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2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学校(节选)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欢快)地跳舞     ________地响     ________地冲出来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填空。

花的学校在________,花的家在________,在________。

(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句话中写出花儿多且茂盛的词语是(   )

A. 一群一群                                

B. 跑出来                                

C. 狂欢                                

D. 跳着舞

(4)“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句话中,“簌簌”的意思是(   )

A. 形容马叫声            

B. 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C. 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            

D. 形容雨声

(5)在这篇短文中,花儿的主要特点是(   )

A. 很多,很美                 

B. 很顽皮                 

C. 富有灵性,有童趣                 

D. 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答案】

(1)簌簌;急急   

(2)地下;天上;星星所住的地方   

(3)A

(4)B

(5)C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簌簌地响、急急地冲出来。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花的学校在地下,花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句话中写出花儿多且茂盛的词语是一群一群。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句话中,“簌簌”的意思是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在这篇短文中,花儿的主要特点是富有灵性,有童趣。

故答案为:

(1)簌簌  急急

(2)地下   天上    星星所住的地方

(3)一群一群

(4)B

(5)C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读文段,做习题。

   ①毛茸革的小松树已经返青了,远远望去,绿油油的。

逗留在这些小松树间,多么惬意呀!

这儿的一切都焕发着光彩:

越橘的叶子闪着亮光,柔软的青苔泛着绿光,石楠的枝条上长满了叶芽,犹如一片片绿色的鳞片,树枝上去年保留的浅紫色小花还没有凋谢呢!

   ②沼泽的周边,有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蜂斗叶。

它的叶子呈暗绿色,叶子的边沿微微向上卷起,露出粉白色的背面。

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

瞧,粉色的小花多漂亮啊,简直像个小铃铛,和越橘花也很像呢!

在初春时节能找到花,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你采上一束花,再带回家,大家肯定会说这是从温室中摘下来的,谁能说这是从野外采摘回来的呢?

(选自《森林报》)

(1)读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想想“惬意”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   )(填序号)

A. 满意,称心。

                               

B. 并不满意,也不称心。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相关内容连线。

越橘的叶子________             泛着绿光

柔软的青苔________             闪着亮光

石楠的枝条________             还没有凋谢

浅紫色小花________             长满了叶芽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把粉色的小花比作________,表现了粉色的小花________。

(4)“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

”这句话表明(   )。

A. 人们很讨厌树叶                           B. 蜂斗叶的花更有趣,更吸引人

【答案】

(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再结合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就能确定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筛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1)照样子写出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例:

甜津津  ________  ________

(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牙齿又酸又软”。

(从画线句中找答案)

(3)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句,其中第________句是中心句,第________句写了吃杨梅时不觉得酸的原因。

(4)这段话主要写了杨梅的(   )。

A. 颜色                                         

B. 外形                                         

C. 味道

【答案】

(1)酸溜溜;辣乎乎

(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甜津津”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故答案为:

(1)酸溜溜、辣乎乎

(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

(4)C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课外阅读。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粉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

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

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望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这段话是按       顺序写的。

先写小院西面是       ,北面有个       ,东面种着        ,南面是        。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      ,这段话中的第     句到第    句,都是写这里的景色。

(  )

A. 前后;花圃、葡萄架、高大的杨树、小菜园;葡萄架、3、5

B. 方位;花圃、葡萄架、高大的杨树、小菜园;葡萄架、2、5

C. 方位;花圃、葡萄架、高大的杨树、小菜园;小菜园、2、5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

A. 是一个比喻句,将巨人守卫小院比作高大的白杨。

B. 是一个拟人句,将高大的白杨当成巨人来写,说他守卫着小院。

C. 是一个比喻句,将高大的白杨比作守卫小院的巨人

(3)给文中画“□”的地方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

A. 、、,……                                 B. 、、、……                                 C. 、、,。

【答案】

(1)B

(2)C

(3)A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判断。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3)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故答案为:

(1)B;

(2)C;(3)A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5.课外阅读。

__________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所以风吹雨打她也不会掉下来。

   我爱牵牛花。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