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592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2005年一季度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提要1

一、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1

二、物流行业目前存在的信贷机会2

三、物流行业目前的主要信贷风险2

四、对物流行业的信贷策略2

上篇:

物流行业分析提要3

I物流行业整体分析3

II物流行业基本评价(SWOT)4

下篇:

物流行业分析说明5

I物流行业分析5

一、物流行业运行分析5

二、物流行业政策分析8

II第三方物流分析10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10

二、中国第三方物流遭遇三大尴尬12

三、第三方物流的中国效应14

四、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模式18

III企业分析24

一、中外运一意洽购三大航空24

二、环京物流结盟广发行共创价值链服务26

三、华东最大沥青物流企业在镇海港区开张27

四、IBM并购马士基子公司27

IV资本市场分析29

一、武汉今后三年投资11亿元29

二、巨资涌入南京物流业29

三、广发行物流银行业务突破40亿元30

V区域热点分析31

一、天津构建立体物流中心31

二、重庆物流恶性杀价造成行业亏损33

三、泛珠三角物流联盟3月成立38

四、长江流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原动力38

五、南宁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基地41

六、张家港我国唯一保税物流园区42

七、杭州将构筑五大现代物流发展区域43

八、北京物流资源亟待整合44

九、厦门构筑区域间5小时交通圈44

内容提要

一、物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雏型已经形成,并且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行业上下游影响

物流作为一种服务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经济20多年来发展很快,每年以9.4%的速度增长,因此对物流行业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从而有利于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行业国际因素影响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中国,建立配套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

这些将进一步刺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四)行业发展趋势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至2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将下降到15%以下。

(五)行业与银行业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银行方面应密切关注我国物流行业动态,把握时机适当进入。

二、物流行业目前存在的信贷机会

(一)行业利润水平可接受度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行业利润水平可接受程度较高,银行方面应选择进入。

(二)行业信贷机会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较高,银行应把握机会选择进入。

其中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值得银行重点关注。

三、物流行业目前的主要信贷风险

(一)行业风险分析

尽管中国物流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但是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

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给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风险控制重点

尽管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还刚刚起步,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并缺少物流专业人才;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规划缺少合理统筹。

这其中的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就会影响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四、对物流行业的信贷策略

物流业模仿行为相对容易。

因为物流业存在很高程度的技术不确定性。

我国物流产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新兴产业,大部分企业是由传统的储运业转变而来,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物流涉及的领域广阔,在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竞争者和替代者,所以物流产业内竞争对手的模仿行为相对容易。

同时物流业的技术机密和商业诀窍保密收益低。

这些因素都给银行的投资带来一定风险。

上篇:

物流行业分析提要

物流行业整体分析

运行特点

1、社会物流总支出比重有所下降;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逐步提高;

3、各类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4、物流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5、物流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

存在问题

我国的物流产业与国际上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起步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是内资物流企业的主要劣势。

前景预测

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对策建议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调整部分行政性管理事项。

物流行业基本评价(SWOT)

强势

1.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2.发改委等九部委鼓励工商企业将与物流相关的业务剥离出来,以壮大市场,还将积极扶持物流公司透过境内外的资本市场融资,提升企业的实力及竞争力。

弱势

1.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多种问题;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落后于需求;

3.港口严重积压状况已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

机会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迎来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风险

中国物流缺少稳定的行业标准,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极大的降低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利润。

下篇:

物流行业分析说明

物流行业分析

一、物流行业运行分析

入世之初,不少外国专家都认为,物流业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有关专家表示,入世三年外资的进入,没有对中国物流业形成制约或形成垄断,而是一种推动,是一种共赢。

入世三年来,中国物流产业雏型已经形成,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与商贸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始打破,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已成为一大趋势,特别是物流业务的外包。

根据2004年中国仓储协会等单位的调查,我国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的占18%,部分外包的占55%,选择部分外包的企业比2003年高出11个百分点,比2002年高出19个百分点。

商贸企业选择全部或部分物流外包的占27%。

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造业中,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57%,在商贸企业中选择全部与部分外包的占38%。

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物流外包发展极不均衡,东部地区第三方物流需求的释放快于中部、西部,连锁超市、家电、汽车、石化、电力、日化、医药、烟草等行业的物流需求释放快于其它行业。

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与股份制企业的物流需求大于国有独资企业与民营企业。

由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与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组成的物流企业集群形成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行业。

进入物流领域的已有八个方面军:

