4)

式中,=T为采样周期,必须使T足够小,才能保证系统有一定的精度;E(k)为第k次采样时的偏差值;E(k—1)为第k—1次采样时的偏差值;k为采样序号,k=0,1,2,…;P(k)为第k次采样时调节器的输出。

由于式(3-4)的输出值与阀门开度的位置一一对应,因此,通常把式(3-4)称为位置型PID算式。

由式(3—4)可以看出,要先计算P(k),不仅需要本次与上次的偏差信号E(k)和E(k-1),而且还要在积分项中把历次的偏差信号E(j)进行相加。

这样,不仅计算繁琐,而且为了保存E(j)还要占用很多内存。

因此用式(3—4)直接进行控制很不方便.为此,做如下改动[16]。

根据递推原理,可写出第k—1次的PID输出表达式

(3-5)

用(3—4)减去(3—5)可得

(3-6)

式中,为积分系数;为微分系数。

由(3-6)可知,要计算第k次输出值P(k),只需要知道P(k—1),E(k),E(k—1),E(k-2)即可,比用式(3-4)计算要简单的多。

(2)在很多控制系统中,由于执行机构是采用步进电机或多圈电位器尽心控制的,所以,只要给一个增量信号即可。

因此,由式(3—4)和(3—5)相减得到

P(k)=P(k)—P(k—1)=KpE(k)—E(k-1)]+KIE(k)+KD[E(k)—2E(k—1)+E(k—2)](3—7)

3。

2模糊控制

所谓模糊控制,就是在控制方法上应用模糊集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的知识来模拟人的模糊思维方法,用计算机实现与操作者相同的控制。

该理论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为基础,用比较简单的数学形式直接将人的判断、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从而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包括图像识别、自动机理论、语言研究、控制论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

在自动控制领域,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模糊控制为将人的控制经验及推理过程纳入自动控制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

模糊控制的特点是:

(1)模糊控制不需要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是以人对被控对象的控制经验为依据而设计的控制器,故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2)模糊控制是一种反映人类智慧的智能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采用人类思维中的模糊量,如“高"、“中”、“低”、“大”、“小”等,控制量由模糊推理导出.这些模糊量和模糊推理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体现。

(3)模糊控制易于被人们接受.模糊控制的核心是控制规则,模糊规则是用语言来表示的。

(4)构造容易。

模糊控制规则易于软件实现。

(5)鲁棒性和适应性好。

通过专家经验设计的模糊规则可以对复杂的对象进行有效地控制[17]。

3。

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