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66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9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1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我们常用的工具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工具的研究感兴趣,很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启发自己对工具更多的认识。

3.科学知识:

能向别人介绍常用工具的一些基本特点、使用方法和优势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拔钉子和螺丝钉的探究活动,引导发现提出以及进一步有计划地研究问题。

小组合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学生:

活动手册(调查表、计划表)、各种常用的工具(螺丝刀、剪刀、钉锤、老虎钳等)。

教师:

精心制作一套组合工具、在同一木块上钉一颗铁钉和拧上一颗螺丝钉。

四、【教学建议】

本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对工具研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用多种工具去取螺丝钉与铁钉,细细体会不同工具的作用(省力费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研究计划在本单元中有助于更有序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况且本课时是教材的第一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建议研究计划的指导与制定在课内完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精心制作的教具,可以组合成尺子、筷子、起子甚至剪刀的组合工具:

两根标有刻度,中间打孔,一边有斜口的正方体小铁棒)

1.让学生说说,用这一根小铁棒能做些什么?

再加点什么又能干什么?

(尺子、起子、加块小铁块又可变小榔头等)(回忆:

生活中的每一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

)如果用两根小铁棒能当什么?

还能干什么?

(这部分要让学生意想不到两根小铁棒能干这么多事,而且组成的工具又是那么熟悉,让学生马上联想起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所以教具的制作要精心一点,组合要灵活一点,关注学生的回答,突出回答中所提到的工具。

把回忆与创造性的思维同步推进)

2.揭示课题:

我们常用的工具。

二、说说常用的工具

1.说一说曾经还使用过哪些工具,我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分组讨论,互相介绍、互相启发。

2.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手册的记录表。

3.全班交流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1)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

(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

(2)同一工具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比如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3)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4)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

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常用的工具,那么用不同的工具去完成同一件工作,是不是都一样的省力快捷呢?

三、选择合适工具

1.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来,你想到几种工具,选择哪种工具更加方便,更加省力?

(组内交流)说说分别做这两件事你所选择工具的理由。

2.观察木块中的螺丝钉与铁钉,逐一试用自己的工具,同时体会感受,并选出最适合的工具。

观察工具,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提?

要告诫学生,在试用工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3.尝试、交流体会,发现有哪些工具最容易起出螺丝和铁钉,并作解释。

4.对刚才的尝试感受你有问题吗?

(上述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提炼出值得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注重课堂生成为主)

四、制定研究计划

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我们一起来筛选。

1.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怎么研究?

与同学交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可以向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计划。

(1)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2)这一工具能这么轻松地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猜想是什么?

(3)你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4)可能会用到哪些材料?

3.讨论交流研究计划,并作进一步完善。

 

2、打开盖子的工具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进行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科学知识:

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

重点、支点和力点,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说说杠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掌握杠杆上的三个点。

找到杠杆的支点。

三、【器材准备】

学生器材:

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等)。

教师器材:

空油漆桶或胶桶,铁片(或钢尺),玻璃饮料瓶及开瓶器等。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准备的演示器材要大一些,便于学生观察。

2.用开瓶器打开饮料时要强调两点:

一是速度要慢;二是要顺着开。

3.为控制实验的有效性,材料中的玻璃瓶饮料需教师在实验前分发。

4.现代化教学设备较缺的学校建议用本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你想一想,怎么把一块大石头搬到一旁去?

2.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

今天我们来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

(板书)

二、实验观察、探究新知

(1)实物展示:

一个空的油漆桶。

提问:

如果要打开油漆桶,用什么工具最简单、方便?

(2)①学生讨论。

②小结:

用铁条这种工具最简单、方便。

(3)①分组实验。

用铁条打开油漆桶,并仔细观察记录盖子及铁条各部分位置的变化。

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③教师点拨:

向下压铁条的一端时,插入盖子底下的另一端为什么会向上翘起来?

(4)演示后揭示:

像打开油漆桶的铁条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把物体撬起的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铁条上人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5)再次实验并找出杠杆上的三个点,F(力点)、L(重点)、E(支点)。

(6)画一画示意图,并在图上用字母标出三个点。

2.打开玻璃瓶饮料

(1)教师提问:

你观察过用开瓶器开饮料瓶的过程吗?

(2)①简单讨论实验要求

②学生实验:

仔细观察开瓶器和盖子的运动过程并记录下来。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教师提问:

▲开瓶器是杠杆吗?

▲如果是,你知道它的重点和力点在哪里吗?

能把它画下来吗?

⑤板书反馈

(3)讨论:

打开油漆桶的铁条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在工作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结合画的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4)小结:

相同的是都有三点和能节省力量,不同的是支点位置不同。

三、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生谈话:

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2.你能说出这些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3.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分析这些杠杆,你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吗?

四、小结延伸

 

3杠杆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各部分的名称,会使用杠杆尺做杠杆的探索性实验;

2、尝试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

3、按照能否省力的标准,将身边的一些杠杆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什么情况下不能省力。

三、教学难点:

将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

四、课前准备:

杠杆尺、钩码、标尺、一些杠杆的实物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撬桶盖示意图,学生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

杠杆能用小小的力量完成了不起的工作,那它为什么能省力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2、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观察杠杆尺的结构,将其与杠杆进行对比,认识杠杆尺也是一种杠杆。

让学生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用手在右边将杠杆撬起来,将手换成钩码试试。

体验到可以将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成重物,右边的钩码看成所有的力。

3、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

让学生阅读教材P6“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实验,让学生尝试实验,用多种方法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交流记录到的情况。

设问:

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力点离支点越远,就会把左边的重物撬得越高。

4、改变杠杆尺的状态研究

让学生在杠杆尺的两边随意挂上一些钩码,观察两边钩码的情况并(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的一类)分类填写到下边的表格之中:

表1

右边钩码(所用的力)比左边少而撬起左边钩码的情况

左边钩码情况

右边钩码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表2

右边钩码(所用的力)比左边多而撬不起左边钩码的情况

左边钩码情况

右边钩码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各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情况,并将最后一次的实验装置在讲台上分为两类,进行展示。

观察用较少钩码就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

观察用了较多钩码还不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

文字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使用这种杠杆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1.4螺丝刀里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使用螺丝刀工作时可以省力;

2、知道螺丝刀和方向盘等都是一种轮轴;

3、通过实验知道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4、能指出生活中的一些轮轴及轮和轴两部分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知道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三、课前准备:

螺丝刀、钩码、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

让学生们分别用一大一小两把螺母刀拧出木板上的两颗螺丝钉,说说用力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螺丝刀两把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两把螺丝刀转同一颗螺丝用力大小却不相同,可能与什么有关?

将学生引导的注意力到刀柄直径大小上来。

2、轮轴的实验

教师演示用两个圆轮组成一个轮轴,认识两个部分的名称。

学生仿装轮轴,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观察。

改变轮或轴的大小,对比变化。

让学生尝试将“轮”上挂的钩码作为“所用的力”,将“轴”上挂的钩码作为“重物”,所说轮轴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不省力。

解释大小螺丝刀转螺丝用力大小不一样的原理。

3、扩展练习。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轮是哪个部位?

轴是哪个部位?

 

1.5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课题

1.5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2.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动,定滑轮的不同作用。

3.学生合作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难点:

认识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及手段

滑轮器材测力计

共享备课(设计者:

杨志宏)

主体完善

一.引入

1.出示升旗图片,讲述升旗的过程。

(升旗手讲述)

问:

为什么向下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

2.学生讨论。

二.研究定滑轮

1.出示定滑轮装置,学生观察。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装配定滑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