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635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贵州省九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伶俐(lín)  嗤笑(chī)  撩逗(liáo)  仓皇逃窜(chuàn)

B.撬开(qiào)褴褛(nǚ)愕然(è)歇斯底里(xiē)

C.寒噤(jìn)镰刀(lián)掺杂(cān)狼狈不堪(bèi)

D.煞白(shà)恣睢(zì)别墅(shù)吞吞吐吐(tǔ)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炊烟  阔绰  郑重其事  神色张惶

B.恭唯鄙夷莫名其妙浩浩荡荡

C.阴晦惘然无忧无虑迟疑不决

D.箫索祭祀致之不理朦朦胧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如果不是十拿九稳的事,她是不会随便承诺你的。

B.这么多年,他们狼狈不堪地在一起做尽坏事,镇上的人对他俩是恨得咬牙切齿。

C.近年来,随着贵州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

D.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有必要唠叨个不停,只要有机会就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就行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铜仁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铜仁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D.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铜仁的关键。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________用心去钻研,________会领会其中的真谛。

生活是一片________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

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________到幸福的花朵。

A.只有 才 广博 采摘   B.即使 也 广博 采摘

C.只有才广袤采撷D.即使也广袤采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语文单元练习测试引起了她的思考:

为什么她这么努力了,成绩却总还是上不去呢?

B.天宝元年四月(公元742年),李白去泰山游览。

随后,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宣州南陵(今安徽南陵)去了。

C.“李明,把你的头抬起来!

”王老师鼓励他说:

“别怕,要有信心,你能回答好问题!

D.黄果树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

7.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

”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B.“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句中“衣冠整齐地”和“散步”依次是状语和谓语。

C.“胡子拉碴、十分乖巧、又脏又乱、坐火车”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D.“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

②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

③《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读者想起浪漫、温馨、遥远。

④在人际关系日趋疏远的当今世界中,这种情怀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⑤当翻开这本小说时,我们确实会被这样一种气息所笼罩。

⑥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小学生活。

A.⑥②①④⑤③       B.③⑤⑥②①④

C.③④⑤⑥②①D.③⑥②①④⑤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故乡》就选自小说集《彷徨》。

B.鲁迅笔下的闰土在封建秩序观念的长期强制性的压迫下成了麻木、机械的顺民,但同时又不失他本身的善良与纯朴。

C.《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D.《我的叔叔于勒》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我”是见证人,于勒则是衬托人物。

10.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亲自登门看望事故中受伤的员工,并向该员工的家父和家母表示亲切慰问。

B.本人才疏学浅,以上发言可能挂一漏万,贻笑大方,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人批评指正。

C.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他为人正直,性格坦率,敢于在人代会上发表自己的拙见,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

(1)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3)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心情怅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第12题。

(共4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请你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情感、语言或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

(共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B.悉如外人(全,都)

C.泉香而酒洌(清)D.杂然而前陈者(陈旧)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     B.至于负者/歌于途

C.颓然乎/其间者D.起座/而喧哗者

16.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请简要概括。

(4分)

《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

(共12分)

把生命放在征途

陈凌

或是“怕长胖”,或是“为健康”,或是要“练肌肉”,身边不少朋友都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

不过,从结果来看,却往往是刚开始热火朝天,越到后面越没啥动力,到最后只能草草结尾。

真正能按计划坚持练下来的,并没有几个。

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

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

一说起原因,几个回答很具代表性,“工作太忙,没时间”“生活太累,没精力”“雾霾太多,没条件”。

事实真是如此么?

这些回答,不外乎是说,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仔细想想,工作再忙,一周总能挤出个把小时去锻炼吧?

生活压力大,跑跑步、出出汗,不正是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么?

这样看来,所谓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不想坚持的托词。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

《孟子》里有一个“不能”和“不为”之辩。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并非由于“不能”,而在于“不为”。

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所批评的那样,有的人“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

‘好箭!

好箭!

’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

如此,别说完成目标了,就是有所进步,恐怕都并非易事。

一句话说得好,“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

有人曾问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道,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承压能力,“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

人一旦有了坚定的意志,就有了开垦人生荒原的铧犁,驰而不息、勇往直前,自不是难事。

相反,犹犹豫豫,总想偷个懒、缓口气、歇歇脚,前程荒废不说,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人生处处有起点,比起畏葸不前,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给孩子报名,一问才知道,他是给自己报名。

工作人员稍有不解,问他几岁,老人回答是六十八。

这么高的年纪,学完课程,至少要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

”老人却不以为意,笑着反问道:

“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了吗?