物流企业、工业与商贸企业、物流设备与设施提供商、IT企业与咨询公司、物流教育与研究部门、物流地产投资商、金融与保险业、物流仲裁机构,八路大军在物流领域各显其能。

三年来物流市场虽不完善、不成熟,还比较混乱,市场化程度不高,但已初步形成,无序的状况有所改善,有些管理条例已经或正在出台,正向有序发展,但要走的路的确还很长。

中国入世前后,国外着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摩根·斯坦利、埃森哲、美世顾问等都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前期侦察,他们的共同结论是:

中国物流市场很大,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物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10年内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

同时,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模式落后、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物流的高成本、低效率是基本特征。

外国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抢滩战略,以其规模、资本、技术、管理、信息、人才优势,抢占中国物流市场。

他们同时告诫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必须实行本土化战略,要有长期战略眼光,不可能短期就取得高效益。

物流洋巨头大兵压境

最近一段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物流市场上的战略意图,已随着其实施的购并、参股、投资等资本运营行为表露无遗。

他们或成立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物流企业,推进全国布局;或进入中国国际货邮运输业务,特别是快递业;或进入中国港口物流,已有近百家航运公司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班;或进入物流装备与设施生产与供应领域;或进入中国物流人才培训市场、物流信息平台软件市场;或进入物流地产投资领域,包括物流园区投资,配送中心开发,物流节点,特别是港口建设投资等,最明显的是德国汉诺威与慕尼黑,已抢占中国物流展览半壁江山。

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有跨国物流公司,也有中小物流公司,但跨国物流公司,特别是世界排名前20名的公司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丁俊发举例说,荷兰天地(TNT)到2010年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0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和直邮服务,员工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增至325万平方米,将组建拥有2500辆车的运输车队。

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德国邮政(DHL)、丹麦马士基(Moeller)、美国总统轮船(APL)、日本日通(NIPPONEXPRESS)、英国英运(EXEL)、新加坡海皇(NOL)等等,都在中国有大动作。

世界着名的物流装备生产厂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如德国西门子、林德,日本丰田产业、大宇重工,瑞典沃尔沃,美国巴特勒等等。

中国香港特区利用CEPA的实施,物流企业纷纷赴内地发展,目前已在上海申报的独资物流企业有60家,28家已获商务部批准。

三年时间的中外合资合作,已初步克服“水土不服”症,外资将向控股、独资方向发展。

外国物流企业的进入,打破了原有格局,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模式、管理规范、技术保障与优秀人才,以及大量资金,加快了中国物流业的改造、重组与升级,推进了物流的市场化进程,加速了物流市场的形成。

外资的进入,占领了一部分中国物流市场,蛋糕被切走了一块。

由于外资在许多方面占有优势,加上有些地方的超国民待遇,所以实际上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竞争。

用高薪与中国物流企业争夺稀缺的物流人才,也对民族物流企业造成压力。

外资的进入并未对中国物流企业造成威胁,而是公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得到共同发展。

大家有不同的市场定位,虽有竞争,或有缺兵相接,但都各自在干各自的市场,都在发展。

打造物流航母尚待时日

中国入世后,在物流领域完全实现了承诺,有的提前了承诺期,2004年12月11日开始,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

我国物流业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

可以预测,未来10至2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将下降到15%以下。

物流市场细分是入世三年来一个突出的变化,后过渡期将进一步细分,比如港口物流、汽车物流、超市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烟草物流、邮政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石化物流、家电物流、日化物流、书刊物流等等,与此相适应,还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物流公司,他们的功能定位非常严格、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或参加别人的供应链,建立战略伙伴的共赢关系。

城市物流与区域物流将越来越重要。

世界上所有物流都以城市为中心,但并不是所有城市的物流是一样的,一个城市物流的地位与其经济地位与交通地位相适应。

从南到北,香港、广州、深圳、上海、宁波、武汉、重庆、成都、兰州、青岛、天津、北京、沈阳、大连、西安、台湾等地都是中国物流重镇。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呈区域型发展态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都已形成城市集群、产业集群、港口集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制造业中心。

但中国中西部是资源基地,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部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北部地区都在崛起,物流业将与此相适应。

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开始进入协调发展。

政府将创造环境,鼓励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发展,政府的职能转变,也有利于行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经过入世三年的竞争、发展、磨合,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都在市场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户,各有自己的地盘,但由于中国传统制造业物流业务外放比较滞后,蛋糕不可能一下子变得很大,这必然加剧这三股势力之间以及三股势力内部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必然会现出重组兼并,出现重新洗牌。

物流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的推进,将使中国物流业走出初级阶段向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靠拢。

中国必将出现10多个民族物流航母,走向国际,但估计要有10年的准备期与发展期。

物流业的发展更依赖于供应链理论指导,更依赖于高科技支撑,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尤其是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将对物流的发展产业巨大的影响,物流产业只有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

