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655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docx

精选寺庙拜佛讲解22

寺庙拜佛讲解2——2

为什么烧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

十善业包括: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或称十善业道。

现在将十善业略述于下: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

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

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

而孟子也曾说: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

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

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

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

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

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

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

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

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

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

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

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

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

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

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

经云:

“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

”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

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

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

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

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

“能舍施者,可得富贵。

”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

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

常人说:

“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

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印光大师说:

“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

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正)对治瞋恚等义》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

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

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修定,就是通过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静坐,或参禅等方法,培养一种安定、清净、祥和、稳静的心态;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得失随缘,不骄不馁;遇事不慌,一心不乱;从容不迫,体动心静。

心静,则慧生,故能恰当解决人生之种种疑难、困惑与烦恼,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离苦得乐。

所谓大将风度,指挥若定。

因此,这种心态,有益于现代人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

因此,要修戒、定、慧。

为什么敲钟?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

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

“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

为何要定为108下?

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

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

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

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

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

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

“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如此发心,福慧双修,功德无量。

还愿

还愿,就是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诺言;就是愿望成就之后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来感谢。

最好的还愿方法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

还愿要挑选黄道吉日,不能自己随便就去还愿。

古今还愿吉日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以天干地支为记日内容,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基本理论。

以用事为经,用神为纬而制定的。

选择还愿吉日,则以神为目,以事为刚,以事序而选择。

附:

还愿烧香的规矩

一、寺庙进门

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

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

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

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同时进庙内殿宇时应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

注意:

一定不能踩踏在门槛(据说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当然不能踩踏)之上。

而登临第1和第6个台阶的行礼意味着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顺的含义。

二、拜佛原则

拜佛前,先要净(洗)手。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据说右手不净,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

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先烧香再叩头。

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

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

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

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上香以3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

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香入香炉时应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

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

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

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

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三、上香原则

1.用自己的火将香点燃;

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4.再举香齐眉;

5.之后,放下如第3动作;

6.开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

第一支香插中央。

第二支香插右边。

第三支香插左边。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

“誓断一切恶。

”次左,念:

“誓修一切善。

”后中,念:

“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

“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边,念:

“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边,念:

“供养僧,净而不染。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合掌,心中默念:

“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

“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

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

烧香就是供养,烧檀香最好!

四、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

步骤如下:

1、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2、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

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3、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4、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

(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5、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

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6、女人来例假时候不要去上香。

7、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

所以香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

不必多烧。

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8、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进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

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