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7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docx

高三生物实验探究试题

“环环相扣”的实验探究

依纲排查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环节一 突破实验目的

1.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

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

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

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请回答:

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法寻找实验目的

(1)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此类题目中往往含有“验证×××”或“探究×××”的字眼,此即为该实验的目的。

(2)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此类试题首先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即实验的目的。

环节二 突破实验假设

3.用质量分数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2n=16条)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

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针对以上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假设的确定方法

(1)假设的确定依据

对探究性实验来说,假设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即提出可能的实验原理。

(2)假设的描述

①句式一:

“如果……现象,则……结论”。

②句式二:

“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会发生”或“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不发生”或“当条件X存在时,对事件P(实验现象)没有影响”。

环节三 突破实验原理

4.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用具,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人员设计了一个检测稻米新鲜程度的简易实验:

实验目的:

根据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强弱来鉴别稻米是新稻米还是陈稻米。

材料、用具:

新稻米、待测稻米、质量分数为1%愈创木酚(氧气存在时被氧化成红褐色物质,与氧浓度呈正相关)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两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为A和B;A管内放入适量的新稻米,B管内放入等量的待测稻米。

第二步:

用移液管分别往两支试管内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愈创木酚溶液,浸没稻米,盖上试管塞,充分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弃掉多余液体。

第三步:

将两支试管中浸有1%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对应编号的培养皿中,用镊子摊开,然后,用移液管吸取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分别滴入培养皿内的稻米中,使所有稻米都浸有过氧化氢。

第四步:

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中稻米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及结论:

A培养皿中的新稻米呈红褐色。

B培养皿中的待测稻米若颜色很浅或几乎无色,则是陈稻米;若待测稻米颜色也呈红褐色,则是新稻米。

请依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流程,正确分析预期结果及结论,准确书写相应的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法析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

(2)自变量的作用(反应)原理,即“为什么这么做”。

要密切关注实验目的及题干信息,注意充分利用题干的提示或联系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准确描述。

(3)因变量的检测原理(或操作原理、现象原理),即“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可参考题中相关实验步骤。

环节四 突破实验变量的控制

5.下表为某探究实验的步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A

B

C

a

b

c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

/

/

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

/

/

1mL

1mL

1mL

2

保温5min

37℃

60℃

0℃

37℃

60℃

0℃

3

将a试管中的溶液加入A试管,b试管中的溶液加入B试管,c试管中的溶液加入C试管,摇匀

4

保温5min

37℃

60℃

0℃

5

滴入________,摇匀

2滴

2滴

2滴

6

观察现象并记录

(1)此探究实验的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应该用__________检测。

A、B、C三支试管,哪支试管中酶的活性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B试管所处温度降到适宜温度,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试说明这样建议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五 突破实验步骤

6.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够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

我们知道,肺炎双球菌初次进入小鼠体内后,一般先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并传递给T细胞。

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小鼠体内的B细胞,B细胞进而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一想法:

实验目的:

验证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实验原理:

动物体受到外界抗原性物质刺激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将抗原消灭。

实验材料:

小鼠若干只、S型活菌、R型活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提示:

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小鼠存活,而乙组小鼠死亡,说明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四步法”规范书写实验步骤

(1)材料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

(2)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控制自变量)。

(3)给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因变量的预测)。

环节六 突破预测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

7.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

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

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推法预测实验结果

(1)探究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对应假设,常需分类讨论。

实验结论要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与相应结论只需考虑一种情况。

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一个相应的结论,且结论就在题目中,如“验证……”“证明……”等。

实验结论对应实验目的应得出肯定结论。

提醒:

完成作业 考点过关练28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环环相扣”的实验探究

 

1.大蒜含有各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A、C、E,以及硒,能清除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