”这一问,问到了紧要处。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太晚,所谓的太晚,不过是个人意志摇摆,或自弃于晚不达,或早成而不努力,结果蹉跎岁月,消磨时光。

问题是,你可以犹豫拖延,时间却不会。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只要挥洒了汗水,剩下的,不妨就交给时间吧。

曾读到一首名为《船》的诗,诗中写道:

“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我想,这才是一个想拥抱独属于自己未来的人应有的模样。

(选自《人民日报》)

17.选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语境,简要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就算别人想拉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请分别举例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再晚的出发都不算晚”。

若为这一分论点补充论据,下列不能作为它的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近人吴兆江说: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C.乾隆十四年,已届不惑的李绿园回到故园,以“载道”的严肃态度,开始了《歧路灯》的创作。

终其一生心血,洋洋70万字,写成108回,至70岁才脱稿刻印。

D.华罗庚小时候家庭贫穷,初中毕业就失学。

他先后在小杂货铺做工,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

他边工作边自学,28岁当上西南联大教授。

(四)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1~25题。

(共12分)

眼看着就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需的秃头而苦恼不堪。

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

“不行,我不能做秃鹤【注】。

”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

“《屠桥》不演了。

”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

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

“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

”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

“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

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

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会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会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

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

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

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

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

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

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

《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

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

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

“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

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

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注】秃鹤:

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2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做简要赏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开头前三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演出时,台下的掌声,评委们的感觉,都反衬了陆鹤表演的成功。

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曹文轩小说的写作特色。

25.本文和课文《孤独之旅》都是曹文轩的作品,都生动描写了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表现了人物性格,请分别写出两位少年主要的性格特点。

(4分)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中的陆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小说,就像生活的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我校九年级某班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6.【对联拟写】活动前,有同学拟在黑板上题写一副对联,旨在让大家明晰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其文学意义,请你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2分)

上联:

叙述故事描写环境,各色人物现百态社会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人物竞猜】在“小说人物大家猜”的活动环节中,请你根据主持人的描述,将与之对应的人物名称依序填写在横线上。

(只填字母)(4分)

①他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他家境富裕,却在临终之际,因恐费了灯油竟伸着两根指头偏不肯断气。

②他躬耕陇亩却能洞察时局、舌战群儒力推孙刘联盟、草船借箭协助东吴获胜、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励精图治出师中原伐魏……被誉为智慧和忠诚的化身。

③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淘气又善良,鲁莽也细腻。

他背着妹妹去古城墙上看风景,挺身而出帮助被欺负的同学,端上一碗水送给饥渴的路人……他是曹文轩笔下“落入凡间的精灵”。

④她坦率纯真,指点香菱学诗能见之以诚;多愁善感,叹身世遭际哭葬园中落花;才华横溢,吟咏菊花独占诗社鳌头。

她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色彩,凸显了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A.林黛玉   B.桑桑   C.诸葛亮   D.严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口语交际】你的小组成员改编了小说,撰写了剧本,拟通过表演本剧诠释小说中的经典人物。

作为这个环节的策划者,请你拟写一段该部分活动的结束语。

(5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9.

(一)话题作文

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物。

我们赞美春天,赞美它给自然带来了生命的活力;我们赞美大地,赞美它给万物提供了诚挚的沃土;我们赞美老师,赞美他们为我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我们赞美父母,赞美他们为我们传递爱的温暖……

在你的心目中,最值得赞美的是什么呢?

请你以“赞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半命题作文

题目:

那段孤独的日子,我________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

①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④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与点拨

1.D(A.lín—líng,chuàn—cuàn;B.nǚ—lǚ;C.cān—chān)

2.C(A.惶—皇;B.唯—维;D.箫—萧,致—置)

3.B(狼狈不堪: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根据句意应将“狼狈不堪”换成“狼狈为奸”)

4.A(B.缺宾语,“的主题”改为“为主题的活动”;C.关联词使用有误,将“反而”改为“而且”;D.两面对一面,删除“能不能”)

5.C

6.A(B.第一个圆括号放在“四月”之前;C.冒号改为逗号;D.“如万马奔腾”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7.D(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形容词)

8.B

9.A(《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