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39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

西瓦店

课程类型

基础课程

总课时

60左右

适用年级

设计时间

2012.2

设计教师

李锦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一)、位置

(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三)、图形的拼组

(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第八周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七)、认识时间

(6课时)第十四周

(八)、找规律

(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

(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

(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

优、良、中、差。

写的干净整洁的:

上、下。

)、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

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

(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

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1)95分以上为优秀;

(2)80—94为良好;(3)70—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帮助儿童学会辩别:

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1、会用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含义;能正确地辩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2、体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关系相对性。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上、下

一课时

前、后

一课时

左、右

一课时

位置

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课时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位置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重视分析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辨别位置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

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

(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

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

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

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

(CAI)显示:

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

(CAI)显示

B:

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

(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

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

观察:

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

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

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

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

,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

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

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

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呢?

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

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

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教材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教材的第3题。

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

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

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

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

你看到了什么?

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

谁第二?

小白兔跑第几?

小蜗牛跑第几?

问:

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

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

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

(目的:

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