中国虽然无法与美国相比,但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已经产生,并将引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二、物流行业政策分析

专家称,标准化及其推广应用有助提升物流系统现代化水平。

物流标准化的问题很复杂,单单是一个托盘的统一问题就没有解决好。

作为重要的物流器具,托盘虽小却贯穿于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是最基本的集装单元,托盘的标准化及其推广应用,关系到物流系统现代化的水平。

日、韩及欧美等国托盘标准化的普及率已很高,然而我国国内托盘大多只在企业内部使用,并没有进入流通环节,导致多次人工搬运,效率低下。

据调查,我国现有各类托盘总数约5000万至7000万个,每年以不低于2000万个的速度递增,存在规格几十种,标准不统一,且大多局限在企业内部使用,没有实现社会化周转的普遍问题。

目前中国物流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其中涉及的一些具体行业标准,还在进一步制定中。

中国物流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但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

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因此,制定和推行我国的统一标准是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也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近年来,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呈上升势头:

2000年我国物流费用支出高达17880.8亿元,约占GDP的20%;2003年,我国物流总成本达24974亿元,占GDP的21.4%,这一比例高出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一倍多。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调查也显示,我国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差不多是物流和生产全过程的90%左右。

物流标准问题造成的体制成本过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桎梏,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首届全国物流部际联席会议近期将在北京举行,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为落实九部委颁发的《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第三方物流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

这是我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根本原因。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

1999年—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

在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1%、16.1%和21%,呈明显上升势头。

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如上海友谊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经过分离和改制后组建的,20世纪90年代初便为国际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业务由最初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发展到今天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馈等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93年成立的中远集团,1995年对陆上货运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货运网络,2001年又通过合资方式,与广东科龙公司、无锡小天鹅公司成立安泰达物流公司。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看,大体分有四个途径: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外运)、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

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

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

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是从1992年承包铁路货物转运站开始,1994年成立广东宝供储运公司,当年承接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一一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物流业务,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

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

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储运总公司这样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但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

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也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

其中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36%、市内配送28%、包装4%:

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

而且,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这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

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着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

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二、中国第三方物流遭遇三大尴尬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在我国蕴涵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内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和大量国外物流企业蜂拥而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但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我国物流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业绩及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使得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陷入三大尴尬境地。

(一)市场需求“僧多粥少”

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如今正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自身的物流管理。

但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对现代物流缺乏深刻认识及其他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商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并不强,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据有关资料介绍,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在美国为57%,欧盟为35%,日本为80%,但在中国还不足20%。

业内人士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典型意义的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能按照需求方的要求对物流过程进行组织和实施的第三方。

在我国,这样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大部分是港口、铁路部门中的货运代理部门,而大多数工商企业供应链意义上所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则应有着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环境的企业组织和功能。

目前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

绝大多数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即使有许多企业将运输、仓储业务进行了外包,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从而造成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僧多粥少”,凸显市场需求困境。

(二)自身能力限制服务领域拓展

在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分为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从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以及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等。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物流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正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情况看,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物流服务机能原始、单一;物流运作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

(三)劣质企业扰乱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运输市场还比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

而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时将价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很多企业明知劣质物流企业的报价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但仍然经常选择将运输功能单独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

这样不但影响了工商企业将物流整体外包,还出现了很多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的现象。

同时,物流业作为一种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种类,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

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关乎众多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又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多头管理制约了物流企业有效整合资源。

虽然我国现行体制在力图改变条块分割管理,但仍然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因此在规划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即使由所谓的行业协会制定了一些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困难重重。

但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物流规模和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都将不断增加。

针对市场及企业自身特点,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通过制定和选择发展差异化服务、构建有效服务网络、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为特定行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四条战略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三、第三方物流的中国效应

企业成本的提高是无法回避的,多方降低成本,抵消成本增长成为重要方式,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正是解决方法之一。

业界公认,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

节省物流费用,即意味着增加利润。

有资料显示,现在美国的单位GDP中,平均物流成本只是8.5%。

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大概比美国高5到15个百分点,达到15%到25%的水准。

只要降低5%,就等于利润率提高了5%。

如今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美国在利用降低成本的方法,增加从中国的进口,物流业也从中受益。

而中国的物流业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

显然这对微观上的中国物流企业而言,将是一个更严峻的考验和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在改变太平洋两岸的第三方物流的运作。

比尔.韦兰在五年前作为美国加州奥克兰的贸易代表团成员访问过中国。

韦兰说,“我们那时就观察到了行将发生的事情。

”他现在是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开发经理。

“每次我们登上飞机,总有乘务员发放报纸给乘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